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BCG發布的《AI at Work》2025年度第三版報告,副標題〈Momentum Builds, But Gaps Remain〉,顯示AI在工作場域的應用雖已普及,但不同職級的員工在採用率、技能,以及企業在創造實質價值方面,仍存在明顯的落差。
報告透過對全球10,635名員工的調查,揭示了當前的挑戰與未來精進的關鍵方向 。
當前企業員工AI使用狀況:AI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整體趨勢正向發展
(1) 整體採用率高:
72%的受訪者是AI的「經常使用者」(每週使用數次或每天使用) 。(2) 員工情緒轉趨正面:
隨著AI普及,員工的信心顯著提升,擔憂則逐漸下降 。從2018年到2025年,對AI感到有信心的員工比例從17%上升至36% ,而感到擔憂的比例則從40%下降至28% 。
(3) 不同地區採用率差異:
「南方」國家的AI採用率顯著較高 。其中,印度以92%的經常使用率位居榜首 ,中東地區(87%)和西班牙(78%)緊隨其後 。
(4) 顯著的生產力提升:
47%的員工表示,使用AI每天能為他們節省超過一小時的時間 。節省下來的時間主要被用於執行更多任務(54%)、提早完成更高品質的工作(52%),以及處理更具策略性的任務(44%) 。
主要落差與挑戰:儘管整體採用率高,但報告點出數個關鍵的落差與挑戰
(1) 一線員工採用停滯:
AI採用率在不同職級間出現嚴重分歧 。主管級(85%)和經理級(78%)的採用率持續攀升,但第一線員工的採用率卻在51%停滯不前,形成「天花板」 。
(2) 三大核心障礙:
前線員工認為,阻礙AI採用的三大挑戰分別是:
- 缺乏技能或培訓:僅36%的員工對AI培訓感到滿意 。
- 無法取得合適工具:37%的員工表示公司未提供合適的AI工具 。
- 缺乏領導層支持:僅25%的前線員工認為他們得到了領導層關於如何以及何時使用AI的足夠支持 。
(3) 影子AI風險:
當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足時,54%的員工表示會使用未經授權的AI工具,這帶來了潛在的資安風險 。Z世代和千禧世代尤其傾向這麼做(62%) 。
(4) 對失業的恐懼:
41%的受訪者擔心自己的工作可能因AI而消失 。有趣的是,在那些正在用AI重塑工作流程的公司中,員工的這種不安全感最高(46%) 。此外,AI使用率越高的國家,其員工對失業的恐懼也越高,例如中東(63%)和西班牙(61%) 。
(5) AI代理人(AI agents)的認知差距:
儘管77%的員工認為AI代理人在未來3至5年會很重要,但只有33%的人真正了解其功能 。目前僅13%的企業將AI代理人整合到工作流程中 。員工最擔憂的問題是「決策缺乏人類監督」(46%) 。
企業如何精進:四項策略性指導方針,以彌補落差並釋放AI的潛力
(1) 重視並投資於培訓:
領導者應停止低估培訓的重要性 。有效的培訓計畫應包含至少5小時的指導、實體課程和個人化指導 。數據顯示,接受超過10小時培訓的員工,其經常使用率高達89%,而未受訓者僅18% 。
(2) 從「導入」走向「重塑」:
企業的下一步應是從簡單的工具採用,轉向利用AI重新設計端到端的工作流程與職能,以創造實質價值 。研究發現,在流程重塑方面投入更多的公司,其員工在節省時間、轉向策略性工作及做出更好決策等方面的成效也更為顯著 。
(3) 投資人才以釋放價值:
在利用AI重塑工作流程時,企業必須同步投資於員工的技能提升與再培訓 。這不僅能釋放AI的潛力,也能緩解員工對工作不保的焦慮 。
(4) 積極實驗AI代理人:
領導者應積極地透過實驗(如A/B測試)來加速對AI代理人的學習曲線,同時評估其潛在影響與風險 。當員工越熟悉AI代理人,就越傾向將其視為有價值的工具(71%),而非威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