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第四課:正念行走 (Mindful Walk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過了正念呼吸、身體掃描和正念飲食,我們對「活在當下」的體驗會越來越有感。正念的第四課,我們要將這種覺察力從身體內在延伸到外在世界,練習「正念行走 (Mindful Walking)」。

🧘‍♀️ 正念的第四課:正念行走 (Mindful Walking)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走路是最常見的移動方式。然而,我們多數時候走路,心思可能都在趕路、滑手機、想事情,很少真正去感受走路這個行為本身。正念行走,就是將我們的注意力帶回到行走的每一步,感受身體與地面的接觸,以及周遭環境的變化,讓走路不再只是一種移動,而是一種深刻的、當下的體驗。 這個練習的目的在於幫助我們把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不僅僅是在靜坐時,更能在動態中保持覺察。它能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提升專注力,並讓我們對周遭環境有更敏銳的感知。 🌟 正念行走的練習步驟: 您可以從家中、公園,或任何相對安全且能專心行走的場所開始。 * 慢下來,回到呼吸: * 以比平常慢一些的速度開始行走。 * 輕輕地將注意力帶到你的呼吸上,感受幾次自然的吸氣與吐氣,讓心緒稍微平穩下來。 * 覺察腳底的感受: * 將你的注意力帶到腳與地面的接觸。 * 每一步,感受腳跟提起、腳掌離地、腳尖輕點、然後腳跟著地、腳掌緩慢地貼平地面的整個過程。 * 留意腳底的溫度、壓力、質地(是硬的、軟的、平滑的還是粗糙的?)。 * 感受重心如何從一隻腳轉移到另一隻腳。 * 感受身體的動作: * 擴大你的覺察範圍,感受整個腿部、髖部,甚至是手臂的擺動和身體的平衡。 * 留意行走時身體是否有任何緊繃或放鬆的區域。不需要刻意調整,只是覺察。 * 覺察周遭的環境: * 慢慢地將你的注意力從身體內部擴展到外部環境。 * 留意你所看到、聽到、聞到的一切,但不加以評判。 * 例如: * 看見: 留意周圍的顏色、光影、植物、建築物,不給它們貼上「美」或「醜」的標籤,只是單純地看見。 * 聽見: 留意環境中的聲音,可能是鳥鳴、風聲、車聲、人們的交談聲。讓這些聲音進入你的耳朵,而不被它們的情緒影響。 * 聞到: 留意空氣中的氣味,可能是泥土的芬芳、花朵的香氣、或是城市的味道。 * 像個初次來到地球的外星人,用全新的眼光和耳朵去體驗周遭的一切。 * 回到當下,不評判: * 當你發現思緒又開始飄走(想著目的地、待辦事項、或對環境產生批判),溫柔地將注意力再拉回到你的腳步和當下的感官體驗上。 * 每一次拉回,都是一次正念練習的成功。 💡 小提醒: * 時間長度: 可以從每天 10-15 分鐘的正念行走開始,甚至只是從辦公桌走到茶水間的這幾步路,都可以試著練習。 * 安全優先: 在戶外練習時,請務必注意周遭交通與安全。可以選擇公園步道或人煙稀少的小徑。 * 不追求「感覺」: 有時候你可能感覺不到什麼特別的,這也是很正常的。正念的重點在於「覺察」與「不評判」,而非追求特定的感受。 * 從動中覺察: 正念行走是很棒的「動中禪」練習,它幫助我們把正念從靜態帶入動態,讓正念融入更廣泛的日常活動。 透過正念行走,你會發現原來日常的走路也能成為一種放鬆與充電的方式,幫助我們擺脫自動駕駛模式,重新連結自己與所處的世界。 下次出門時,不妨試試看,讓每一步都充滿覺察。你準備好讓雙腳帶你進入正念的旅程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k吳的沙龍
0會員
59內容數
這不僅僅是一個 Blog,更是一個交流與分享的空間。 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一起探索科技、體驗生活、夢想旅行!💖
Hank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5
好的,我們繼續正念的旅程,在經歷了呼吸的專注與身體掃描的覺察後,正念的第三課將帶我們進入更深一層的練習:正念飲食 (Mindful Eating)。 🧘‍♀️ 正念的第三課:正念飲食 (Mindful Eating) 當我們練習正念呼吸時,是將注意力放在一個持續不斷的身體功能;身體掃描則是依序
2025/07/25
好的,我們繼續正念的旅程,在經歷了呼吸的專注與身體掃描的覺察後,正念的第三課將帶我們進入更深一層的練習:正念飲食 (Mindful Eating)。 🧘‍♀️ 正念的第三課:正念飲食 (Mindful Eating) 當我們練習正念呼吸時,是將注意力放在一個持續不斷的身體功能;身體掃描則是依序
2025/07/25
延續「正念」的第一課——呼吸,當我們對呼吸的覺察有了一點基礎後,就可以進入正念的第二課:身體掃描 (Body Scan)。 🧘‍♀️ 正念的第二課:身體掃描 (Body Scan) 如果說正念呼吸是學習將注意力放在一個定點(呼吸),那麼身體掃描就是學習將注意力像掃描儀一樣,依序溫柔地帶到身體的
2025/07/25
延續「正念」的第一課——呼吸,當我們對呼吸的覺察有了一點基礎後,就可以進入正念的第二課:身體掃描 (Body Scan)。 🧘‍♀️ 正念的第二課:身體掃描 (Body Scan) 如果說正念呼吸是學習將注意力放在一個定點(呼吸),那麼身體掃描就是學習將注意力像掃描儀一樣,依序溫柔地帶到身體的
2025/07/25
生活步調越來越快,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是不是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思緒很混亂,甚至有點迷失自己了呢?😵‍💫 別擔心,這時候,或許你需要一點「正念」(Mindfulness)。 🤔 什麼是「正念」? 簡單來說,「正念」就是一種將注意力有意識地放在當下,並且不加評判地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
2025/07/25
生活步調越來越快,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是不是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思緒很混亂,甚至有點迷失自己了呢?😵‍💫 別擔心,這時候,或許你需要一點「正念」(Mindfulness)。 🤔 什麼是「正念」? 簡單來說,「正念」就是一種將注意力有意識地放在當下,並且不加評判地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何為「正念」? 在此引用心理學博士蔡宇哲,及臨床心理師蔡佳璇合著之《好好休息》一書中,第一百一十五頁之內文進行補充: 「『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正在』,也就是『當下』,表示現在進行式。例如你正坐著,眼睛正看著書,耳朵正聽著音樂。」接續說明: 「『念』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等心理內
Thumbnail
■ 何為「正念」? 在此引用心理學博士蔡宇哲,及臨床心理師蔡佳璇合著之《好好休息》一書中,第一百一十五頁之內文進行補充: 「『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正在』,也就是『當下』,表示現在進行式。例如你正坐著,眼睛正看著書,耳朵正聽著音樂。」接續說明: 「『念』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等心理內
Thumbnail
《正念減壓的訓練》作者是陳德中,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用簡單明瞭的方法介紹正念概念、負向情緒、壓力等,也提供了5個正式練習及6個生活練習,並且還有音檔可以配合使用。相信只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練習正念,絕對會有不同的體悟。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掌握到要領的話,或許直接尋找專業人士或受過正念訓練的人協助自己。
Thumbnail
《正念減壓的訓練》作者是陳德中,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用簡單明瞭的方法介紹正念概念、負向情緒、壓力等,也提供了5個正式練習及6個生活練習,並且還有音檔可以配合使用。相信只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練習正念,絕對會有不同的體悟。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掌握到要領的話,或許直接尋找專業人士或受過正念訓練的人協助自己。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在追求靈性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面臨著如何將靈性實踐融入日常生活的挑戰。靈性不僅僅是冥想和瑜伽,它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動,甚至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以下是我一些將靈性融入日常生活的建議: 意識練習:每天花一些時間來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評判它們。這可以通過冥想、日記或僅
Thumbnail
在追求靈性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面臨著如何將靈性實踐融入日常生活的挑戰。靈性不僅僅是冥想和瑜伽,它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動,甚至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以下是我一些將靈性融入日常生活的建議: 意識練習:每天花一些時間來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評判它們。這可以通過冥想、日記或僅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