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對全球輸美商品課徵高額關稅,對台灣出口產業、民生物價及就業市場造成顯著衝擊,同時國際地緣政治的複雜變化亦加劇國土安全挑戰。在此背景下,《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於立法院引發熱議,行政院與各黨團及多位立法委員提出多項草案,試圖透過特別預算與政策措施,強化台灣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的韌性。本文將深度剖析各草案內容,結合各黨團立場,探討修法的意義與挑戰,並從穩健發展與民生福祉的視角,評估其對台灣未來的影響。
修法背景與核心訴求
美國於2025年2月10日起對全球輸美鋼鋁製品課徵25%關稅,並自4月5日起對180國輸美商品加徵10%一致性關稅,另對57國(含台灣)擬加徵11%至50%的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課徵高達32%。雖然對等關稅暫緩90天,但重啟風險猶存。此外,美國5月4日宣布對外國進口電影課徵100%關稅,進一步衝擊台灣藝文產業。這些政策不僅影響出口與就業,更推高物價,對民生造成壓力。
為因應此危機,行政院與立委賴瑞隆等人提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規劃最高4500億元特別預算,涵蓋企業金融支持、產業升級、多元市場開拓、勞工就業保障、農業支持、高教人才培育、健保與勞保基金挹注、弱勢照顧、國土防衛及資通設備升級等措施。另有王正旭等人提案,新增國民健康與藝文產業發展項目,預算上限4100億元。各黨團提案則在重點項目與執行細節上有所差異,例如國民黨與民眾黨強調普發現金與消費振興,顯示不同政策取向。各黨團立場與爭議
民進黨團:全面強化韌性與民生保障
民進黨籍立委如賴瑞隆、蔡易餘、王美惠、何欣純等人提出的草案,強調以全方位措施應對國際衝擊,包括穩定物價、支持產業轉型、強化健保與勞保基金,以及提升國土安全。其提案聚焦長期結構性改革,如促進國內藥品製造、提升能源自主與關鍵供應鏈韌性,顯示對經濟與社會穩定的重視。附帶決議中,民進黨支持挹注健保基金以因應美國最惠國藥價政策,並確保弱勢族群獲得充足支持。
然而,民進黨對國民黨與民眾黨提出的普發現金方案持保留態度,認為短期消費刺激可能削弱財政資源,難以應對長期挑戰。此外,民進黨強調修法程序應公開透明,避免重演過去國會改革法案的爭議。
國民黨團:消費振興與民生紓困
國民黨團及立委翁曉玲、許宇甄、賴士葆等人提案,將法案名稱定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或《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產業及民生紓困特別條例》,強調普發現金與消費振興措施,盼透過發放現金(如每人6000元)刺激內需,減輕民眾負擔。其主張引用主計總處數據,指113年度歲計賸餘達8385億元,足夠支持普發現金政策。
然而,財政部對普發現金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應優先投入結構性改革而非短期補貼。民進黨與部分學者亦擔心,普發現金可能加劇通膨壓力,對長期經濟穩定不利。此外,國民黨提案的程序正義問題可能引發爭議,需更充分的朝野協商。
民眾黨團:聚焦經濟韌性與財政紀律
台灣民眾黨團提案以《因應國際情勢衝擊強化經濟社會韌性特別條例》為名,強調經濟韌性與財政紀律,主張精準補助而非全面普發現金。其提案支持企業金融支持與產業升級,但對預算規模與執行細節提出更嚴格的監督要求。民眾黨在立法院的「關鍵少數」角色,使其立場在朝野協商中具一定影響力,但其提案與行政院版本高度重疊,顯示在核心訴求上與執政黨有一定共識。
時代力量與無黨籍:弱勢與原住民權益
無黨籍立委鄭天財Sra Kacaw等人提案,強調促進全民消費與弱勢族群支持,特別關注原住民經濟與就業保障。其附帶決議提出強化國內藥品製造與儲備能力,呼應民進黨對健保基金挹注的訴求,但未明確支持普發現金。時代力量雖未提出草案,但其立場傾向支持結構性改革與透明審議,強調對弱勢族群與基層產業的資源分配。
政論分析:平衡短期紓困與長期發展
修法的正面意義
- 全方位應對國際衝擊:草案透過企業金融支持、產業升級、多元市場開拓等措施,強化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有助於穩定就業與經濟。
- 民生與弱勢保障:挹注健保與勞保基金、照顧弱勢族群的措施,展現對社會公平的重視,特別是因應美國藥價政策對醫療體系的潛在衝擊。
- 國土安全與能源自主:強化國土防衛與資通設備升級,結合能源自主政策,顯示對地緣政治風險的積極回應,提升台灣整體韌性。
潛在挑戰與爭議
- 財政負擔與通膨風險:4500億元特別預算雖具必要性,但舉債上限放寬與普發現金提案可能加劇財政壓力。主計總處數據顯示,113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連續三年超過2%,普發現金恐進一步推高通膨。
- 程序正義與朝野對立:審查報告顯示法案須交黨團協商,顯示朝野對預算分配與政策優先次序存有分歧。若缺乏充分討論,恐重演國會改革法案的爭議,影響法案正當性。
- 藥品供應與藝文產業挑戰:美國最惠國藥價政策與電影關稅對台灣醫療與藝文產業的衝擊尚未完全評估,草案雖提出因應措施,但執行細節與成效需進一步明確。
結論與建議
《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為台灣面對國際關稅與地緣政治挑戰提供了重要政策框架。行政院與民進黨提案的穩健策略,結合健保基金挹注與弱勢保障,展現對長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承諾。然而,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普發現金訴求雖具短期紓困吸引力,卻需謹慎評估其財政與通膨影響。
為確保修法效益,建議:
- 公開透明審議:立法院應舉辦公開聽證會,邀請企業、勞工團體與學者參與,確保政策兼顧各方利益。
- 精準補助優先:將資源優先投入中小企業、弱勢族群與藥品供應鏈,而非全面普發現金,以提升長期經濟韌性。
- 強化監督機制:針對特別預算的執行,建立跨部會監督機制,確保資金使用透明且有效。
台灣正處於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的風暴中心,透過穩健的政策與跨黨派合作,《特別條例》有機會成為穩定經濟、保障民生與強化國安的關鍵一步,為台灣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