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1,轉眼2025也過了半年多一點
突然想回顧上半年都做了些什麼,也算是給自己一個盤點吧
一月
- 網路架設乙級在職班─開課;人生第一次上勞動部職訓課,為期六個月課程輔導考網乙。
- 第二次自己騎車,從淡水回高雄過農曆新年;這次多在嘉義過一晚,難得1人1狗外宿體驗。
二月
- 嘗試每天寫感恩日記,感到幸福3件小事(雖然後來沒再寫XD)
- 決定面對從小到大的恐懼:看牙醫並且接受醫生建議去大醫院拔牙。
三月
- 在焦慮與想逃的壓力下順利地完成了拔牙手術(目前人生最勇敢決定之一)。
四月
- 好像就是在上課跟旅行露營中渡過。
- 買了Insta GO3S相機,開始在小紅書上傳日常上班與週末上課Vlog (雖然現在也停止這樣做了)
五月
- 提離職被挽留,人生第一次留職停薪三週,短暫的成年人假期。
- 第一次騎車從花東回高雄的家,沿途慢慢享受1人1狗的孤獨跟自由。
- 成年後第一次和爸媽單獨出遊,第一次和家人去小琉球。
六月
- 職訓課圓滿結束,領到結訓證書但放棄了乙級考試。
- 人生第一次出席偵查庭(同時以原告和被告身分)。
七月
- 接觸並自學了n8n這個好玩的工作流概念,幫兼職工會設計了一套自動化通知、日常待辦流程。
- 持續地出庭偵查庭並對台灣司法感到失望。
- 七月中暫停了Instagram和Threads帳號,覺得自己在這兩個平台感受到的仇恨值與焦慮感大於使用後獲得的快樂。
八月(確定要做)
- 報名9月多益考試,重拾接觸英文的習慣,想要「聽懂外國人說」並「說給外國人聽」
- 想接觸更多歐洲(北歐更多一點)的資訊,想要輸入更多「新觀點」(最好是能衝擊原本價值觀的)
五月那三週的時間,我給自己安排了原本沒想過會去做、能完成的事情,就是從東部騎車回家。實際做了之後發現自己真的愛上這種感覺。只有一個人,一隻狗,整趟旅程就是和自己對話對話再對話。實現了一定程度上隨心所欲的自由。
當時會提出離職可能是基於職業倦怠,或是單純想要更多發展的可能,雖然後來的我選擇留下來,現在的我仍在原工作崗位,但對「這份工作」產生了不同視角的看法。
我開始思考,原本的我賦予工作是不是太多的不切實際,覺得天底下一定有那種錢多事少離家近有前景挑戰性不枯燥的工作...怎麼可能有。我也更進一步發現自己真的很貪心想要什麼都要但自身能力說實在的匹配不上。
或許是接受了新觀點,也可以說是自我安慰生效,現在的我看待這份工作就是─適量就好。我把原工作內容做完做好,不出錯,這已經足夠
額外的時間與精力我想通通放在自己身上,關注且滿足自己的需求,摸索該如何更靠近「喜歡的工作型態」:就是那種何時何地都可以工作,不用再當個地縛靈,也不受制式規定上下班時間。現在有靈感就馬上工作(即使是晚上!);也不用綁在同一定點當每天固定模式的NPC。
這種工作型態應該就是現在很火紅的數位游牧吧?雖然我更偏好「遠端工作」!有穩定收入,同時可以榨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從事自己有興趣的活動。現階段的公司跟職位是沒辦法做到這樣的事情,自己的專業知識、語言能力也不夠,需要長期的時間跟努力去灌溉。目前計畫是在32歲前先補足語言能力,但是專業還不確定想要做什麼才能達到這樣的遠端工作...?期許自己在35歲前可以達到這樣的工作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