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x財富雙軌人生系列26
提到退休,大家想到的是退休前的財務準備,存夠錢,有現金流,才能衣食無缺,四處遊歷;最好是生病時還有醫療險可給付,失能了也有長照險可支撐。
對於退休準備,如果只談到「錢」就太狹隘了。加拿大教育學者也是熟齡理財與退休議題的暢銷書作家瑞利‧莫因斯( Dr. Riley Moynes )博士指出,退休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他在TEDx演講「退休的四個階段」主題中,將此過程歸納為四個關鍵階段:度假期、迷失期、嘗試期與重塑期。每個階段都承載著獨特的意義與挑戰。我將其整理跟大家分享。
第一階段:度假期
退休後的最初階段,通常被稱為「蜜月期」。在這個階段,退休生活就像度假一樣—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階段代表了他們對理想退休生活的看法,可以隨心所欲的過生活,像是旅行、聚會、追劇、睡到自然醒……曾經因工作而擱置的願望被一一實現。
這階段充滿自由與隨意,因為時間終於屬於我。不過,退休生活不會一直在蜜月期,這個階段約持續一年左右,就感覺不到新的動力,開始覺得有點無聊,並想念起正常的規律作息,而且會自問,「退休就只是這樣嗎?」當你有這樣的感受時,就進入退休第二階段了。
第二階段:失落與迷失期
這是退休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階段,也是一些退休的人難以擺脫的危險階段。莫因斯博士有提到,約有10-15% 的退休人員會跳過這些階段,取決於你有沒有事前對退休生活做好認知與規劃。但多數人是沒有充分做好準備的,我過去採訪過的退休人士,不少都有這方面的困境。
當過了退休的蜜月期,會感知到職場身份消失了,在這種沒有約束,沒有要求,沒有老闆的狀態下,「我是誰?我的願望何在?」這類問題頻繁浮現。莫因斯博士提出這個階段將深刻感受到「5個失落」:規律生活、自我認同、人際關係、目標感、權力。
社會角色的缺失、人際關係的疏離,都可能引發焦慮,更糟糕的是,第二階段還可能遇上離婚、消沉、身心退化。有相當數量的人會感到恐懼、焦慮,沮喪。甚至有人會產生老年憂鬱。莫因斯博士強調,這幾乎是每個人必經的「心理斷崖期」,幸運的是,在某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說,「嘿,我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進入了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反覆嘗試期
在迷失的籠罩下,或是出於對迷失的恐懼,退休者會開始探索新方向。在第三階段,我們會問自己:「我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再次有意義?我怎樣才能有所貢獻?」答案往往是去做你喜歡做並且擅長的事情,像是學習鋼琴、舞蹈、歌唱、烘焙、擔任義工、創業或培養興趣愛好,參加新的社團。
這個階段的本質是不斷嘗試和犯錯,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失敗而感到失望,但還是要繼續追求你感興趣的事,這是讓你早上想要再次起床的動力。莫因斯博士表示,並非所有嘗試都會成功,但每一次的行動與實踐都是更多認識自我的時機,這個階段「為失敗做好準備」,是通往重塑的階梯。”
第四階段:重塑期
歷經第三個有些坎坷的階段,未必每個人都能突破來到第四個階段。但莫因斯博士掛保證,只要突破第三階段,就能否極泰來,因為那些突破的人是他見過最快樂、最滿足的人。
重塑期意味著找到新的使命——將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擅長的事情重新塑造、重新連接,應用到不同的領域,賦予人生意義帶來成就感的事情,嘗試助人為樂,或許是傳承經驗、投身公益,或是深耕興趣。此時,退休者不再依賴外部肯定,而是基於內在價值來建構生活。
而當你在第四階段找到的人生目標時,將幫助你恢復在第二階段五大失落(規律生活、自我認同、人際關係、目標感、權力)。這並不是說一定在第四階段要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其實當一個90歲的老人,每天能用心照料自己的身心,能生活自理,就是在服務社會了。
退休如同一場自我發現的馬拉松,正如莫因斯博士所說:「退休不是結局,而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唯有擁抱這一過程,才能在歲月長河中,活出從容與豐盛。而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也許過得不愉悅,徬徨,迷惘,也許這是也是個療癒自己、與人生和解的階段。
這退休的四個階段是莫因斯博士在做過大量樣本研究後的結論,也就是說世界上有很多退休的人都在歷經這些階段。如果你尚未退休,可以先提前做準備,減少陷入第二階段的風險。如果已經退休,也可借鏡成千上萬人的經驗,幫助自己順利進入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