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升溫—從加薩戰火記者遇害、美俄阿拉斯加峰會爭議,到美恢復對華AI晶片出口管制的戰略調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新聞一:以軍空襲加薩、五名《半島電視台》記者遇害,引爆新聞自由與戰時風險爭議

8 月 10–11 日間,以色列軍方在加薩市(靠近希法醫院)發動空襲,造成《半島電視台》著名記者 Anas Al-Sharif 等至少五名該台媒體工作者罹難。以軍宣稱 Al-Sharif 涉嫌是哈瑪斯細胞領導人,曾參與火箭攻擊;但半島電視台與多個新聞自由組織強烈否認,質疑這是對記者的定點攻擊。事發當時,加薩城區同時傳出更大規模軍事行動徵兆。國際輿論聚焦兩點:其一,戰事延宕下的人道風險(援助點周邊曾多次傳出槍擊與踩踏);其二,戰地記者死亡人數再攀高、新聞採訪權與安全保障幾近真空。事件亦與澳洲宣布擬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外交風向產生對照,顯示政治與輿論戰場同步升溫。短線市場面向上,地緣風險資產(軍工、油金)與廣告/媒體鏈供應的不確定性可能擴大。

新聞來源網址

投資筆記

投資像挑朋友:不只看他今天說了什麼,更看他在壓力下是怎麼做的。戰爭把市場丟進高壓鍋,冒出的蒸汽,是油價的顫動、金價的抽搐、媒體與廣告主的遲疑。你若把股市想成一座城市,新聞從業員是城市裡的路燈。今天,幾盞路燈被打碎了。城市還在,但黑暗多了一些,路人會走得慢一點,商店拉下鐵門的聲音也會更早一些。

從資本市場看,戰爭消息最擅長「擾動」定價:油運、保險、國防、半導體供應鏈與雲端骨幹,像海面上的幾艘船,有的逆風起浪,有的拖著沉重的錨。短期做交易的人,盯的是浪;我做的是另一種事:我問,哪艘船的船殼最厚、羅盤最準、船長在黑夜裡仍然能分辨北方。這件事件提醒我兩種資產的差別:靠「順風」賺錢的,以及靠「體質」賺錢的。前者需要好天氣;後者,即便天色陰沉,也會在暴風雨後更快找到航道。

你說,那哪些公司在這種黑暗裡還看得見?第一類,是現金流與需求在戰時也不易被摧毀的日常支付、跨境匯款、電網與基礎通訊、生命與資產保險。不是因為它們高調,而是因為它們太普通:人們餓了就要買麵包,遠方的家人還是會寄錢回家,手機還是要充電、網路要連上;這些公司,營收像時鐘的滴答,不華麗,但可靠。第二類,是被議題「放大鏡」照著卻能活下來的生意:媒體平台與廣告科技.廣告主縮手時它們會痛,但體質好的,廣告循環回來時,它們恢復得也快。第三類,是被戰爭推高情緒的資產:軍工、油氣、貴金屬;我不排斥,但更願意用「價格嚴格、倉位克制」的方式參與,而不是當情緒的俘虜。

戰地記者遇害,是人性的題目,也是風險管理的課。企業管理層面,新聞生態的不確定,會讓品牌在投放、供應鏈在交付上更保守。這些保守,會變成你我能讀到的數字:轉換率下降、出貨延遲、預算滾動調整。長期投資人該做的是:把「不確定性」翻譯成「可預期性」。我會把公司分成兩欄:能承受黑天鵝撞擊的,和不能的。承受力,通常來自三件事一,客戶非用不可的產品;二,足以讓競爭者挫折的護城河;三,簡單的財務結構(低槓桿、高自由現金流、可逆的資本支出)。這三件事,是我在動盪時唯一的指南針。

最後城市還是會亮起來。你我不必逞英雄,但可以做那個在黑暗裡仍記得回家的路的人。投資也是:暫時留一盞夜燈給自己,把現金放在看得見的地方,把倉位放在聽得見心跳的地方。當路燈重新點亮,好的企業會用數字說話——不是今天,也許是下一個季度,或更遠一點。耐心,是我最昂貴也最有效的資產。


新聞二: 川普擬在阿拉斯加與普丁會面,拋「土地交換」構想;歐盟與烏克蘭強硬回應

白宮確認,本週將在阿拉斯加安排美俄峰會;多家媒體報導,美方曾試圖在 10 天內促成停火並拋出「土地交換」的想法,引發烏克蘭與歐洲盟友強烈反彈。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爭取在會談桌上直接參與,並重申不能以領土換和平;歐盟外交高層與英、法、德等國也公開強調,任何協議都必須包含烏克蘭與歐盟,否則難以具正當性且恐鼓勵侵略。金融市場面向:金價短線回落、美元在通膨數據與美中關稅時點前小幅走弱,顯示資金在「停火憧憬」與「協議不確定性」之間拉鋸。對投資人而言,能源運輸、歐洲防務、糧食與貨幣走勢,將直接受峰會結果牽動。

新聞來源網址

投資筆記
我們都聽過那種談判:桌上放著地圖,某些地方被螢光筆圈起來,像是要把世界剪貼成一幅更安靜的拼圖。可我總覺得,真正能讓人安靜的,不是拼圖被怎麼剪,而是剪的人有沒有耐心與真誠。市場沒有耐心,投資人常常也沒有。每逢「和平想像」冒出來,期貨像是看到遠方的煙火,先亮一下;第二天,更多的新聞指出這煙火其實只是測試,燦爛後是黑的。於是資金又撤回避險資產,像是在門口穿脫鞋子,一遍又一遍。

從投資的術語說,這叫「政策風險的錯定價」。我在市場久了,學會兩個動作:第一,分辨「新聞事件」與「制度變化」的差別;第二,把可能的結局,換算成「現金流改變」和「資本成本變動」。如果阿拉斯加會談只是一次外交對話,沒有具體安全安排與監督機制,比如能源運輸走廊的安全協議、烏克蘭重建融資框架、制裁鬆綁/加碼的條件化門檻。那麼它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多半是短期情緒,非長期制度。情緒會推升或壓抑估值倍數,但制度才會搬動自由現金流的地基。

那投資上怎麼做?我把涉戰資產分三圈觀察。最內圈,是被火直接燒到的:東歐銀行、波羅的海物流、黑海糧食運輸保費。這裡,我只在「價格極度錯位」且基本面仍可自癒時,才出手——否則,讓保險公司去賺風險溢酬,不是讓自己扮保險公司。第二圈,是受氣候與地緣雙重牽動的能源鏈:液化天然氣運力、北海與東地中海的管線與勘探、歐洲電力拍賣與容量市場。這裡的公司若合約鎖定度高、資本支出可延後、槓桿控制得宜,我會在波動時「分批、分年、分事件」布局。第三圈,是全球的「韌性基礎設施」:雲端與邊緣資料中心、跨境支付、關鍵工業零組件供應。戰爭暫停與否,需求未必消失,但成本曲線與供應確定性會改變——這些改變,才是我們要定價的。

每個人都希望明天更穩,可市場對「穩」的定義常常是「今天就給我一個答案」。如果現在沒有答案, 那我們還是先握緊現金流穩、估值低、槓桿淺、治理簡單的公司,然後慢慢往前走,別用奔跑的姿勢去擁抱一個還未定稿的和平。和平若成形,我們的公司會自然得到估值溢價;和平若延宕,它們也不至於失眠。把投資變成一段能睡得著覺的旅程,才是我們在所有新聞標題外,真正想要的事。

新聞三:美方恢復對華 AI 晶片輸出許可,NVIDIA/AMD 需上繳「中國銷售 15%」予美政府

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美國政府恢復核發對華 AI 晶片出口許可,但附加前所未見的條件:NVIDIA 與 AMD 須就對中銷售的相關晶片(如 NVIDIA H20、AMD MI308)繳交 15% 的營收給美國政府,作為換取許可的安排。這被視為地緣政治下的「交易式管制」:一方面維持企業對華營收動能,另一方面以財務抓手管理戰略敏感產品的外溢風險。消息同步牽動美元、科技股及整體風險偏好,市場衡量兩層影響——(1)供應鏈與需求面的實質恢復;(2)長期毛利與現金流被抽取的結構性變化。半導體上下游(IP、封測、雲端加速器、資料中心營運商)也需重估中國市場占比與產品組合。短期看,GPU 出貨與供應鏈拉貨有望回溫;中長期,企業將更積極做市場分區產品策略與「政策風險定價」。

新聞來源網址

投資筆記

華爾街的故事,常常是這樣開始的:有人在計算毛利,另一些人在計算歷史。這條 15% 的抽成,像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前加了一道「特別通道」車子仍能通行,但每輛車要留下更多通行費。我在意的是兩個問題:第一,收費站會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貴?第二,車隊會不會改走其他路?

從企業分析的角度,我們把它拆解為三張表:損益表上,營收仍入帳,但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要打折;現金流量表上,營運現金流變薄、自由現金流可能因此下修;資產負債表上,企業會更傾向於把資本支出導向「政策更友善」的地區與產品線。這一切的合成效果,是估值倍數的再定價,不是科技的價值下降,而是「可分配現金」的確定性被政策攤提了。

那投資人該怎麼做?我試著把吵雜的戲院,換成餐桌上的家常菜:一,公司是否仍握有「非我不可」的供給?二,客戶是否願意為它的生態與軟體付費(不只是硬體晶片本身)?三,它有沒有把地緣風險「內生化」為商業模式——例如區隔 SKU、區隔功能、區隔市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抽成是痛,但不是致命傷。歷史上,企業付出特許費、關稅、合規成本,又不是第一次;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在新制度下繼續創造「高確定性現金流」。

我們可能會問:「要不要追科技股?」短線題材難免熱鬧,但我更在乎的是那些在政策迷霧裡仍端出熱湯的公司:雲端服務商、資料中心營運、網路基礎設施、部分設計 IP 與高端封測。至於 GPU 大廠,策略不是「追」,而是「定義你的價格與時間」。我會把目標企業分成「核心持有」與「策略參與」兩類:核心持有需要自由現金流的可預測與治理透明;策略參與則用價差與事件來計分。我們不必每一個煙火都追上,但要知道哪一盞路燈是常亮的。


精選一檔「今天買入勝率高、進場價位佳」的美股:Western Union(NYSE: WU)

Western Union(NYSE:WU)創立於 1851 年,前身為電報公司,1871 年開始辦理電報匯款,現已轉型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跨境個人匯款網路之一。公司核心在「人對人」跨境收付,營收主要來自匯款手續費與匯率點差。WU 擁有遍及 200 多國與地區、數十萬個代理據點的實體網路,搭配官網與 App 的數位匯款,支援現金取款、入帳到銀行/卡片與行動錢包等多元收款方式;主要客群為移工、移民家庭與旅外工作者。憑藉長年累積的 KYC/AML 合規能力、制裁與詐騙風控流程,以及品牌信任與在地合作夥伴,WU 在「最後一哩」現金領取場景具門檻。面對 Wise、Remitly、MoneyGram、Ria 等競爭,WU 近年聚焦主業、提升數位滲透、強化 My WU 會員經營與跨境代付/錢包合作,以兼顧線上效率與線下覆蓋。風險包括監管要求升級、數位對手壓價、匯率與宏觀景氣波動;優勢則在全球密度高的據點網、合規護城河與穩定的現金流體質。

raw-image


為何今天要筆記 WU?

  • 抗景氣循環的「剛需現金流」:跨境匯款與支付在戰事、移民流與就業波動下,反而具韌性。
  • 價格 + 質地:8 美元上下,對應公司 2024 年營收約 42 億美元、淨利約 9.34 億美元的基本盤,屬「低估值、高股息現金流」型。
  • 事件催化:剛宣布以全現金 16 美元/股收購 Intermex(IMXI),有望強化北美零售匯款網路、帶來協同與 EPS 正向貢獻。

估值模型(簡化 DCF + 相對估值雙軌)

  • DCF 假設(保守):以 2024 年自由現金流為基礎,未來 5 年年均成長 0–2%,折現率 10–11%,終值成長 0.5–1%。在此區間,合理股權價值落在 9.5–11.5 美元/股 的帶狀。
  • 相對估值:以穩定配息、低槓桿的支付/金服同儕作對比,給予 10–12 倍的「正常化盈餘」倍數,與 DCF 範圍相互印證。
  • 結論:現價 ~8.0 附近,安全邊際明顯;若並購整合如預期,估值向帶上緣收斂。

筆記進場策略

  • 建議進場區間:7.95–8.15 美元 分批;若消息面推升至 8.40–8.60,保留子彈等回落。
  • 倉位:以總資金 1/3或1/2 為初始,餘額分兩次在回測 8.00±0.1 與消息利多回吐時加碼。
  • 風險控管:基本面風險(北美零售放緩)、監管與反洗錢合規成本上升、競爭(數位匯款平台)。若日線有效跌破 7.85 且量增,先降至半倉,觀察下一季財報。

盤後最新走勢

  • 上週五(2025/8/8)盤後 8.05 美元(+0.12%),與收盤 8.04 幾乎持平,顯示事件消息前,延長時段流動性正常、無異常位移。

近三個月「成交量密集區」觀察

  • 依日線成交與價位分布,7.90–8.20 美元為主要量能帶,8.40–8.60 次之(7/29–8/8 多日成交放大集中於此區)。此兩區構成短線支撐/壓力。

明日(美股下一交易日)應對

  • 續抱/加碼:若回測 8.00–8.05 且量縮,依筆記計畫加碼至目標倉位。
  • 觀望/減碼:若消息推升直接跳空至 8.60 以上 而量能未同步放大,保留倉位、暫不追高。
  • 確認點:關注公司 2025Q2 之後對北美零售修復與品牌數位成長(7% YoY)延續度,以及 IMXI 併購整合進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因斯的投資筆記
9會員
59內容數
Finance log
2025/08/11
2025年台灣推出主動式ETFF,帶來靈活交易與透明優勢,挑戰共同基金的穩重模式。主動式ETF盤中可買賣、費用低、每日揭露持股,但有溢折價與產業集中風險。美股ETF選擇多、費用更低,卻有稅務與匯率挑戰。台灣未來可借鏡收益型與結構創新,但需警惕行銷過熱與規模風險。投資如夜市點餐,懂規則才能玩得開心!
Thumbnail
2025/08/11
2025年台灣推出主動式ETFF,帶來靈活交易與透明優勢,挑戰共同基金的穩重模式。主動式ETF盤中可買賣、費用低、每日揭露持股,但有溢折價與產業集中風險。美股ETF選擇多、費用更低,卻有稅務與匯率挑戰。台灣未來可借鏡收益型與結構創新,但需警惕行銷過熱與規模風險。投資如夜市點餐,懂規則才能玩得開心!
Thumbnail
2025/08/10
Johnson & Johnson (JNJ) 作為醫療巨頭,正處轉型高峰:分拆消費部門後,專注製藥與醫材。2025上半年營收穩漲,每股盈餘超預期,股價漲18.9%至170美元,遠期P/E 16.1倍合理偏低。成長動能強,併購活躍,比同業輝瑞、默克穩健,適合長線布局,股息穩健。未來樂觀元,防禦首選!
Thumbnail
2025/08/10
Johnson & Johnson (JNJ) 作為醫療巨頭,正處轉型高峰:分拆消費部門後,專注製藥與醫材。2025上半年營收穩漲,每股盈餘超預期,股價漲18.9%至170美元,遠期P/E 16.1倍合理偏低。成長動能強,併購活躍,比同業輝瑞、默克穩健,適合長線布局,股息穩健。未來樂觀元,防禦首選!
Thumbnail
2025/08/09
本文以幽默筆調揭露2025年美國對台灣加徵20%關稅的荒謬局面。真正出口巨頭半導體獲豁免,傳統產業卻背負重稅,反映政治與經濟交錯的雙重考量。面對挑戰,台灣出口企業需在美設廠、轉移供應鏈或發展數位出口,唯有靈活調整布局者能在國際貿易舞台穩健生存。
Thumbnail
2025/08/09
本文以幽默筆調揭露2025年美國對台灣加徵20%關稅的荒謬局面。真正出口巨頭半導體獲豁免,傳統產業卻背負重稅,反映政治與經濟交錯的雙重考量。面對挑戰,台灣出口企業需在美設廠、轉移供應鏈或發展數位出口,唯有靈活調整布局者能在國際貿易舞台穩健生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AI晶片市場報告顯示AI晶片競爭白熱化發展,市場延續產業輪動後的逢低買盤並且初步有墊高現象、股債同步表現,市場關注MU財報。
Thumbnail
AI晶片市場報告顯示AI晶片競爭白熱化發展,市場延續產業輪動後的逢低買盤並且初步有墊高現象、股債同步表現,市場關注MU財報。
Thumbnail
高加索地區鮮為人知的IT國家 ~ 亞美尼亞,該國於冷戰時期因為蘇聯的計劃經濟而發展出IT產業,曾經被稱為蘇聯的矽谷。
Thumbnail
高加索地區鮮為人知的IT國家 ~ 亞美尼亞,該國於冷戰時期因為蘇聯的計劃經濟而發展出IT產業,曾經被稱為蘇聯的矽谷。
Thumbnail
DELL公布財報後關注AI伺服器業務增長動能是否趨穩,並留意在美國總統拜登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製造的武器後地緣政治以及國防股表現,市維持中性震盪並有輪動帶動的逢低買盤現象。
Thumbnail
DELL公布財報後關注AI伺服器業務增長動能是否趨穩,並留意在美國總統拜登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製造的武器後地緣政治以及國防股表現,市維持中性震盪並有輪動帶動的逢低買盤現象。
Thumbnail
- 亞馬遜雲端部門將投資 170 億美元在西班牙建置資料中心 |路透社 - 谷歌在芬蘭哈米納資料中心啟動熱回收項目|DCD 資料中心動態 - G7 財長會後聯合聲明,關注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科技新報 - 避險台海危機!馬斯克逼供應商在第3地生產,「避開中國與台灣」防零組件斷鏈|數位時代
Thumbnail
- 亞馬遜雲端部門將投資 170 億美元在西班牙建置資料中心 |路透社 - 谷歌在芬蘭哈米納資料中心啟動熱回收項目|DCD 資料中心動態 - G7 財長會後聯合聲明,關注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科技新報 - 避險台海危機!馬斯克逼供應商在第3地生產,「避開中國與台灣」防零組件斷鏈|數位時代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中日韓峰會,存異求同。美國對華三板斧:關稅、補貼、科技禁令。 BJ:決定不要再談戰爭了,浪費版面,,除非它真的結束了。天佑人類。 或者說,真正重要的戰爭不在以巴、俄烏,而在無形的經濟戰中。 --- 軟銀擬年砸90億鎂投資AI。馬斯克為xAI串10萬組H100,打造運算力。 BJ:昨天去看了
Thumbnail
提供每日早上8:00上架的最新重要資訊整理,包括國際市場走勢、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以及前一交易日盤勢和焦點。預計2026年量產新型晶片製造技術。
Thumbnail
提供每日早上8:00上架的最新重要資訊整理,包括國際市場走勢、總體經濟與產業新聞,以及前一交易日盤勢和焦點。預計2026年量產新型晶片製造技術。
Thumbnail
上週產業新聞:美國將施壓荷蘭限制ASML對中國服務合約,荷蘭政府因中國對俄羅斯支持,傾向管制對中出口。英特爾計畫在美國擴建晶片工廠,同時擬降低外包臺積電業務。數位部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以解決災區通訊需求。中國因產能過剩商品低價傾銷全球,引發貿易緊張。電腦玩物提醒我們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
Thumbnail
上週產業新聞:美國將施壓荷蘭限制ASML對中國服務合約,荷蘭政府因中國對俄羅斯支持,傾向管制對中出口。英特爾計畫在美國擴建晶片工廠,同時擬降低外包臺積電業務。數位部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以解決災區通訊需求。中國因產能過剩商品低價傾銷全球,引發貿易緊張。電腦玩物提醒我們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