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語—用盡一生治癒的童年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妳到底在裝什麼呢?既然妳割手那為什麼不敢去死?」


「妳說說看我哪裡不懂精神疾病了?不就是一群神經病?」


這是來自母親的惡語,內心是心如死灰的胸悶痛苦,生在這個家庭我感受不到所謂的愛,有的僅僅只是順從與辱罵,那些充滿不理解的話語,以及無人能求助的孤苦感,一點一點侵蝕內心,被迫成熟長大的痛苦,絲毫沒有童年所在。


那早已是扭曲的靈魂軀殼,度日如年的痛苦,伴隨著惡語長大,一步步逼進懸崖,是為吊死的窒息感,亦是無止盡的絞痛。


甚是思考,卻得不到答案、

甚是反省,卻換來悲痛感、

甚是流淚,卻被說在演戲、

甚是搥牆,只剩無能狂怒、


嘗試溝通,僅有謾罵指責、

嘗試顛覆,只有道德綁架、

嘗試抗拒,被迫罰跪責罵、

嘗試求助,換來了不理解。


我努力過了,活在家庭的種種惡語,早已放棄溝通的我,不知流下了多少血淚,手腕上刺痛的無數血痕,是我的精神救贖,我痛恨生下我的父母親,既然無法給予愛,那就盡情的將我蹂躪,直至完全摧殘。




曾經,我無數次祈禱著會有轉折的一天,但那似乎是癡人說夢。


因為是家人,所以被束縛、

束縛的悽慘,是為絕望感、

絕望的苦悶,一步步侵蝕、

侵蝕的內心,永不見天日、

希望的光明,已不復存在、

失去的溫暖,造就了扭曲、

扭曲的模樣,是現今的我。


徹底崩潰了,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沒有一刻是不想死的,束縛在「都是為妳好」的家庭,像極了籠中鳥,只能被囚禁苟活,無法盼到的希望,一點一點被逼瘋。


哭遍無數個夜晚,雙手抱膝不停回憶起那些惡語,好痛...內心真的好痛,明天又要到來並重複循環,猶如無法醒來的惡夢,永遠逃脫不了家庭的禁錮,強忍著微笑,假裝自己沒事,戴上虛偽的面具,如果能假裝從未生病過,這樣或許會好點吧?




▼從親人或旁人口中說出來的那些話,是最為抑鬱致死的悲痛。


「妳有話就直接講啊,為什麼不直接講?不說我怎麼知道?」

「妳都有勇氣自我傷害了,為什麼沒勇氣去自殺?」

「妳不要再裝病了,世界上比妳可憐的人多的是」

「我平常對妳不好嗎?為什麼還要這樣自殘?」

「妳看上去就沒事,為什麼要裝有病的樣子?」

「妳自我傷害是想表示什麼?是想討拍嗎?」

「我讓妳過得不好嗎?為什麼還要不斷割?」

「看妳假裝微笑,真是令人討厭作嘔」

「妳就是這樣子所以才沒朋友」

「又開始偷哭,又在裝病了」

「妳其實是在假裝有病吧?」

「妳做作的樣子真的好討厭」

「妳不要再浪費醫療資源了」


我活成別人眼中可悲又可恨的樣子,我何嘗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著?


請夠了,快點閉上你們那些所謂的虛情假意,對我遭受的經歷,又有什麼資格站在至高點拼命審視每個傷口?不要笑死人了,我無數次想跳軌、自縊、自刎,每天抱有這種想法,說想要瞭解或是叫我停止?還真是無聊又無趣的發言呢。


那些惡語我沒有少聽過,曾經還能發自內心微笑的我,儼然變成迎合他人的做作樣,我不再是最初的自己了,我瘋了,徹底的淪陷在家人及周遭帶來的沉痛,那可是堪稱地獄的夢魘。




曾經的我是個愛笑的孩子,但不知何時起,更多取代真摯笑容的是充滿保護色的微笑,我笑著並感嘆自己成為了他人眼中「正常」的模樣。


請盡情的踐踏蹂躪我,直至體無完膚、

請盡情的瘋狂虐待我,直至不堪負荷、

請盡情的恣意嘲弄我,直至身心俱疲、

請盡情的摧殘打擊我,直至遍體鱗傷、

請盡情的不把我當人,直至千瘡百孔。




遍佈全身的刀痕,深刻烙印的一條條痕跡,縫合成皺褶的皮膚,那是數不盡歲月的經歷與故事,不停痛擊拽動心,只想安靜就這麼死去,生而為人真的好累。


「為什麼妳不像別人家孩子一樣?為什麼妳總是要給我添麻煩?」

「不要像個啞巴一樣!」


「......」


我愣住無語了,為何不捫心自問我怎麼會變成這樣?這是我自願的嗎?


再說說看啊!我沒有努力改變過嗎!?


我也想要像其他人一樣,可以微笑啊!

我也渴望得到溫暖關懷,可以改變啊!

我也盼望從未生病發作,可以正常啊!

我也希望能自在做自己,可以變好啊!


憑什麼我就要被惡意中傷?

為什麼還能斷定我不努力?

有什麼值得我努力活下去?


沒什麼大不了的細微痛苦?

真是無聊透頂,所以我才討厭滿嘴希望的謊言,

每天睡前無止盡的哭訴,在黑暗之中痛哭流涕,

洗澡總是會想到那些遭遇,邊哭邊悔過的無力,

早上醒來時,會痛恨老天沒有讓我永遠閉上眼,

家庭與學校是我歲月的綁架者,逼迫忍受痛咽。




哭盡所有的夜晚,道盡了無數的劇痛,刻劃滿身的血痕,

吞下無數顆不會痊癒的藥,被喻為「爛草莓」的憂鬱症,

充滿罪過與罪惡的人生,將我推入萬丈深淵的地底之處,

那是堪稱日復一日的夢魘,是看不見希望與光明的痛惡。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那是終其一生永遠的桎梏。


(桎梏:古代的腳鐐手銬,後被引申為束縛人的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დ歿俎鬱⚥⁷⁷的文章創作
15會員
29內容數
如果有困惑,或許這裡有你/妳想要的答案
2024/08/21
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我不捨得傷害別人,只好傷害自己。
Thumbnail
2024/08/21
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我不捨得傷害別人,只好傷害自己。
Thumbnail
2024/08/20
我求助了,但身邊人總是不當一回事。
Thumbnail
2024/08/20
我求助了,但身邊人總是不當一回事。
Thumbnail
2024/08/11
我得了憂鬱症,但身邊人卻總說這是「小事」。
Thumbnail
2024/08/11
我得了憂鬱症,但身邊人卻總說這是「小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青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心理困境,以及她如何在十年後逐漸走出陰霾,找回生活的平衡。文章中描述了她的心靈掙扎,以及如何逐漸恢復和成長的過程。這是一篇關於克服困難、獲得成長的感人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一書的內容,重點討論了語言暴力對創傷的影響,以及創傷導致的症狀。文章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發展自我,進一步瞭解及處理過去的創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一書的內容,重點討論了語言暴力對創傷的影響,以及創傷導致的症狀。文章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發展自我,進一步瞭解及處理過去的創傷。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