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父親節,總會在心底默默停下腳步,想想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世界各地有不同的父親節日期,慶祝方式也各具風貌,有的溫馨、有的盛大,有的莊嚴、有的歡快。然而,無論形式如何,背後的動機,都是一份子女對父親的敬意與感謝。 我的父親生前是一位炸藥製造技師,專事製作商用爆炸物。這份工作,容不得一絲馬虎,稍有疏忽便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因此,他自年輕時起,便養成謹慎縝密的性格——每一個步驟、每一項檢查、每一份數據,都必須嚴守標準作業流程(SOP)。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不僅守護了工作現場的安全,更深深影響了我們整個家族。 在生活中,父親同樣秉持這樣的原則:凡事有條不紊,謀定而後動,遇事先做功課,再決定行動方向。年少的我,曾覺得這樣過於拘謹保守,但當自己也成為父親,才懂得那是來自生命深處的責任感——對工作的敬業,對生命的慎重,對家人的責任。 父親節對我而言,不只是被感謝的日子,也成為自我省察的時刻。父親的嚴謹審慎,不只是工作習慣,更是他一生踐行的哲學。他告訴我們:在任何重要的事情上,都不容僥倖,要以最高的標準自我要求。這樣的精神,成為我們家族的無形資產,使我們在各自領域中,得以安穩踏實地行走。 這份精神遺產,使我能夠在學術領域中持續深耕,成為一名大學教授;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我的下一代——我的兒甥輩中,同樣也產生教授,作家,科技研發人才。父親以炸藥技師的嚴謹精神奠定了家族的根基,雖然工作與專業各異,但「精確、專注、責任」的態度,已經內化為世代延續的共同語言。 放眼世界,慶祝父親節的方式各自不同——美國與加拿大以家庭聚會與禮物表達感恩;台灣的「八八」節因諧音而別具親切;泰國在12月5日穿上象徵顔色,向父親與已故國王致敬;德國的戶外遠足與「男人節」氣氛熱烈;俄羅斯則將父親節與「祖國保衛者日」結合,都彰顯守護者的角色。
這些慶祝,卻都不約而同地強調父親在家庭與社會中所承擔的使命。我的父親在這個行列中,也許並不特別顯眼,他的身影一直在工作間的防護牆內,在家中也是不動聲色的關懷,但那份對生命的敬畏與恪守責任,正是世界各地父親共同的精神底藴。 甚願我們每一位父親,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忠實地守護、陪伴、成全——如同家父守護炸藥廠房的安全一般,守護著全家的平安,並將精神的火炬,傳遞到更遠的世代。就我而言,真正的遺產,不是土地房產等有形財富,而是那份足以點燃心靈、照亮人生的準繩與信念。

2002/10/19先父李文智先生遺像

1981年抱半歲大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