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媽媽之後,我更理解自己的設計。
當寶寶出生,不只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也是我走向另一種人生旅程的開始。
我是一位情緒權威的純生產者,來自一個節奏飛快、效率至上的家庭,也生下了一位有著自己節奏的顯示生產者寶寶。
在他的哭聲、眼神與回應中,我一次次被提醒:不是每個需要都該立刻被滿足,有時候,我們也可以練習「等一等」,等一個合拍的節奏、等身體的允許、等彼此都準備好後再出發。
當我的人類圖老師分享純種生產者與顯示生產者,兩者的能量場雖然相同,但運作上卻有著細微差異,他說著他從小也在顯示生產者的環境下長大——不管是家裡或是在外的生活,他有深刻被制約的部分。他用了他與顯示生產者相處的生活例子:洗碗做家事、騎腳踏車、開車來舉例,這些例子的心路歷程描述得太深刻,我真的是太太太太認同了!當然心有戚戚焉的是純生感受到的壓力(笑。
純種生產者 / 顯示生產者:燃料運作著重的方式不同
- 純種生產者:燃料注重在完美;一個完善的過程、一個完美的SOP、一個掌握使用他們投入精力東西的過程。
- 顯示生產者:燃料注重在效率;天生想跳步驟、想要嘗試節奏、想要縮短時間、講求效率,不想慢下來,想保持能量的運動。
簡單來說,生產者使用能量有兩種方式,一種追求每一步都踏實完美(純生),另一種偏好快速高效地達到目的地(顯生)。
⌛ 一個總是「快一點」的童年節奏
作為一個純種生產者,我的爸爸、媽媽、弟弟都是顯示生產者,外面的大環境也是一個講求效率、崇尚快狠準的集體意識。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真的有點辛苦。
我最常回想起的,是媽媽帶給我的那些話:「快點!」、「快快快!」、「動作快一點!」、「如果你不快點……你就會……」,就連我爸跟我弟的動作都很快,這讓我在這個家裡,始終都覺得自己好像格格不入。
甚至他們三位顯生的運作與節奏還不同步,整個家就像多頭馬車一樣,這就讓我更痛苦了!無法和諧的共振若無法察覺,就會成為大大小小的摩擦,情緒的火花就十分精采。因此回顧我的小時候,我真的是無時不刻都在忍耐與憤怒,每天都在無法達成自己的完美中感到挫折與焦慮,不管是對自己或是對外在期望。
當然,我也各自從爸爸跟媽媽的身上,學到了不同的節省能量,以及提升生活效率的小技巧,也是有好處的啦!但已經形成:「動作快」、「追求效率」或「目標導向的殺紅眼」這些事,至今仍還在我身上有深刻的制約。非自己模式會讓我腦袋的焦慮,伴隨著時間倒數的身體壓力——在我身體內、內建的「媽媽廣播器」時刻警鈴作響,真的很像屁股坐在火堆上,常常急的跳腳與不安,令我非常不舒服(笑)。
開始人類圖的旅程後,看到自己被制約與有定義的部分,慢慢地練習,把目光從只看到自己的無,轉為看到自己的有,在看到自己身上的不管「無」或「有」,都是我,也都會發展出並存的養分與智慧。至少現在我會退一步的尊重我身體需要:階段性與步驟,還有屬於自己處理程序的完美 SOP,只要有這個過程,我就會感到滿足。當家人快快快的時候,我也了解,沒有對錯,就是設計不同,我也能溝通現下的狀態,但關於是不是沒有情緒,還真是不好說~(茶
🚦顯示生產者的紅綠燈反應
老師分享了關於顯示生產者會「為了不要停紅綠燈」延伸的模式,我超級有感的!
他們天生有節奏,身體的動能也不想慢下來,想保持前進與能量的運動。回想我老爸年輕的時候,就會為了騎機車不要停下來,而繞路只為了避開紅綠燈,但坐在後座的我實在覺得時間不會比較快啊啊啊~(☉д⊙)(我就吶喊他平時要的效率咧?)但又會為了講求效率,去研究較少紅綠燈的路徑,在隨路況與心情調整回家的路。
長大後的我弟,也會研究較少紅綠燈的捷徑,但更多的是他會開快車,或是快速地閃車跟穿越旁車,只為了用更短的時間(他覺得)回到家或是卡位排隊。我覺得我要是他附近的車,肯定會備感壓力,並且在內心翻桌!(/‵Д′)/~ ╧╧
🎵 在嬰兒的哭聲裡學習節奏與對話
而我生下了一個顯生的寶寶,我真是在內心呼喊「天公伯啊啊啊!我是原生家庭功課沒做完是吧?!」。剛開始我真的有哭聲焦慮,他的哭聲與反應,常常觸發我埋在身體裡炸彈的按鈕。每次當我被非自己模式推著走,又開始感到壓力與不舒服,累積的情緒開始要壓垮自己與關係時,就得深呼吸提醒自己要保持醒覺,當然我現在寫得雲淡風輕,育兒現場實在腥風斜雨,也並不是每次都可以踩住煞車忍住不怒吼小孩(掩面(TдT))。
慢慢地實驗,也慢慢地調整,盡可能的我會退後一步跟自己說:我可以使用我的策略(等待回應)與權威(情緒中心權威),這是人類圖裡每個人最重要的指引原則,用來幫助我們在生活的混亂中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而當大吉丟球給急著要回饋時,我可以等待一下,看是讓球飛一下落地在撿,還是我有能量可以跳高在空中攔截球,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所及加快一點速度,與我的孩子溝通、合作。
當我真的不能做到寶寶想要的速度與效率,我就會跟他溝通:
「我了解你的需要,但媽媽也需要一點時間準備才能好好地協助你,要請你等一下。」
「就像用手機在app點餐,點完之後,要等店家做好、外送人員幫我們送到,會有一段時間的小等待。」
「等待是有價值的,這會騰出一個空間,讓正確的人事物因緣俱足,這段過程你也會更確認自己要的是什麼。」
雖然這些話對 10 個月的寶寶可能過於艱深,但我相信他有十足的智慧聽懂。而我們就在這樣一退一進中,學習關係的小步舞曲。
🌱 理解不同的設計,是我們彼此靠近的方式
我現在能夠理解了,不同生產者的運作沒有好壞對錯,就是設計不同。
純種生產者可以跟顯示生產者學習做事的技巧與效率,顯示生產者也可以跟純種生產者學習按部就班地完成事物,貼近完美。
而我有我可以信任依靠的策略跟權威保護我——情緒權威與薦骨定義,都能協助我時時回到自己的本源。
我可以學習家人與寶寶的效率,他們也可以從我身上學習穩定與細緻,他們的急與我的慢,正在慢慢演奏出我們的交響樂。
#人類圖育兒 #純種生產者 #顯示生產者 #非自己主題覺察 #育兒焦慮練習曲 #等一下也是一種愛 #孩子的設計值得信任 #慢下來才有空間 #HumanDesignParenting #等待是有價值的 #育兒與內在修行 #媽媽的步調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