那些忘形大師教我的事情之原來吵架是可以這樣看的
一直以來吵架對我來說,可以是談判的起手式,為了拉對方上談判桌,可以是為了溝通之前的起手式,為了讓對方先發洩情緒,也可以單純為了吵架而吵架,但是都是為了過場而已,這次忘形大師佛系開課的吵架訓練班,根本就是把吵架提升到另外一個高度謀略的境界,不再是單純為了引爆對方的情緒或是發洩自己的情緒這樣簡單的程序而已,根本就是教科書或是吵架使用手冊等級了。
吵架的目的: 吵架 ≠ 溝通 ≠ 談判 使對方失去原本的理智線,揮發情緒
談判/溝通/吵架 三個名詞,目標都不是相同的,談判是為了解決『我』的問題,溝通是為了達成雙方的共識,但是吵架目標就是為了讓對方拉進情緒渦流失去原本的理智與策略,沒有什麼吵架後可以好好溝通,除非你是以溝通或談判為前提,設計了吵架這一場,不然吵架就是為了發洩情緒,贏到自己的情緒制高點而已。
所以一場精細的吵架應該盤點好自己的風格/戰術/攻防
一場精細設計的吵架,其中有一方應該會盤點自己的風格/戰術/氣勢等,可以發揮跟其他策略可能方向,最後如果有必要設計好一個回防的關係管理,這才會是一個設計過的吵架。
吵架的輸贏,從來不是大小聲會是冷箭釋放的交織來決定
吵架的輸贏,往往都在誰先陷入對方的框架定義中開始,誰先進入解釋與邏輯中開戰,最後誰破框重新定義事件的關鍵字結束,誰先放棄定義框架,其中一方放棄重新破框與情緒發洩完畢中通常就會進入最後的環節。
吵架不離四種攻擊戰術,咄咄逼人、跳針回應、傲慢提問、情緒勒索
這些戰術的背後,內容不外乎『質問、扭曲、身分、壓制』,往往是為了讓你定義框架,讓你進入一個新的加害者定義框架,讓你拚了命面紅耳赤解釋,先出手的人往往先拿到了某一角度的審核權,被罵的哪一方就需要提出各式各樣的回話,因為你已經被問題定義所以你需要被迫解釋、澄清、證明,在關係在乎之下,這其實你已經進入陣法失去主導權了。
反擊的方式 就是破框才能破陣法
如果已經入陣,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換一個框架,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就是利用這件事情,不斷地重新破框,你跟他談水果他就跟你談蓮花,你跟他談肚子餓他就跟你談身心靈的重要,或是重新定義問題如果要讓情緒進入瘋狂模式就是可以進入,扭曲意圖的方式,他想要跟你談餓肚子沒吃飯你就跟他談我很拼命赚錢養家等,就看這次吵架的目標。
最後如果你的吵架是為了進入溝通與談判,就是要進入雙方邏輯軟化模式
如果你這場吵架是為了進入溝通或談判,把雙方拉上溝通桌或談判桌就需要不斷地讓雙方進入好的邏輯思考模式,這些方法就需要除了吵架課程外,去學習依些溝通與談判不同的課程混搭利用才有機會。
這堂課讓我更清楚吵架可以變成一個有效率的工具….好暗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