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鬧鐘響起,起床、刷牙、洗澡、吃早餐、出門上班——一整像流水線的行程,像過著機器般的生活。
這樣的日復一日,不僅讓人感到乏味,還容易失去生活的熱情與動力。
許多人一到週一早上就提不起勁,直到週五下班才重新感覺到「活過來」。這往往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而是因為注意力放錯了地方。
每份工作都有好與壞
不論是白領還是藍領或是自由工作者,每份工作都存在令人喜歡與厭煩的部分。
有人熱愛創作的過程,卻不喜歡後續的推廣;有人喜歡與人交流,卻討厭繁瑣的行政細節。 如果每天一開始就面對自己最不喜歡的部分,能量自然被耗盡。 相反地,如果能在早晨安排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只是 20 分鐘,就能讓看似平凡的一天充滿活力。
把平凡的事變成特別的時刻
有時候,並不是事情本身多麼特別,而是自己如何看待它。
試想一下,如果在聖誕節一個人度過,是多麼孤單的事,但如果此時注意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例如看平常沒時間追的劇、組平常沒空裝的模型、吃頓平常不會點的美食。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也能讓原本可能孤單的節日,變成一段充滿興奮感的回憶。
重點不是做什麼事,而是那份期待與參與感。即使是一件小事,只要用心包裝,也能變成生活的亮點。
每天 20 分鐘的關鍵儀式
想開始改變,可以在每天工作結束前,花 20 分鐘做這幾件事:
- 檢視明天的行程與待辦清單
- 選出 2 件最重要的目標
- 選出 8 件次要任務
- 關掉電腦、收拾桌面,正式結束一天
隔天早上,只要打開清單,就能直接進入狀態,避免浪費時間在「今天該先做什麼?」的猶豫中。
為什麼控制感這麼重要?
一旦感覺自己只是被任務推著走,甚至整天都在處理別人交代的事情,就會產生消耗感與抗拒感。
相反地,如果是自己決定的工作清單,即使中途被打斷,也能很快回到正軌。 這不僅提升效率,也讓情緒更加穩定。
從小事開始找回熱情
不必等待重大改變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動力。
哪怕只是安排一杯喜歡的咖啡、一本想讀的書,或是 10 分鐘的散步,都能成為支持你一天的能量源。 重點不是事情的大小,而是你是否真心期待它。
生活不是等週末才開始,也不是只能在假期才感到快樂。
當每天都帶著目標與熱情開始,即使只是平凡的星期一,也能過得有聲有色。
今日重點
📍 每天安排值得期待的事
📍 運用「2+8 任務法」建立控制感
📍 把生活中平凡的時刻增加亮點
📝經驗分享
很多人覺得人生枯燥乏味,有些人卻過得多采多姿,這其實取決於你怎麼看待生活。大多數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像機器一樣重複著固定的流程。這種生活容易讓人感到無趣和疲倦,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你能不能從中找到樂趣或熱情。很多人認為自己這輩子就是這樣了,像被命運安排好一樣,無法改變。但人生有趣的地方正是來自未知,就像買樂透一樣,還沒買之前不知道會不會中獎,只有行動了才會知道結果。
對待人生不要抱持預設立場,很多事情都還沒開始,你就已經判斷了它的好壞。這種心態限制了你的視野和可能性。其實,找到生活熱情的關鍵,就是不斷嘗試和探索。透過行動,才能發現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什麼能讓你感到充實。只要你願意打破既有框架,主動經營人生,哪怕生活中有不完美的部分,也能從中找到亮點和意義。
生活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需要你主動參與和塑造的舞台。你可以從小事開始,比如培養一個興趣、安排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讓每天都有期待和目標。當你開始用心經營,會發現原本看似平淡的日子,也能變得豐富有趣。
不要因為眼前的困境就放棄,嘗試才是打開未知世界的鑰匙。用心去探索和經營,才能讓生活變得有熱情、有意義,不再只是無止境的重複。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