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學武術、跳芭蕾、練體操、踢足球時,需要刻意地重複動作,透過持續的練習,技巧才會進步。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的言行、思維模式,其實也是一種練習。
如果每天一早就滑手機、查看社交媒體,這就是在「練習」分散注意力。如果習慣吃高熱量零食、或經常腦子都是負面想法,久而久之,你會變得非常擅長這些行為——即使你並不希望如此。
所以問題來了:
既然每天都在練習,為什麼不有意識地練習那些你真正想變好的事情?
「意識」是一切的起點
要改變習慣,第一步不是立刻行動,而是先「看見」自己在做什麼。
當一個人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行為時,才能判斷——這是自己想要強化的技能,還是該替換掉的模式。
例如:
- 早上要匆忙出門,還是提早起床、享受慢節奏?
- 一坐到辦公桌就打開信箱,還是先處理最重要的任務?
- 把碗盤留在水槽,還是用完立刻清洗?
- 對家人發脾氣,還是用平和的語氣表達?
- 抱怨生活,還是練習感恩?
每一個選擇,都是一次練習。
小行動的持續累積
許多人一想到改變習慣,就想一次全部改頭換面,結果三天就放棄。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一次只練習一小部分。
- 如果戒菸很難,那就先嘗試在想抽煙的那一刻,改成散步或深呼吸一次
- 如果減少垃圾食物不容易,那就先把一天的一份零食換成水果
- 如果不想再無意識刷短影片,那就先給自己一段「專注創作時間」
重點不在於一次做到完美,而是讓新的行為有機會在反覆的刻意練習中改變。
練習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活得有意識
這不是一場完美主義競賽,也不是要逼自己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一個人可能今天做得很好,明天又回到老樣子,這都沒關係——因為真正的目標,是持續練習「有意識地選擇」。
當有了意識,你就能:
- 看清自己正在練習什麼
- 決定是否繼續
- 主動選擇更符合長期目標的行為
這就是生活的主導權。
「刻意練習」的小方法
- 設提醒:在手腕戴橡皮筋、手機設鬧鐘、貼便利貼,幫自己「喚醒意識」。
- 小地方開始:不要同時改變太多習慣,一次專注一件事。
- 記錄覺察次數:每天記下幾次自己意識到正在做的事情,讓覺察變成可見進步。
- 允許失誤:把失敗視為練習的一部分,重點是不斷的嘗試。
生活就是不斷的練習
如果一個人長期習慣抱怨、拖延、發飆,他會成為這方面的高手,但如果選擇練習感恩、專注、健康飲食,他同樣會在這些領域變得熟練。
每一次的行動,都是在塑造未來的自己。
當我們用意識去選擇練習的方向,不再放任自己過著被習慣控制的生活,才能讓人生變得有意義、有選擇、有方向。
今日重點
📍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練習的過程
📍 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
📍 小行動持續累積很重要
📝經驗分享
改變的第一步不是行動,而是「看見」。當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就有選擇權。比方說,發現自己一坐下就開信箱,也許可以換成先處理最重要的任務;發現自己對家人語氣不好,可以選擇用平和的方式說話。每個小選擇,都是一次練習的機會。
很多人想改變,卻一下子設定太高,最後不了了之。真正有效的方式是「一點一點改」,像是想抽菸時先去走一圈、想吃零食時換個水果、滑短影片前先設定一段創作時間。這些小動作,會在反覆中慢慢改變我們。
我們不需要完美,只要有意識地去練習想成為的樣子。今天做不好沒關係,明天再練一次。每次的練習,都是重新拿回生活主導權的機會。
選擇練什麼,就是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練習不是為了改變世界,是為了不被習慣定義人生。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