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練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通常在老師的上課引導、量身訂做課程內容與進度,回家就算懶得練,學生還是會有點喜歡上鋼琴課。
好像來上一堂插花課還是看一場電影,彈彈不難的曲子,聊聊天,不趕進度,也沒有什麼目標,反正比學校作業輕鬆,就是花錢來調劑身心一小時的~
但是有一種學生,即使用"調劑身心"的方式上鋼琴課,他依然沒有興趣,即使有獎勵利誘,或是彈喜歡的簡單曲子也覺得無聊,動點腦、動點手指頭,都極痛苦似地。這樣的學生最大特徵是:
很有主見
通常發生在中年級以上,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也許願意花體力、時間去游泳、打球,也願意被教練嚴格指導,但是對於自己覺得不喜歡的事,完全不想花一丁點心思。
比較溫和的學生,對於不喜歡的事還會忍耐著去嘗試看看;比較天真的學生,也會為了獎勵去努力一下;但是主見強的學生,不要就是不要。
態度消極被動
因為內心已經堅定不喜歡鋼琴,不輕易被勸動,上課的表現當然就是百般不想配合。
手型完全沒有,就是把手指平放、掛在鋼琴上。
譜上的東西完全視而不見,音高不對、節奏隨便、指法亂用,更遑論是要彈出曲子的表情,他只是沒靈魂地在敲鍵盤。
多練是不可能的,有時邊彈邊看老師,眼神一直詢問: 好了嗎? 可以了嗎 ?下課了嗎 ?
其實可以暫時放棄
學生是懶得練習,還是不喜歡鋼琴 ?
興趣的確是可以培養,但是在這樣的學生身上,難度極高。
如果學生打定主意不愛鋼琴,老師真的會覺得自己卑微地像陪笑的服務生,服侍著心情不好的少爺公主,光是情緒就耗掉大半,更不可能會有什麼進度。
這樣的學生需要的已經不只是哄勸、引導、鼓勵等等,他們需要的是時間。也許某一天,他自己愛上某一首歌,喜歡上哪個樂團,或是為了喜歡的人彈琴,他們就會投入身心去努力。
因為不愛鋼琴而學習被動,被冠上態度不佳、努力不夠、沒有上進心......,然後師長再拚了命地去培養他幾乎看不見的興趣。
我想,三方都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