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Project 6還沒完成,SideProject 7已經做完了。
還在為 SideProject 6 的大 BUG 傷腦筋時,我在 LinkedIn 看到一則稽核案例:某公司因「員工申訴流程不完善」被列缺失。靈感一來,我就來試試「馬上辦員工申訴系統」。結果只花了 3 天,SideProject 7 就完成了。

1.修不動的 BUG 就先放下:把時間投資在能前進的地方
我給自己一個新的原則:Vibe Coding卡關超過一定時間就暫停,先把想法做成能用的 MVP。原因很單純,我的能力與工具現在就到這裡,硬攻只是在陪 LLM 轉圈。把草稿堆起來,等 AI 能力升級、等自己理解更完整,再回頭收斂與重構。
換句話說,就跟寫文章一樣,先有 40–50 分的草稿,時間到了再把它打磨到 70–80 分,速度先於完美。這不是逃避,而是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
2.Vibe Coding 讓我做得更快,也更從中學習工程語言
SideProject 越做越多,我跟 AI 的溝通越來越上手,產出 MVP 的速度不斷加快。我開始會先把 PRD 說清楚:解決問題、關鍵流程、通過測試條件。把常用 Prompt 模組化:像是資料表設計、錯誤處理、前端互動、權限控管。
Vibe Coding不是為了取代工程師,Vibe Coding 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種通識教育。它讓我能更快把想法變成原型,思考用軟體解決現實問題。在公司中也更懂得和工程師溝通的語言。
3.Vibe Coding 不是拉霸:我不是在賭運氣,而是在推進藍圖
有人形容 Vibe Coding 像吃角子老虎機。我覺得不太對,因為在每一次「拉下去」之前,我心裡有藍圖與驗收點,要解哪個現實問題、資料如何留存、測試標準是什麼。
是的,Vibe Coding 過程中會有間歇性獎勵與大量等待,但就像玩積木一樣,每一塊都是在蓋下一層樓。我追求的不是刺激,而是累積。沉浸於玩樂,不代表沉浸於賭注 (當然這個驅力很可能成為科技巨頭下一步養、套、殺的劇本)
過去寫了 20–30 份 SOP的經驗終究沒白費,如今可以在AI的協助下有機會把他們一一軟體化。累積了招募自動化、招募系統、OKR系統、人才盤點系統、雇主品牌輿情監測系統、員工一鍵報到系統、員工申訴系統,我都快可以變成 HR-tech 廠商了 XDDD
不要卡關,往前快轉,就是Vibe Coding教我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