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聽到幾位長輩在討論,現在經濟不好,去健身房可能都要有錢有閒才行了,運動這件事,等到之後開始會比較適合
確實
健身房需要錢 運動需要時間 但我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難道那些在健身房的大學生 每個都是財務自由的少年股神?
又或是那些叔叔阿姨 每個都是創業成功的退休人士?
直到我投入健康產業這八年,接觸上百位擁有運動習慣的客戶,我才驚覺的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而這個特點造就了他們在職場、人際關係上具備良好的狀態這無關乎年齡、擁有多少財富、有多少時間。
這道理簡單到不可思議,就是他們已經在大腦裡給自己內建了一個「健康身份」,不管是上健身房,還是跟朋友出去跑步爬山,他們的行為跟身份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原子習慣這本書裡有個概念:
「習慣的建立首要是建立自我認同」
你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傾向於做什麼樣的事,打破了我對於剛開始運動時要先建立習慣的認知,反而去思考,我是什麼樣的人,不去在乎社會給予的框架,想像自己是某個電影裡的英雄角色,然後盡全力的去演好他
跟大家分享,很中二但我很喜歡:
把自己的健康擺在第一位 是這世界上最浪漫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