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令營的尾聲,我們來到了第五座小島,「合作島」。
經過前幾天的相處,孩子們之間逐漸培養出一份默契。在今天的團隊小遊戲中,他們一一展現出「合作完成任務」的精神:有的是互相幫忙、有的是一起專注投入,也有的是靜靜地等對方說完話、耐心的跟隨被帶領。
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其實就是合作的模樣。對六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合作」或許還不是一個容易理解的詞,但他們已經在行動中,學會了什麼叫做「好好地和別人在一起」。想記錄兩個被觸動的片段。
在圓點貼紙的創作活動中,每位孩子手上都有一張小紙片,需要用貼紙來裝飾。一開始,大家的貼紙顏色都只有一種,直到有孩子想要不同顏色,開始主動向別人提出交換的邀請。當他們願意表達需求、願意分享,也就擁有了更多選擇,手中的貼紙也慢慢從單色,變成了繽紛的彩色。
看著這樣的互動過程,讓我很有感觸:原來,當我們願意分享,所收穫的不只是貼紙,而是更多的顏色、更多的可能,也更多的連結。
另一個動人的時刻,是我們邀請孩子們「許願」,隨機獲得一顆愛心摺紙的小儀式。每位孩子閉上眼睛,在心裡默默想著自己最想要的顏色。當他們張開眼睛,看到眼前那顆愛心時,許多人都因為「剛好是喜歡的顏色」而開心地笑了出來。
有位孩子收到紫色的愛心,旁邊的同學說:「你沒有拿到你最喜歡的紅色耶。」但那位孩子看了看手中的紫色,輕輕翻了紙片的一面,笑著回應:「沒關係呀,那裡面有我喜歡的紅色!」
那一刻,我們沒有看見失望的表情,而是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從容與穩定。他並沒有因為沒拿到紅色而立刻感到沮喪,而是選擇停下來、多看一眼,發現紙的另一面,是自己喜歡的紅色系。
那是一種來自心理上的寬裕:不急著否定、也不匆忙失望,而是擁有足夠的空間去感受、去理解,進而轉化。這樣的彈性與理解力,是孩子情緒容器漸漸長大的樣子。
當孩子的情緒容器足夠大,即使在沒有如願的當下,也更能保有柔軟的心,去看見其中仍然存在的光亮。
我們最終想帶給孩子的,不只是活動本身,而是一個他們可以安穩停留的內在空間。當心裡能容納的空間變得寬廣,孩子看待自己與外在世界的眼光,也會慢慢變得不一樣。
這一週的情緒小島探險旅程,咻一下子就結束了。但對孩子們而言,這不只是結束,更是心的起點。
他們開始明白,情緒並不遙遠,就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可以感受情緒、表達情緒,也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在團體的互動裡,孩子們一步步練習如何欣賞與尊重彼此,也學會了什麼是分享與合作。
這些一同走過的歷程,我們相信會留存在他們心裡,成為日後想起時仍會感到溫暖與滋養的片段。
能與孩子們在這五座情緒小島上共同經驗這一切,對我們而言,是深深的滿足,也是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