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不失己,外不失人,隨順而不離其宗者,道之宗也。」——《莊子·大宗師》
願不再以羞愧看待慾望,
而是以慈悲安撫那纏繞已久的苦根;願不再以斷絕壓抑身體,
而是以覺察,溫柔擁抱它所欲訴說的訊息。
慾望,從不是敵人,它只是內在幽微的影子來敲門。
不需拒絕,也無需壓抑, 只需靜靜地問:「此刻,為何而來?」
每一次與自己相遇,不是為了逃避空虛,
而是步入一個更溫柔的空境。
心若如水,念若浮雲, 來了便觀,去了便送。
那些曾被視為混亂的情緒,
也不過是「心齋」未深, 是潛意識中的呼喚未被聽見。
《莊子·山木》:「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在萬象流轉之中,與物相應而不為物所困,
才能真正貼近自性,與陰影共坐,與生命對話。
與慾同行,非為縱情,亦非壓制,
而是學會安住於其中,回到呼吸與身體之間。
當念頭升起,不再恐懼, 只需停下來聆聽,輕聲說:「我聽見了。」
一步一印,緩行於道。
佛不在他方,道不在天上, 皆在這如實的身心之中,與當下同在。
任情順性,與萬物並生而不害。
——致那願與陰影同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