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當「懂事的孩子」:我和爸媽的內在修復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看見父母的影響,也看見自己的選擇。


「我像極了我爸。」

「我不想變得跟我媽一樣。」


你是否也曾在某個瞬間,閃過這樣的念頭?


長大後我才發現,

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只是回憶,

它更像一套潛藏的程式,默默編寫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價值觀與人生選擇。


但我想說——

我們不是來複製父母的,

我們是來打破循環,活出靈魂的選擇。


以下,是我至今仍在覺察與練習的三個課題:


一、爸媽的夢想,是我該背負的嗎?|投射與角色期望

回頭看我所做的許多人生選擇——

讀的科系、工作的方向、生活的方式,甚至戀愛的對象,

多多少少都和爸媽的期待有關。


不是因為被強迫,而是一種深層的牽掛與責任感,

好像只要照著他們覺得「對」的方向走,才是安全、正確、孝順的。

久而久之,這些期待也在我心中轉化為某種價值觀——

例如,他們希望我找到條件穩定的對象,

我也開始用「條件式」的眼光看待關係。


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當我照著父母的期待行事,

其實也在壓抑內心真正的渴望。


後來我開始練習問自己: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還是我以為我該要的?


這不代表否定父母的關心,

而是練習辨認自己的聲音。

也從那時開始,我在感情中更能自在地表達,

也更清楚知道:關係的深度與情感的真誠,是我最在乎的事。


二、我害怕讓爸媽失望嗎?|「乖小孩」的無聲壓力

從小到大,我常被說乖巧懂事。

不惹事、凡事經過許可才做,

好像只要表現好,就能換來愛與肯定。


印象中的童年,家裡有很多規範,

如果不聽話,就會被「冷處理」。

因為害怕被冷漠,我很早就學會閱讀空氣,

也學會了壓下情緒、不讓自己添麻煩。


長大後我才發現,那種「不能讓爸媽失望」的信念,

讓我過度追求完美、容易自責,也不敢表露脆弱。


在關係中特別明顯,我常因不敢說出自己的感受而內耗,

怕自己「不夠好」,怕說出真話會讓人失望。


我慢慢明白:討好的背後,是對被否定的恐懼。

而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證明什麼,

而是練習成為能讓自己安心的人,

不再被父母的價值觀綁住。


三、我會變成爸媽那樣嗎?|家庭模式的複製與修正

有些時候,我在親密關係中的反應,會讓我自己都驚訝。

情緒勒索的語氣、忽冷忽熱的距離感,

居然與我曾經抗拒的父母行為,幾乎如出一轍。


我才明白:我們內在其實藏著很多「家庭劇本」,

那些從小耳濡目染的互動模式,

不知不覺成為我們慣用的溝通方式。


但我很幸運,伴侶經常提醒我:

爸媽把我照顧得很好,但我已經長大了,

我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於是我開始學會——我可以和爸媽不一樣。

我可以選擇留下他們的某些優點,

也可以選擇放下不再適合我的模式。


從那刻起,我才真正感覺到:我擁有選擇的自由。


✦ 覺察練習:從內在對話開始,回到真正的選擇權

改變的起點是勇氣——

有勇氣去正視那些「我可能讓爸媽失望」、

「他們可能覺得我太自私」的內耗因子。


下一步,是停下來,與自己進行一場溫柔的內在對話:


① 這個聲音,是不是來自我內在的小孩?

那個從小就想「表現好一點」才能被愛的自己。


② 我可以對她說:謝謝你提醒我,也謝謝你保護我。

現在,我想再問問自己真正的想法。


③ 我現在的選擇,是貼近我重視的價值,

還是只是想避免被否定?


這樣的對話,我和自己進行了好多年,

才慢慢理解——

我的人生,不必反對誰,也不必討好誰,

只要忠於當下最真實的自己,

就是最深的療癒與釋放。


謝謝爸媽成為我的起點

我真心感謝爸媽在我生命中佔有的份量。

雖然我們的價值觀有時南轅北轍,表達方式也很不同,

但我知道,他們的出發點,始終是愛。


今天的我,還在學習當一個成熟的大人,

也在練習放下責怪與期待,

改以更自由的姿態,重新靠近他們。


爸、媽,我不是來複製你們的,

我是來延續生命中,那些沒說出口的愛,

並讓它,在我身上,慢慢變得完整。


如果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掙扎與覺察,

謝謝你自己,願意走在這條路上,

我們一起練習,成為更靠近自己的人。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 Sun☀️晴感談心室,讓我們一起在愛裡覺察,在生活中找回內在的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晴感談心室
60會員
69內容數
自我成長|生活覺察|伴侶關係
Sun☀晴感談心室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這個月的9篇文章,從親密關係到自我療癒,每一篇,都是來自生活的真實回應。 邀請你一起走覺察與溫柔的路,願我們,都能在生活中,靠近那個更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31
這個月的9篇文章,從親密關係到自我療癒,每一篇,都是來自生活的真實回應。 邀請你一起走覺察與溫柔的路,願我們,都能在生活中,靠近那個更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30
當我真正踏上這條療癒的路,才發現—療癒不是一條直線向上的道路,而是一段充滿困惑的旅程。 這篇不是一篇「我已經走過來了」的故事, 而是一段「我仍在困惑中走著」的旅程紀錄。
Thumbnail
2025/07/30
當我真正踏上這條療癒的路,才發現—療癒不是一條直線向上的道路,而是一段充滿困惑的旅程。 這篇不是一篇「我已經走過來了」的故事, 而是一段「我仍在困惑中走著」的旅程紀錄。
Thumbnail
2025/07/23
我和啟蒙導師Yung Pueblo的相遇,他就像黑夜中的一盞燈,讓我走過那些低潮,並一步步走進更清明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23
我和啟蒙導師Yung Pueblo的相遇,他就像黑夜中的一盞燈,讓我走過那些低潮,並一步步走進更清明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