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職缺卡了快一週沒人選。就在主管開始頻頻催件時,我在系統裡刷到一份「學經歷條件幾乎吻合」的履歷。打開一看,學歷OK、工作類型也很接近,但接下來我卻做了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我直接略過這份履歷,沒有打電話,也沒邀請面試。
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履歷裡,充滿了不解釋的空白與重疊的工作經歷。
- 2019/06 ~ 2020/08:任職 A 公司
- 2020/01 ~ 2021/12:任職 B 公司
- 2022/06 ~ 現在:任職 C 公司
這樣的時間軸讓人難以理解:
- 為什麼 A、B 公司時間會重疊?
- 2021 年到底去哪了?有工作還是空白?
- 是兼職還是寫錯?
- 有離職但不寫出來?
- 還是自創業、考公職或準備轉職?
但履歷裡沒有一句說明。我不是沒時間打電話問清楚,而是——這樣的履歷,讓我覺得不值得花時間問清楚。
HR的真心話:履歷中的時間亂象,不是小問題
我們不要求每位求職者寫出完美的履歷,但若你的工作時間軸讓人無法理解,甚至看起來邏輯矛盾,對HR而言就像是紅色警示。
這不單是「排版問題」,而是傳遞出一種訊息:
- 你對自己的職涯不夠清楚
- 你不重視履歷的邏輯與可讀性
- 你讓HR需要「猜測與補完」你的經歷
而在大量履歷中,HR根本沒時間猜。
履歷最常見的「時間錯亂」問題有哪些?
1. 多段工作重疊,卻沒有標註「兼職」、「接案」或「同時進行」
- 建議標註:「同時接案」、「兼任」、「創業期間亦兼職於XX公司」
2. 某段時間完全空白,沒有說明或註解
- 建議標註:「2021/01 ~ 2021/10:準備留學考試」、「2022:育嬰留職期間自學資料分析」
3. 離職狀態寫得不清不楚,只寫到「現在」,但其實早已離職
- 建議標明:「2023/05 離職」、「2024/01 起兼職接案」
4. 不同公司間空白超過一年,卻完全不提原因
- 建議補充:「期間自我進修Python及資料視覺化技能,具備實作專案經驗」
為什麼HR會直接放棄這種履歷?五個真實理由
1. 時間軸是最基本的邏輯測驗
如果求職者連自己的經歷都無法清楚表達,會讓人懷疑他的工作紀律與細節力。
2. 我們沒時間猜測,也沒有義務替你解釋
招募方每天可能看上百封履歷,HR不會選「需要額外理解成本」的履歷。
3. 主管可能會直接質疑:是不是不誠實?
履歷中模糊不清的時間,最容易引起對誠信與穩定度的懷疑。
4. 這是求職者主動權的展現,但你卻放棄了表達機會
履歷是你的第一印象,錯過清楚說明的機會,就是放棄自我推薦的權利。
5. HR也在為自己背書,不會冒風險推薦一份「看起來有問題」的履歷給主管
履歷時間軸清楚的三大技巧
技巧一:用單位註明工作性質(如兼職/正職/接案/實習)
例如:「2020/03 ~ 2021/12:ABC公司(兼職)」
技巧二:空白時間以一句說明補充動機或學習重點
「2022 年間準備轉職,期間完成 Python Bootcamp 並參與資料專案開發」
技巧三:使用「橫向排列」呈現兼職與主職分別時間,避免誤判為重疊
HR看履歷是怎麼思考的?
- 先看學歷與職歷名稱(5秒)
- 接著掃描時間軸是否有問題(5~10秒)
- 時間軸錯亂 ➜ 直接淘汰
- 時間軸清楚 ➜ 才會繼續看工作內容與技能
所以你花3天寫的履歷,HR有時只用15秒決定你的命運。
HR不是偵探,也不是你的翻譯器
當履歷寫得模糊、空白、矛盾,HR不會「幫你釐清」,而是會直接將你排除。不是因為殘酷,而是因為:
在人才市場裡,你要先說服HR,HR才有機會說服主管。
如果連自己的職涯故事都講不好,誰會願意為你爭取舞台?
所以,請重新檢查你的履歷,不要讓「時間的空白」,成為你職涯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