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 M型化社會這個重要概念出世的二十週年,您知道這個概念是誰提出的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05年,日本戰略思想家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發表了他那本被譽為「社會病理學經典」的《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社會》,一語道破正在蔓延卻未被正視的社會斷裂現象。他指出:中產階級的瓦解將帶來整個社會結構的崩壞,而這個過程看似緩慢,實則致命。

raw-image

如今二十年過去,我們生活在一個幾乎無需再用統計數據證明「中產階級正在消失」的時代。因為你我每天都在這場崩塌裡親身體會著──工時越來越長,收入卻越來越無力,孩子的補習費像房貸一樣壓迫,而房貸本身,早已成為終身綁架。

M型社會的定義:一種看不見出口的結構性懸崖

M型社會的圖像簡單直觀——兩端高起,中間凹陷,就像一個大寫英文字母M。這背後對應的社會結構意涵卻極其嚴峻:

  • 富者愈富:高資產、高學歷、高資源群體,透過資本與網絡持續擴大優勢;
  • 貧者恆貧:無網絡、低起點者被長期邊緣化,生活陷入不穩定與「預知的未來」;
  • 中產階級凹陷:被迫負擔社會穩定責任(納稅、消費、照顧),卻無對應保障與回報,逐漸下沉而不自知。

M型社會的可怕,不在於兩端的對比,而在於中間的空洞化。這個空洞不只是階層的缺口,更是信任的斷層、文化的失焦與制度的停擺。

馬太效應的全面勝利:當不公平變成常態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M型社會的前奏。它主張:「有的越多,給的越多;沒有的,連原本的都會失去。」這種效應曾被認為只是學術場域的現象──例如明星教授拿到更多經費、熱門學校吸走所有資源。

但進入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化時代後,馬太效應不再只是個體競爭現象,而成為一種社會級別的制度規則。社會開始內建一種結構性傾斜邏輯:

  • 財富透過資本利得與房地產增值滾雪球;
  • 機會透過名校、補教、世襲人脈集中在少數家族手中;
  • 名聲透過平台演算法放大,讓弱勢聲音消失於資訊牆角。

馬太效應已經滲透每個制度機關:從教育招生、醫療資源、社群演算法到投資市場。M型社會只是它全面擴張後的結構化成果。

發展脈絡:從日本失落三十年到全球普遍現象

當初提出M型社會的大前研一,觀察的是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日本:終身雇用瓦解、年功序列崩潰、非正規雇用激增,導致一整代年輕人被困在派遣工、打工族的身份中,進入「下流社會」模式。

但這一現象早已跨越國界:

  • 美國:中產階級收入停滯已超過30年,社會流動性降至百年低點;
  • 台灣:即使高等教育普及,青年的可支配所得卻越來越低;
  • 韓國:房價飆升與就業門檻雙重夾殺,使青年成為「N拋世代」(拋棄戀愛、婚姻、生育、房產、夢想)。

M型社會不是文化現象,而是全球資本主義進入資源壟斷階段後的必然結果

結構性的不可逆:當制度開始獎懲錯誤對象

在M型社會中,最大問題不是「中產階級正在消失」,而是制度對中產階級的認定已經失效

  • 你繳最多稅,卻領不到補助;
  • 你最努力升遷,卻沒人幫你養老;
  • 你活得最焦慮,卻被說「你還不夠慘」。

制度一邊鼓勵你做對的事(升學、努力、守法),一邊讓你在做對的過程中被剝削殆盡。這時候,整個社會進入一種深層結構錯位:

讓最穩定的人失去希望,讓最有生產力的人變得消極,讓最有機會的人選擇離開。

橄欖型社會的遠去:我們曾有過的穩定感,正在徹底蒸發

橄欖型社會(Olive-shaped Society)曾經是我們熟悉的現實:

  • 上班族可以買房、養家;
  • 教師與工程師被社會尊重;
  • 大學文憑是向上流動的門票;
  • 中產生活等於安穩、自由與希望。

但今天的現實是:

  • 中產買房需靠兩代財力;
  • 教育通膨與文憑貶值同步進行;
  • 專業人員工時過長卻無法擁有尊嚴;
  • 大學生畢業即負債,研究生淪為「高學歷底層」。

橄欖型社會崩解後,取而代之的是焦慮型社會:每個人都害怕下沉,卻沒人知道如何向上。

K型社會的殘酷來臨:不再是貧富差距,而是現實分裂

K型社會(K-shaped Society)是M型社會的進一步劣化版本。它不是「分層」而是「分裂」:

  • 有人透過科技、金融與資本運作持續升空;
  • 有人則困於勞務性工作、資訊貧困與社會封閉中逐步下沉;
  • 而兩群人,幾乎無任何交集、語言、文化或生活理解。

這樣的社會不再只是「不平等」,而是「兩個世界共存在同一片地理上」,卻早已無法對話。你開始發現:

  • 你住的城市有兩種房價,兩種學校,兩種醫療體系;
  • 漲薪的不是你,暴富的不是你,努力的成果也不是你;
  • 最終你懷疑的不是制度,而是自己是否「命不好」。

這就是K型社會的精神狀態:制度早已不在身邊,但責任仍綁在你身上。

最深的隱憂不是不平等,而是「可預期的無望」

在鐘型社會裡,人們相信「努力有回報」、「孩子會過得比我們更好」;在橄欖型社會裡,人們相信「我可能翻身」;但在M型與K型社會裡,新的共識是:「我大概這輩子就是這樣了。

這種對未來的可預期性消失,是社會真正的崩潰點

  • 年輕人不敢結婚;
  • 中年人不敢生病;
  • 老年人不敢退休。

當社會集體無法規劃五年後的生活,制度設計就不再具合法性,治理只剩下「管理風險」,而不是「塑造願景」。

你沒感覺,並不代表你安全;你沒掉下去,可能只是因為還沒輪到你

最可怕的社會,不是極權社會,而是讓人「不再相信任何選擇有用」的社會──那是一種結構性麻痺,一種文明內爆前的靜默階段。

M型化不是一場景氣循環,而是一場階層再設計的災難;K型化不是趨勢,而是潰爛的現實。

如果你還有選擇的空間,那就不只是幸運,也是責任。

「當中產階級集體沉默時,整個社會將從內部開始腐蝕──不會崩塌於一夜,卻也永遠不再完整。」

— Kenichi Ohmae,大前研一,《M型社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229會員
308內容數
2025/07/26
本文探討團隊領導是否需要親力親為的問題,指出領導的核心在於有效分配任務,而非事事親為。文章提出五種任務分配策略,並強調領導者需賦予下屬資源、權力及激勵,設計讓事情穩定、持續、自主完成的系統。最後,文章總結領導力的關鍵在於培養團隊成員的能力,讓每個人都能做事,而非領導者親自處理所有事情。
Thumbnail
2025/07/26
本文探討團隊領導是否需要親力親為的問題,指出領導的核心在於有效分配任務,而非事事親為。文章提出五種任務分配策略,並強調領導者需賦予下屬資源、權力及激勵,設計讓事情穩定、持續、自主完成的系統。最後,文章總結領導力的關鍵在於培養團隊成員的能力,讓每個人都能做事,而非領導者親自處理所有事情。
Thumbnail
2025/07/25
本文探討HR在企業中的角色定位困境,點出HR常被夾在資方與勞方之間的矛盾處境,並提出HR應扮演「制度設計師」的角色,而非單純的翻譯機或緩衝墊。並以谷歌員工罷工事件為例,說明HR缺乏清晰原則和獨立性時可能面臨的危機。提出HR應建立制度依據、維持一致處理邏輯,以制度設計力提升自身價值,而非討好任何一方。
Thumbnail
2025/07/25
本文探討HR在企業中的角色定位困境,點出HR常被夾在資方與勞方之間的矛盾處境,並提出HR應扮演「制度設計師」的角色,而非單純的翻譯機或緩衝墊。並以谷歌員工罷工事件為例,說明HR缺乏清晰原則和獨立性時可能面臨的危機。提出HR應建立制度依據、維持一致處理邏輯,以制度設計力提升自身價值,而非討好任何一方。
Thumbnail
2025/07/20
這篇文章探討高薪人資主管的五大特質,並以SMART、RIDE、PREP、5W2H、GRAI等模型說明其工作方法。這些特質包含:定義交付標準、提出解決方案而非僅是問題、結果導向的報告、結構化的知識分享和流程導向的經驗復盤。文章強調,高薪並非來自高強度工作,而是建立在結構化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上。
Thumbnail
2025/07/20
這篇文章探討高薪人資主管的五大特質,並以SMART、RIDE、PREP、5W2H、GRAI等模型說明其工作方法。這些特質包含:定義交付標準、提出解決方案而非僅是問題、結果導向的報告、結構化的知識分享和流程導向的經驗復盤。文章強調,高薪並非來自高強度工作,而是建立在結構化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從平凡到卓越:你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 「三個僕人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三種狀態。平凡的人通常不會積極利用資源去創造價值,因為對未知和風險的恐懼使他們選擇逃避…」 我們是否善用資源,決定了我們是停滯不前,還是邁向卓越。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Thumbnail
【從平凡到卓越:你的人生處於哪個階段?】 「三個僕人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三種狀態。平凡的人通常不會積極利用資源去創造價值,因為對未知和風險的恐懼使他們選擇逃避…」 我們是否善用資源,決定了我們是停滯不前,還是邁向卓越。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Thumbnail
本文從戰後重建到高度現代化,探討日本社會的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包括戰後經濟奇蹟、科技與創新、教育體系與價值觀、社會結構與挑戰、文化與全球影響力等面向。
Thumbnail
本文從戰後重建到高度現代化,探討日本社會的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包括戰後經濟奇蹟、科技與創新、教育體系與價值觀、社會結構與挑戰、文化與全球影響力等面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目前在面對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對於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懷疑。作者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嚴重,同時也探討了性別平等以及政治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文章透過對於宗教、政治以及社會規範的質疑,呼籲人們獨立思考。
Thumbnail
日本消費社會學者三浦展在其新著作《孤獨社會:即將到來的第五消費時代》中提出了"第五消費時代"的概念,這一時代反映了社會結構和消費模式的深刻變化。本文將探討第五消費時代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個人和企業的影響,並舉出假想案例進行說明。
Thumbnail
日本消費社會學者三浦展在其新著作《孤獨社會:即將到來的第五消費時代》中提出了"第五消費時代"的概念,這一時代反映了社會結構和消費模式的深刻變化。本文將探討第五消費時代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個人和企業的影響,並舉出假想案例進行說明。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