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技術員的十年》
林遠和張建是一對從大學就認識的朋友,兩人都讀資訊工程,畢業後進入業界當工程師。能力相仿,起點相似,但十年後,他們的命運卻天差地遠。
第一年:加班與穩定
林遠進了一家外商公司,壓力大、任務重,但薪水高。
張建選擇了一家本土企業,工作穩定,準時上下班,他心想:「生活簡單點就好,沒什麼不好。」
林遠每天看技術文章、追國外論壇,晚上還進修線上課程。張建下班就追劇,假日打電動放鬆,他說:「做人要懂得享受。」
第三年:開始拉開差距
林遠從工程師升成資深技術顧問,也開始投資美股和加密貨幣。他說:「錢不是拿來存銀行,是拿來讓它幫你賺錢。」
張建每月收入固定,花費也固定,他偶爾嘲笑林遠:「投資風險那麼高,你不怕血本無歸?我每月存一點就好,至少穩。」
林遠不回嘴,他在學理財知識,研究資產配置,買了一台攝影機開始經營自己的頻道。張建則在考慮換手機和去日本旅遊。
第五年:遇到裁員
某次產業動盪,張建公司縮編,他也被裁了。
他震驚又憤怒:「我這麼努力準時上班,竟然說砍就砍!」
他找工作花了3個月,才找到一份比原本低薪的工作。
林遠也遭遇壓力,但他已經靠投資有被動收入,加上自己的頻道和技術顧問案源穩定。他反而利用這次「意外離職」,開始全職自由工作。
張建問他:「你怎麼不怕沒人給你薪水?」
林遠笑了笑:「我現在是自己給自己薪水。」
第十年:人生天差地遠
十年後,林遠已經擁有三種收入來源:顧問接案、內容創作、投資資產。他的生活彈性,有選擇權,有時間陪伴家人,也能持續進修。
他說:「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說不做。」
而張建呢?仍然在新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每天為專案趕工,下班依舊打電動、追劇。他感嘆:「這社會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我們怎麼追得上?」
🧠 故事後記:富人思維 vs 窮人思維
富人思維窮人思維投資自己,讓錢工作靠工時換薪水,怕風險看長期、學習槓桿只看眼前、怕失敗主動創造收入來源被動等公司發薪水不怕變動,擁抱彈性害怕改變,偏好穩定
✅ 小結:
窮人思維不是沒有錢,而是不願為未來付出現在的努力;
富人思維也不是有錢,而是先讓自己具備創造價值的能力與選擇權。
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你用當下的選擇,一步一步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