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島上,我們透過活動讓自己身體動一動,孩子們經驗到情緒不只能用語言說出,
也能練習感受身體變化,去發現情緒與身體間的關係。
有時候,情緒像在玩躲貓貓,它不一定會用哭或笑的方式出現,而是藏在一些細節裡,如:肚子緊緊的、喉嚨卡卡的、手指頭抓著衣角、在地上打滾……這些身體的訊號,其實都是情緒在說話。過程中的提問:「滾一滾時,身體哪裡有感覺?」「感覺緊緊的,還是鬆鬆的?」
讓孩子試著感受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回到當下、與自己靠近。
當我們能用身體發現情緒的足跡,不只是照顧心情而已,我們也能溫柔地善待自己的身體。
每每我在提問時,孩子們都很踴躍分享,但也因此常常會「一窩蜂地說話」,當下很難好好聽清楚每一位孩子的聲音。
團體小默契反覆提醒與練習幾次,
今天有個孩子舉手說話後,我當下立即反應:「我剛剛看到00有舉手,我知道他想分享,我邀請他,所以可以聽見他想說什麼」、「謝謝你舉手讓我知道你有話想說說」
說完後很神奇的接下來的提問邀請,其他孩子也開始紛紛舉手、等待、再分享。
我們就這樣看見了一個改變的時刻:團體裡的學習,不一定是老師的教導,而可以是來自孩子與孩子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一個人願意嘗試,加上我們的看見與肯定,其他人也願意跟上,讓整個團體流動得更順、更有秩序,也更能聽見彼此的聲音。
在「照顧島」上,我們學到的不只是照顧情緒的方式,更是在學:如何在團體中,同時照顧自己,也尊重他人。
當我們能夠感覺、能夠表達、也能夠等待與尊重,孩子們就不只是學會了「怎麼說」,更學會了「怎麼一起在這裡」
我想,這是屬於團體的溫柔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