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與窮人思維2 :《兩個技術員的十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兩個技術員的十年》

林遠和張建是一對從大學就認識的朋友,兩人都讀資訊工程,畢業後進入業界當工程師。能力相仿,起點相似,但十年後,他們的命運卻天差地遠。


第一年:加班與穩定

林遠進了一家外商公司,壓力大、任務重,但薪水高。


張建選擇了一家本土企業,工作穩定,準時上下班,他心想:「生活簡單點就好,沒什麼不好。」


林遠每天看技術文章、追國外論壇,晚上還進修線上課程。張建下班就追劇,假日打電動放鬆,他說:「做人要懂得享受。」


第三年:開始拉開差距

林遠從工程師升成資深技術顧問,也開始投資美股和加密貨幣。他說:「錢不是拿來存銀行,是拿來讓它幫你賺錢。」

張建每月收入固定,花費也固定,他偶爾嘲笑林遠:「投資風險那麼高,你不怕血本無歸?我每月存一點就好,至少穩。」

林遠不回嘴,他在學理財知識,研究資產配置,買了一台攝影機開始經營自己的頻道。張建則在考慮換手機和去日本旅遊。


第五年:遇到裁員

某次產業動盪,張建公司縮編,他也被裁了。


他震驚又憤怒:「我這麼努力準時上班,竟然說砍就砍!」


他找工作花了3個月,才找到一份比原本低薪的工作。

林遠也遭遇壓力,但他已經靠投資有被動收入,加上自己的頻道和技術顧問案源穩定。他反而利用這次「意外離職」,開始全職自由工作。

張建問他:「你怎麼不怕沒人給你薪水?」

林遠笑了笑:「我現在是自己給自己薪水。」


第十年:人生天差地遠

十年後,林遠已經擁有三種收入來源:顧問接案、內容創作、投資資產。他的生活彈性,有選擇權,有時間陪伴家人,也能持續進修。


他說:「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說不做。」


而張建呢?仍然在新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每天為專案趕工,下班依舊打電動、追劇。他感嘆:「這社會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我們怎麼追得上?」


🧠 故事後記:富人思維 vs 窮人思維

富人思維窮人思維投資自己,讓錢工作靠工時換薪水,怕風險看長期、學習槓桿只看眼前、怕失敗主動創造收入來源被動等公司發薪水不怕變動,擁抱彈性害怕改變,偏好穩定


✅ 小結:

窮人思維不是沒有錢,而是不願為未來付出現在的努力


富人思維也不是有錢,而是先讓自己具備創造價值的能力與選擇權


未來不是別人給的,是你用當下的選擇,一步一步鋪出來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與豆豆花花的沙龍
2會員
63內容數
2025/07/28
在字面上來看90000與30000的收入,就只是差了3倍,但就現實層面來說,扣掉生活費林林總總的一些費用,就不止如此了💥。 假設A👩‍💼每月月入90000、B月入每月月入30000, B的生活開銷是20000元、存10000元,而A的生活開銷是40000元、但是可以存50000元在財
Thumbnail
2025/07/28
在字面上來看90000與30000的收入,就只是差了3倍,但就現實層面來說,扣掉生活費林林總總的一些費用,就不止如此了💥。 假設A👩‍💼每月月入90000、B月入每月月入30000, B的生活開銷是20000元、存10000元,而A的生活開銷是40000元、但是可以存50000元在財
Thumbnail
2025/07/27
最近因為有傳輸備份檔案的需求(因為舊電腦差不多要重灌了),所 以在蝦皮BUY了一條J5 Create-JUC100,一條傳輸線就涵蓋了超多功能,真的超實用,就請聽我娓娓道來吧: 1.假如你有一台新電腦,一台舊電腦,兩台電腦硬碟空間都很足夠,有資料備份的需求,這時可以選擇買備用硬碟來備分資料、也可
Thumbnail
2025/07/27
最近因為有傳輸備份檔案的需求(因為舊電腦差不多要重灌了),所 以在蝦皮BUY了一條J5 Create-JUC100,一條傳輸線就涵蓋了超多功能,真的超實用,就請聽我娓娓道來吧: 1.假如你有一台新電腦,一台舊電腦,兩台電腦硬碟空間都很足夠,有資料備份的需求,這時可以選擇買備用硬碟來備分資料、也可
Thumbnail
2025/07/26
前陣子看到YT上有人分享,因為AI技術的提升,用AI快速大量製作類似心靈雞湯or商業思維的影片(AI語音、免費的背景影片),點閱觀看居然破百萬,而就在剛剛... 看了自己的後台,也嚇了一跳,點閱率最高的居然是我詢問AI後,所製作的致富思維短文(如下圖,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Thumbnail
2025/07/26
前陣子看到YT上有人分享,因為AI技術的提升,用AI快速大量製作類似心靈雞湯or商業思維的影片(AI語音、免費的背景影片),點閱觀看居然破百萬,而就在剛剛... 看了自己的後台,也嚇了一跳,點閱率最高的居然是我詢問AI後,所製作的致富思維短文(如下圖,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中研院長李遠哲 長得很像呆頭鵝 押寶挺扁聲名折 扁賊無能且無德 向上提昇不可得 向下沉淪你奈何 欲挽名聲當如何 勸君矢做高華德 學庸95.11.14/09:09
Thumbnail
中研院長李遠哲 長得很像呆頭鵝 押寶挺扁聲名折 扁賊無能且無德 向上提昇不可得 向下沉淪你奈何 欲挽名聲當如何 勸君矢做高華德 學庸95.11.14/09:09
Thumbnail
不會是那個林百里吧~只要林董去用餐,當天就得聽一小時林董故事,私下的他不像螢幕上,細膩、風趣、隱藏精明,最重要是品味,那一身裝扮及談吐,台灣創業者是看不見的。 幾度去等她下班,呵呵,他們互動滿溫馨的,新聞風風雨雨,罹癌、婚變、搶單、接單風暴,沒在他互動中看出端倪,年歲漸長才知,風雨的定力需要如何
Thumbnail
不會是那個林百里吧~只要林董去用餐,當天就得聽一小時林董故事,私下的他不像螢幕上,細膩、風趣、隱藏精明,最重要是品味,那一身裝扮及談吐,台灣創業者是看不見的。 幾度去等她下班,呵呵,他們互動滿溫馨的,新聞風風雨雨,罹癌、婚變、搶單、接單風暴,沒在他互動中看出端倪,年歲漸長才知,風雨的定力需要如何
Thumbnail
有人知道 台積電創辦人 張忠謀回台灣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嗎? 上個月到 #張忠謀 當年從美國返台的第一份工作處分享職場的專業形象穿搭。 去年本來有機會到工研院其他單位講課,沒想到今年應電光所的邀約,來和 #工研院 的主管們分享 #職場穿搭 感謝主辦窗口的用心…希望主管們拍攝 #形象照 前,能先具
Thumbnail
有人知道 台積電創辦人 張忠謀回台灣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嗎? 上個月到 #張忠謀 當年從美國返台的第一份工作處分享職場的專業形象穿搭。 去年本來有機會到工研院其他單位講課,沒想到今年應電光所的邀約,來和 #工研院 的主管們分享 #職場穿搭 感謝主辦窗口的用心…希望主管們拍攝 #形象照 前,能先具
Thumbnail
「我是兄弟球迷」「你也是兄弟球迷?」「我論文一部分研究兄弟欸!」30 年資歷的人資部殷壽副總,與 2 個月資歷的實習生傑宇、思涵跨世代對談,開場一瞬間突然歡呼,握手成為球迷聚會(要確欸?)而事實上,這正代表著國泰人壽的職場面貌,你可以隨時打開主管辦公室的門,討論工作上的大小事。
Thumbnail
「我是兄弟球迷」「你也是兄弟球迷?」「我論文一部分研究兄弟欸!」30 年資歷的人資部殷壽副總,與 2 個月資歷的實習生傑宇、思涵跨世代對談,開場一瞬間突然歡呼,握手成為球迷聚會(要確欸?)而事實上,這正代表著國泰人壽的職場面貌,你可以隨時打開主管辦公室的門,討論工作上的大小事。
Thumbnail
張哲立教授,民國55年出生台灣,從小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並獲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本科畢業經濟學學士,而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Thumbnail
張哲立教授,民國55年出生台灣,從小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並獲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本科畢業經濟學學士,而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幾經溺斃,終於上岸,成為了林建業、陳其寬與修澤蘭建築師中央大學的學弟(當年的中央大學建築系後來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學建築系與東南大學建築系)。有關哲學研究所在職班的生態,可詳筆者先前拙著〈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的生態─從擔任班代談起〉(下方連結)。本篇除了分享畢業的喜悅,身為本班(105年入學)
Thumbnail
  幾經溺斃,終於上岸,成為了林建業、陳其寬與修澤蘭建築師中央大學的學弟(當年的中央大學建築系後來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學建築系與東南大學建築系)。有關哲學研究所在職班的生態,可詳筆者先前拙著〈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的生態─從擔任班代談起〉(下方連結)。本篇除了分享畢業的喜悅,身為本班(105年入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