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無聲,卻讓人喘不過氣來。
你可能不會明確感受到痛苦,只會下意識地收斂、延後、配合。
你會覺得:「也沒什麼不好啦,大家方便就好。」 但「大家方便」的背後,常常是你自己,正在一點一點地縮小。
你的節奏被他人的進度拉著跑, 你的需求變成「其實也沒那麼重要,等一下再說也沒關係」,那個真實的自己,被你安靜地塞回角落。 沒有人逼你,而是你太習慣自己退後半步。
今天你可以練習,不要責怪自己,而是輕輕對自己說:
「我不會再為了讓別人舒服、方便而縮小我自己了。」
你也可以問問自己「我習慣在哪裡縮小我自己?」
這些情境也許會是你熟悉的:
・在一場對話中,怕氣氛尷尬,選擇不說出真實的想法
・明明感覺不舒服,卻還是陪著別人撐完聚會
・有個靈感、感覺、願望,但馬上對自己說:「先不要,我應該要……」
這些瞬間,你也許會說:「我只是體貼、有彈性、懂事。」
但請你再看看,那些「體貼」是不是也在慢慢消耗著你?
🌱 如果你願意練習,今天可以試試這幾件事:
- 在說「好」之前,先停一秒,問自己:我真的想要嗎?
- 寫下一句完整的「我想要」,哪怕只是:「我想一個人吃晚餐。」「我想要去公園發呆五分鐘吹吹風。」
- 觀察自己什麼時候習慣收起感受、收起光,然後輕輕地對自己說一句:
「這裡,我願意試著讓自己擴展開來」
🌟 最重要的不是你要馬上變得有多強、說出嚴正的拒絕,
而是你開始看見:
我有縮小過自己,但我可以選擇回來。
而回來,不是為了對抗別人,而是為了擁抱自己。
你會知道:當我不再縮小自己,我不是變得更強, 我只是回來了,回到那個原本完整我。
願今天的你,也願意為自己騰出一個位置。
不是為了說服誰,只是為了記得: 你有權利成為完整的你,從現在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