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得了失智症》權威醫師教你如何遠離失智症的四個建議。|【大衛說故事】Podcast

大衛DavieLiu-avatar-img
發佈於大衛說故事Podcast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聽到失智症,你會想到什麼呢?

你可能會想:那是老年人才需要擔心的疾病吧,跟我有什麼關係呢?但是你知道嗎?有一種「早發型失智症」,發病年齡可能落在 45 到 65 歲之間,也就是說,像我這種年過50的中年大叔,也有一定的罹患風險。

我會留意到「早發型失智症」,是因為美國知名影星布魯斯‧威利,他在2022 年的時候,突然宣布退出影壇,讓許多影迷們非常震驚,那年他才 67 歲。隔一年他的家人公開表示,他罹患了一種「額顳葉型失智症」,這種病就是屬於「早發型失智症」,早發型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通常在50幾歲時就已經出現,很容易被忽略或不在意,錯過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期。

預防勝於治療,我們應該如何在身體健康的時候,開始重視對大腦的保健呢?

🔅正常老化和失智症有什麼區別

我們用手機來做比喻,正常老化就像一台用了10年的舊手機,裡頭的記憶體運算速度變慢、反應比較遲鈍,但主要功能都還算正常;失智症則是主要的核心作業系統壞了,偶爾會當機或跑出亂碼,甚至最終連基本的打電話功能都喪失了。

🔅三種常見的失智症

1.阿茲海默症

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佔比大約60%以上。主要症狀是容易忘記事情、忘記曾經說過的話、情緒不穩定等等,大腦功能會慢慢逐漸退化,最終無法獨立照顧自己。美國前總統雷根即是罹患此症。

2.路易氏體失智症

是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主要症狀除了認知功能障礙之外,在早期就可能會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等現象,看起來很像是帕金森氏症;還會產生幻覺、情緒不穩、注意力喪失等症狀,平均好發於約七十歲以後。

3.額顳葉型失智症

這類型是腦部的額葉及顳葉出現變異,主要症狀是出現情緒異常、人格改變;或是口語表達困難、某些詞彙說不出來等現象。布魯斯威利就是得到這種失智症,平均好發年齡約五十歲以後。

我們瞭解了失智症的基本狀況,會發現「認知功能」的退化相當的關鍵。那麼要如何分辨一般的老化還是失智症的前兆呢?

🔅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失智症十大警訊」

1. 記憶力衰退

一般狀況:偶爾會忘記事情,但經過提醒或關鍵字的描述,可以回想起來。

失智警訊:剛說過的話、剛做完的事情,轉頭馬上就忘記,而且這種健忘經常發生,甚至會不自覺地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自己卻毫無印象。

2. 計畫力變差

一般狀況:年紀漸長之後,有時候不太能同時處理太多事情,必須一件一件慢慢思考規劃,處理的時間變長,但還是能夠規劃完成。

失智警訊:會覺得規劃事情變得非常的困難,甚至無法規劃。例如本來經常出國,準備安排一趟出國的行程,腦中卻一片混亂、理不出頭緒,情緒變得焦躁不安。

3. 執行能力衰退

一般狀況:隨著年紀的增長,做事的速度可能變慢,跟不上年輕人的節奏,但仍舊能把事情做好做完。

失智警訊:原本駕輕就熟的事情,突然變得做不好、甚至做不來,例如平常經常走的路線突然會走錯路;原本很拿手的招牌菜突然忘記怎麼炒等等。

4. 搞不清楚時間和地點

一般狀況:有時候會忘記今天是幾號;或偶爾想不起某位親戚朋友的名字,但只要經過提示或提醒之後,就能慢慢想起來,這些都算正常現象。

失智警訊:經常會搞不清楚早上、下午或是平日、假日的時間,容易忘記重要的紀念日期;甚至連自己住了多年的社區,回家時突然覺得很陌生或走錯方向。

5. 空間容易錯亂

一般狀況:隨著年紀我們可能會出現老花眼、青光眼、白內障等問題,但對於家中的動線、物品擺設位置還能分辨清楚,不會搞錯。

失智警訊:出現在家裡平常熟悉的動線上行走,卻會撞到東西;對物品的顏色、遠近距離的判斷搞不清楚。

6. 講話變得卡卡

一般狀況:有時我們會有「那個那個誰啊…」或「這個字怎麼寫,怎麼想不起來…」的困擾,但這都還算正常。

失智警訊:對話的時候,會聽不懂對方說的比較長或複雜一點的句子,回答也變得很短、沒什麼重點。有時候講話講到一半會卡住,不知道接下來要說什麼,或者是不斷重複自己說過的話。

7. 常找不到東西

一般狀況:有時候拿東西會沒有物歸原位,例如一時想不起來鑰匙、眼鏡、手機放在哪裡,但還是可以憑零碎的記憶回想,找到擺放的物品位置。

失智警訊:自己放置的東西位置,轉頭就忘了,完全沒有任何印象,因此很容易出現找不到東西的狀況。

8. 判斷力變差

一般狀況:年長者可能不熟悉新一代年輕人的想法或價值觀,偶爾可能會做出一些比較「老派」或對年輕人來說不太恰當的決定,但對事情的是非對錯判斷力還在。

失智警訊:會出現明顯不合理的錯誤判斷,例如對詐騙集團的話術深信不疑;開車不遵守交通規則卻不自知;買東西不看保存期限,對過期的食品毫無警覺等等。

9. 社交活動減少

一般狀況:有些長輩年紀到了,會想要過得更自在單純一些,因此主動減少對外的社交活動,把時間留給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失智警訊:本來喜歡從事的社交活動,突然變得不喜歡;或是變得不愛出門、不想多說話,個性出現明顯的轉變。

10. 情緒控制力衰退

一般狀況:有些長輩的個性比較固執,當他們被要求改變生活習慣時,難免會有情緒的反應,但不至於太過強烈,可以好好講道理溝通。

失智警訊:情緒反應非常激烈又難以預測,可能因為某一句話或一點小事情就大吼大叫、甚至情緒崩潰。個性變得敏感,經常莫名的感到困惑、焦慮、害怕,讓家人搞不清楚該怎麼辦。

以上警訊如果有三項以上,可能就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但不代表得到失智症,而是大腦的認知記憶功能有一些狀況,建議尋求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檢查。

🔅該如何預防失智症呢?

作者引用著名的美國「修女研究」資料,這項研究案總共找了678位,平均年齡83歲的修女們,接受長期的阿茲海默症研究追蹤,甚至同意死後接受大腦解剖,得出的結論,想要預防失智症,有四個重要的建議:

(一)多動腦

大腦的神經細胞需要新的刺激才會逐漸生長,因此多學習具有啟發性的知識、技能,對延緩大腦老化非常有幫助,而且越年輕開始效果越好。例如多閱讀、寫作、繪畫、下棋、看連續劇、唱卡拉OK等等。

(二)多運動

運動能刺激大腦生長,對記憶力的提升有所幫助,建議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三)調整飲食

1.地中海型飲食法

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例如選擇燕麥、全穀類、堅果等五穀雜糧;蛋白質以雞蛋、牛奶、豆類、魚類、海鮮為主、少吃紅肉;多出蔬菜水果;搭配優質橄欖油、苦茶油等烹調方式。

2.多吃咖哩

咖哩含有薑黃素,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提升免疫力等作用,適量食用對提升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有幫助。

3.多喝綠茶

綠茶含有兒茶素,研究發現,對於提升大腦的認知功能、活化腦神經細胞有幫助。

(四)多社交

多參與社交活動, 建議退休之後,依然要保持和人群接觸的活動,例如參加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當義工等等,都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

🔅結語

預防失智要趁早,不是等到老了才來開始保健。

許多個案研究指出,大腦的病變早在發病前10年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一點一滴地逐漸破壞認知功能,等到大腦不堪負荷才出現病徵。

雖然目前醫學界對於失智症沒有辦法完全治癒,也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抑制大腦退化,但如果能提早發現、及時調整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仍有五成以上的機會可以減緩大腦退化的速度。

作者有個很巧妙的比喻:

後天的努力預防,就好像「存錢」一樣,可以增加大腦認知能力的存款,哪天真的遇到大腦出現狀況,我們的大腦才有「本錢」經得起大腦病變的提領。

中年不是走下坡,而是人生的轉折點。這段時期的我們,比起年輕時,累積更多的經驗和智慧,更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什麼。改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成不變。

試著深刻去認識內在的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情,用成長型思維去擁抱每一次的轉變,那麼,我們將離失智症的威脅越來越遠,人生的下半場,可以活得越來越精彩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衛說故事Podcast
29會員
87內容數
🎯《大衛說故事》每週三 19:00 準時更新!創立 《大衛說故事 Podcast》的目的,就是希望提醒像我一樣曾經忙得忘了閱讀的朋友們,能用最輕鬆的方式,享受到跨領域閱讀的樂趣。 👉現在就訂閱《大衛說故事》,✨善用故事行銷力,放大你的影響力!
大衛說故事Podcast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如果你曾經對於該如何精準傳達品牌理念?商品的好處要怎麼說,才能讓消費者一聽就懂?客戶提案時該怎麼講才更有說服力?等問題非常困擾,那麼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將說故事技巧,運用於對內傳達對外公關溝通的實戰指南。
Thumbnail
2025/07/30
👉如果你曾經對於該如何精準傳達品牌理念?商品的好處要怎麼說,才能讓消費者一聽就懂?客戶提案時該怎麼講才更有說服力?等問題非常困擾,那麼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將說故事技巧,運用於對內傳達對外公關溝通的實戰指南。
Thumbnail
2025/07/23
👉50位富豪的致富心法,想要變成真正的有錢人,你必須懂得運用心理學!你曾經想過,為什麼有錢人即使開餐廳也不會變胖;即使住在葡萄酒窖也不會喝醉嗎?只要我們能夠克服這些心理慣性,就有機會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擁有有錢人的「易富」體質。
Thumbnail
2025/07/23
👉50位富豪的致富心法,想要變成真正的有錢人,你必須懂得運用心理學!你曾經想過,為什麼有錢人即使開餐廳也不會變胖;即使住在葡萄酒窖也不會喝醉嗎?只要我們能夠克服這些心理慣性,就有機會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動,擁有有錢人的「易富」體質。
Thumbnail
2025/07/16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成功的定義由自己決定。我們不需要羨慕那些走在高處的人,也不必輕視那些走在我們身後的人。成功不是你站在哪個高度,而是你選擇以什麼樣的速度前進。
Thumbnail
2025/07/16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成功的定義由自己決定。我們不需要羨慕那些走在高處的人,也不必輕視那些走在我們身後的人。成功不是你站在哪個高度,而是你選擇以什麼樣的速度前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隨著年齡增長,失智症和中風的風險增加的問題。提出了防止失智的建議,強調閱讀書籍的益處,並佐以李敖與錢穆的例子。此外,也闡述了中風的成因及其可預防的措施,包括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腦部疾病風險。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隨著年齡增長,失智症和中風的風險增加的問題。提出了防止失智的建議,強調閱讀書籍的益處,並佐以李敖與錢穆的例子。此外,也闡述了中風的成因及其可預防的措施,包括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中老年人的腦部疾病風險。
Thumbnail
★在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失智海嘯猶如氣候變遷一樣,緩慢卻真實地侵蝕人類的健康。  
Thumbnail
★在臺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失智海嘯猶如氣候變遷一樣,緩慢卻真實地侵蝕人類的健康。  
Thumbnail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Thumbnail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Thumbnail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 失智症病患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時空感,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Thumbnail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 失智症病患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時空感,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Thumbnail
「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 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
Thumbnail
「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 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
Thumbnail
補第17集PODCAST文字稿,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Podcast節目 #有聲筆記,點這直接聽免下載: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21682685 百歲人生如何減少健康不良時間 1保持正向思維有助老化體驗 8:24如何減少健康不良的時間?
Thumbnail
補第17集PODCAST文字稿,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Podcast節目 #有聲筆記,點這直接聽免下載: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21682685 百歲人生如何減少健康不良時間 1保持正向思維有助老化體驗 8:24如何減少健康不良的時間?
Thumbnail
失智症懶人包 介紹 腦部退化性疾病 阿茲海默症屬失智症之一 WHO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就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 失智症與老化差異 失智症患者: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正常老化: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事後可能回想起來 好發族群及危險因子 家族遺傳 大於65歲,女性>男性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
Thumbnail
失智症懶人包 介紹 腦部退化性疾病 阿茲海默症屬失智症之一 WHO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就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 失智症與老化差異 失智症患者: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正常老化: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事後可能回想起來 好發族群及危險因子 家族遺傳 大於65歲,女性>男性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