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要做有智慧的人,不要做聰明的人。」龍德上師深刻指出,聰明人往往隨著世俗五欲六塵或自己的欲望煩惱心而行,容易做出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甚至危害社會群體的事情。他們為了凸顯聰明或獲取個人好處,常常偏離正道。
聰明與智慧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上師開示佛門中的「世智辯聰」概念,指那些思辯敏捷、反應快速、頭腦靈活的人。這類人在世間法上表現優異:讀書考試獲功名、找到好工作、擁有車子房子等物質享受,甚至超越常人很多。
然而,「最高境界不過如此」。從究竟眼光而言,他們並非真正的上智之人,只是具備了某種聰明才智,無法觸及生命的根本真理。
真正的佛門智慧「能夠觀察洞悉真理,而能夠學習真理」。佛法作為最圓滿的真理,當修行者學習並與之相應後,就成為真正的上智之人,這是世俗聰明人無法相提並論的境界。
上師指出:「聖者很少有人用聰明去形容」,這正說明聰明的境界相當有限。聖者所具備的是超越世俗分別的圓滿智慧,能夠直達諸法實相,利益無量眾生。
聰明相較於愚鈍確實有其價值:「聰明比愚鈍好一些,做世間法的事情會比較有優勢,聰明當然也是一種福報的顯現。」但必須認清聰明「不是相當地究竟圓滿」。僅僅依靠世俗聰明,無法解決生死大事,無法獲得真正的解脫安樂。
龍德上師的開示提醒我們:世俗的聰明雖有其價值,但終究有限。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透過佛法修學而開發的圓滿智慧,這才是人生最究竟的成就和最珍貴的財富。
前往恭聽▸ https://youtube.com/shorts/Ot_9QGXmxP0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聰明不代表有智慧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