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治
台灣是個公民的社會,是以公民的方式來教育人民,讓人們有能力進行民主對話,使其成為有自主能力的個體,負責任的權力行使者。雖然有「自我中心的困局」,有時會沒有公共意識只有私人幻想,但耳濡目染的選舉文化下大都已有理性抉擇的政治取向。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治家在政治参與的過程中,應該敏銳的感知環境時勢對公民行為的影響,一個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與高通漲的經濟現實下,妥協安定乃施政之要,況政治現實暫無可一時逆轉,政事非匹夫之勇可以制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應以退為進,稍安勿躁,懲一時之快,欲速轉朝小野大之勢,真乃迂行,王天下應以和為貴,能「和」者以德服人,溫良檢讓勤政愛民,這是千古未變的「帝王之術」。在《荀子・王道》有曰:
「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ㄧ廢一起,應以貫之」
歴代明君聖主所共同遵循的不變之理,可以做為治國之道的貫通準則,即使制度曾有興廢,也應ㄧ以貫之。政治有變與不變之理,收人心在掌握不變應萬變之外境之遷。處位高權重者當用
《荀子・王制》治國用人的重要原則。
「以類行雜,以一行萬」
也就是用對方法分類處理各種事務,使其各就其位,要掌握一個總的原則來統一萬事萬物。明主不在本身是否慧智英明,而在妥善安排人事,使之適才適所,「以類行雜」,且要能海納百川,察納諫言,以尊重包容唯才是用為原則,如此「以一行萬」。
台灣人是善良且理性的,在多年民主的教育下,多數人已有心中的一把尺,對政治多數人是沈默但不是冷漠,也都能不吝給政治立場不同之人,有執政的機會,只要能福國利民,有經略治國、勤政愛民的政治人物,全國人民也都會給予支持,在其領導下共同戮力無分黨派。
目前世局風雲詭譎,各地戰事頻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同舟一命,才能面對無可預測的世界變局,祈國人勿再割裂感情,相親相愛,罷免沒有贏家,愛才能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