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被老闆罵、配偶冷戰、心情差,都不該變成我被罵的理由
🎭 小劇場
媽媽下班回來,一進門臉就黑的。
鞋子亂放、作業還沒寫、水杯翻倒,她就像炸彈引信被點燃:
「你到底會不會做事?講多少次了!怎麼這麼笨?!」他一句話都不敢說,只能緊緊盯著地板。
他不知道她今天在公司是不是被主管罵,還是爸爸又沒回她訊息。
他只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最後她都要對他發火。
每次她生氣,都說:「是你讓我這麼火大的!」
他開始相信,媽媽會不開心,是因為他不夠好、不夠乖、不夠聰明。
他不會安撫大人,但他會學會怎麼「自我消音」——
慢慢說話、壓抑情緒、不敢反抗,活得像一張捲曲的便利貼。
情緒,不是可以討論的東西;
情緒,是危險,是會引爆地雷的東西。
🧠 心理學解析(大人視角)
所謂的**「情緒傾倒(Emotional Dumping)」**是指將自己的情緒未經處理地「丟」向他人,尤其是比自己更弱勢、無反抗能力的人——孩子。
這不只是壓力釋放,更是一種關係權力的不對等。其結果會導致:
- 恐懼型依附(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孩子害怕情緒,不信任親密關係
- 情緒焦慮與壓抑:孩子學會「不要表達感受,不然會被罵」
- 過度自責傾向:大人生氣=我做錯=我不好
許多大人會說「我也只是人」,但請記住:孩子也是,而且是還無法自我保護的小人類。
🧒 孩子內心的聲音(孩子視角分析)
大人的壓力、不安、失落、挫敗,不該由孩子來背。
但孩子不懂這些,他只懂得反問自己:
- 「我是不是太吵了?」
- 「是不是我又做錯事了?」
- 「如果我消失,媽媽是不是會比較快樂?」
久而久之,他們會變成:
- 沒有界線的情緒海綿
- 習慣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
- 甚至將來自己也無意間用同樣方式對待下一代
孩子不會自動懂得把情緒丟出來,他們只會學會「吸進去」。
🧰 實用建議 · 建立情緒健康的親子環境
-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轉嫁
✔:「我今天心情不好,想先休息一下。」 ✘:「你讓我火大,都是你害的!」 - 承認錯誤,示範修復行為
✔:「對不起,剛剛我不該那樣對你,我不是真的在怪你,是我自己太累了。」 這樣的示範,反而會讓孩子學會健康的情緒修復。 - 教孩子認識並接納情緒
從小建立:「情緒可以說、可以處理,不是危險品。」 ✔:「你現在很生氣沒關係,我陪你一起呼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