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團隊領導,還要自己幹活嗎?
這個問題應該是超多人想問、但又不敢問,因為一開口,好像就是在耍主管架子。但我跟你講,這不是什麼「擺爛哲學」,而是一個真正要穩住團隊、撐住組織的基本生存原則。
我以前的一位職場貴人就跟我講過一句話,現在聽起來越來越有道理:「你升上主管以後,如果一直還在自己扛、自己衝、自己爆肝加班,嘿,那你很可能只是個很正直但能力普普的人。」上面這話一聽可能會讓人不爽,但請您好好想一下:領導的工作,從來就不是「親自做」;而是「讓對的人,去做對的事」,不是嗎?

你還在親自幹活,其實不是勤勞,而是還沒有能夠有效分配
有些剛升上主管的人,常常會陷入一個陷阱,就是什麼都不放心交給別人。
簡報要自己改、報表自己跑、文件親自對、連開會的紀錄都自己key。看起來是「有責任感」,但其實是沒意識到自己角色已經轉變。
當你還把自己當「超資深員工」的時候,其實你就還沒升級成「領導」。
領導是什麼?不是跑最前面的人,而是那個決定「整個隊伍怎麼跑」的人。
真正有段數的主管,都是這樣分配工作的
台灣職場文化常常強調「以身作則」,但你如果每件事都自己做,久了就變成「你不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樣搞一兩年,你累到快爆肝,團隊還是一樣沒戰力。這叫做燃燒自己,照亮不了別人。
那要怎麼做呢?你要把事情分得巧、給得準:
◆小事、雜事,給新人去處理
這不是使喚,是訓練,他們做錯了也無妨,正好能觀察、輔導、調整。
◆容易做出成績的任務,交給你想要提拔的人
讓他們在舞台上累積戰績,這樣升上來才有信服力。
◆比較有油水的任務,要留給你信得過的人做
這不是偏心,而是管理資源流向。
◆麻煩但不重要的鳥事,就交給那些你覺得難相處、不太能長久合作的人
畢竟這種任務搞砸了,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真的重要、風險高的事,當然只能找最穩最有戰力的下屬去執行
不然如果不小心出事了,你可能連位子都保不住。
你想想看,整個團隊的角色如果安排得好,你根本不用事事緊盯,他們自己就會動起來,節奏有了、方向對了、你反而可以拉高視角去處理更重要的事。
領導的核心,不是「逼」,而是「給」
說穿了,不會帶人、只會逼人的主管,是最沒料的一種。
真正有領導力的人,懂得給人三樣東西:資源、權力、激勵。
◆給資源,就是幫下屬解決「他們無法處理」的障礙
比方說跨部門協調、人力不足、預算短缺、工具不夠用……這些東西不是叫他們自己想辦法,是你要幫他們開路。
◆給權力,就是讓對的人能做決定,有空間調動人力、分配任務、決定方法
這樣才會有主導感與責任感,否則只是個代工員。
◆給激勵,不是畫大餅,是實際幫他們爭取利益,提供加薪、升職、表揚、曝光、成長機會
不要以為人只靠責任感就能撐下去,人是需要「有感的好處」來堅持的。
主管的任務,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設計「讓事情被做好」的系統
這個才是很多主管沒搞懂的關鍵。
你該做的,不是每天加班幫大家擦屁股,而是去設計一套讓事情可以穩定、持續、自主地被完成的方式。也就是說,你的價值不是「你會做多少事」,而是「你讓多少人變得有能力、讓多少事可以自動前進」。
具體來說,主管要練的是這四招:
把複雜的事簡單化:
任務拆小塊、看得懂、講得清,找對人處理。
把簡單的事標準化:
不要每次都靠經驗或口頭交接,流程寫清楚。
把標準的事流程化:
定義步驟、明確角色、設計交接點,讓每個人照SOP走也不會出錯。
把流程的事自動化:
該用工具的就用工具,該設制度的就設制度,能用AI、表單、數位報表的,就別再手動做了。
這樣做不是懶,而是讓團隊脫離對你的依賴,建立起自己的節奏與能量。否則你每天救火,整天加班,到頭來只是「自己的替死鬼」。
當領導的,不可以有「這件事我不會」的表情
一個成熟的主管,不能對外顯露不安、手忙腳亂、推託卸責。再怎麼困難的任務,到你這裡,都要能拆解清楚、分配得當、態度從容。因為下屬在看你,如果你慌了,他們就更不知所措。
領導的氣場,不是嘴巴說出來的,而是你怎麼處理壓力、怎麼分配問題、怎麼面對混亂時所建立的。
不要當一個很努力但不合格的領導
你還在自己衝嗎?你還在自己扛嗎?你覺得那是責任,其實可能只是還沒脫離原來角色的慣性。
主管只是個「位置」,不是一個「功能」。
你坐上去了,就必須讓自己退場,讓團隊上場。否則你永遠只是個一線員工的升級版,不會是個真正的管理者。
下面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送給所有正在帶人的主管朋友們:
「你不該是那個最會做事的人,你該是那個,讓每個人都會做事的人。」
#升主管的真相 #台灣職場觀察 #領導力不是裝忙 #主管修煉指南 #HR升遷小劇場 #做事的藝術 #帶人的科學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歡迎聯繫:世安哥賴帳號 hrfriday2009
《顧問規劃/企業內訓/主管教練/職涯經紀》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