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love is doing what you need to do to heal and free yourself.—Yung Pueblo
(愛自己,就是去做那些能夠療癒你、讓你自由的事。)
初次相遇:一本書開啟了我的內在旅程
我想是IG演算法的幫忙,我總是會被文字型貼文吸引。
2020年疫情肆虐,也意外幫助我重新拾起閱讀的習慣。那年,我開始每年閱讀20–30本書,走上屬於我的閱讀旅程。
同年,我追蹤了Yung Pueblo的Instagram。每天閱讀他的文字,彷彿被輕輕擁抱著,也讓我對這位作家產生濃厚興趣。
他的《Clarity and Connection》是少數讀過的英文原文書。當時中文版尚未出版,我卻深深被吸引。每一句話,都像是對著我說的,讓我感受到「啊哈」的片刻,那種共鳴,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自我療癒的起點,是向內看的勇氣
這幾年,我也經歷了幾段低潮。每當迷失方向,Yung Pueblo的文字總能提醒我回到當下。
他常說:我們常被過去模式(old patterns)綁住,若缺乏自我覺察,就會在「刺激—痛苦」之間無限循環。
唯一的出路是:
- 放下過去(let go)
- 活在當下(presence)
- 向內探索(look inward)
這些概念,也成為我創作與分享的核心。後來我閱讀了更多關於心理學、腦科學與靈性的書籍,不只是為了驗證他的觀點,而是希望更靠近那個真實的自己。
痛苦,其實只是念頭的一瞬
Yung Pueblo和許多心理專家一致認同:人生大部分的痛苦,來自我們的心智——
不是執著於過去,就是焦慮未來;即使活在當下,也充滿比較與不滿。
渴望越多,痛苦越深,因為永遠都不會滿足。
但當你開始練習覺察,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來自於內在,而不是外界。
這在人際關係中尤其明顯。例如:
- 父母將未竟的夢想加諸在孩子身上
- 伴侶認為「不黏」就是「不愛」
如果我們願意回頭看看自己的期待,是否出自於恐懼、匱乏或控制,將注意力從「對方」拉回「自己」,也許能釋放出許多不必要的痛。
療癒,是從日常練習開始的
在The Diary Of A CEO一次訪談中,主持人Steven問Yung Pueblo:療癒要從哪裡開始?
他的回答是:靜心(Meditation)。
他從十日內觀課程(Vipassana)開始,每天靜心兩小時,至今已超過十年。
他也分享與妻子的改變:透過一起靜心,他們從吵架、指責,到彼此對話——
「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現在感覺⋯⋯」
他們進入更深層的靈魂交流,這份關係的轉化,也讓我想到我與伴侶的相處。
人生中,有多少人能讓我們卸下心防、坦然相對?
也許,這樣的親密與理解,才是愛最真實的模樣。
幸福,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要怎麼樣才能幸福?
這是個大哉問,卻可能有許多人需要花一輩子尋找答案,包括我。
我總想,也許直到生命結束的那天之前,我們才能斷定自己是否擁有幸福的人生。
但若我們能專注在每一個當下,會發現:幸福其實很近,關鍵是我們的選擇與意識。
我們的心在哪裡、注意力在哪裡,最終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投入什麼,宇宙就回應什麼。
努力當然重要,但努力不代表結果一定如願。
所有經歷——無論喜歡與否,都是我們的養分。
幸福不是外求,而是內在的修練。
保持覺知,辨別哪些是自己的選擇,哪些是放手的練習,才能真正支持自己活出成熟與自由。
這也呼應了Yung Pueblo所說:
To fully receive the present moment, you have to let go.
(你必須放下過去,才能全然活在當下)
謙卑,是成長最深的力量
最後,Yung Pueblo提醒我們:
不要追求完美,而是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你的不完美,本身就很美。
保持謙卑,讓我們不急著下結論、不武斷、不自以為是;
而是願意提問、願意學習、願意轉化。
我相信,每個人的蛻變都有可能,也都是持續發生的。
而這一切,都始於一個念頭的覺察。
願我們都能在日常中,不斷回到自己的內在,找到那份平靜與豐盛。
下一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
學會療癒,然後呢?
當我開始療癒後,又遇見了哪些新的課題?
✧ 療癒,是選擇,還是不得已?
✧ 追求療癒的路上,我會不會也創造了新的執著?
✧ 看見了自己,然後呢?
這些問題,讓我一次次重新回看內在,也更深地練習活在愛與自由裡。
下一篇,我們繼續聊(7/26上線)。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入 Sun☀️晴感談心室,一起在愛裡覺察,體驗當下,走一段靠近自己的旅程。
P.S. 最近,晴感談心室的Facebook粉專也上線了,邀請你一起練習每日一點點的覺察寫作,讓內在探索成為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