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廚房秤嗎?料理新手的入門指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真的需要廚房秤嗎?

一場料理新手與老司機都該思考的工具哲學

廚房秤,是新手進廚房時最常被推薦購買的工具之一。但你真的需要它嗎?還是它只是另一個佔空間的「買了就會變厲害」的錯覺?

為什麼「秤重」這麼重要?

精準的重量是精準料理的基礎。舉幾個常見例子:

  • 烘焙蛋糕時,麵粉與糖粉的比例若誤差超過 5%,成品的膨發、濕潤度就可能大幅下降。
  • 做日式高湯時,柴魚與昆布的克重直接影響出汁濃度。
  • 咖啡沖煮、調酒、甚至酸辣湯,都仰賴毫升、克數的細微控制。

對於這些**「比例導向」的料理類型**來說,廚房秤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準則工具。

新手常見誤區:以為「秤重=進階」

很多料理新手在學習初期,會有一種「只要精準秤重就能煮出好味道」的幻覺。這是可以理解的——秤重給人一種「掌握控制感」,也讓學習看起來更有架構。

但現實是:

  • 家常料理(如滷肉、炒青菜、煎魚),更多靠的是觀察、味覺與經驗
  • 同樣 300 克的洋蔥,因為品種與季節不同,甜度可能相差極大。
  • 雞蛋的重量差異、環境濕度、鍋具導熱,都會影響料理效果。
📍 專家觀點:「精準是一種基礎,但不是萬靈丹。」

專家的默契:為什麼他們也愛用秤?

真正的廚藝專家(主廚、烘焙師、研發人員),會將廚房秤視為「校準」工具:

  1. 建立參照標準:例如記錄「這次發酵時間+麵糰含水量 72%」的效果。
  2. 重現料理風味:在商業餐飲場景,穩定性遠比創意更重要。
  3. 團隊合作的共通語言:例如 SOP 中明確規定「每份肉醬 120 克」,避免誤差。
🎯 所以:廚房秤不是新手的救命稻草,而是高手的顯微鏡。

你是哪一型料理人?從需求來決定是否需要廚房秤

✅ 適合購買廚房秤的人:

  • 常做烘焙(蛋糕、餅乾、歐包)
  • 喜歡記錄與重現食譜
  • 偏好健康飲食,需控制份量(例如每餐 30g 蛋白質)
  • 常看外語食譜(多以克/盎司/杯數計量)

❌ 可以先觀望的人:

  • 料理以直覺和經驗為主(如中式炒菜)
  • 廚房空間有限
  • 剛入門,還在熟悉基本烹飪技巧
  • 有使用 Unitly 這類轉換工具補足計量需求

📊 Unitly 怎麼幫上忙?

Unitly 是一款設計給「不擅長計量單位」的人使用的單位轉換器。不只支援公制、英制轉換,還支援「食材特定密度」的轉換,例如:

  • 1 杯砂糖 ≠ 1 杯麵粉(因為密度不同)
  • 「1 tbsp 醬油」可換算為 15 ml 或 17 克
  • 「2 oz 牛奶」即時轉為 ml 或 g,還可以自訂語言與單位習慣

小結:秤,是工具,不是通往好料理的捷徑

秤能幫助你校準、量化、重現,但不是做出美味的唯一關鍵。對料理新手而言,與其急著買齊工具,不如專注於以下幾件事:

  • 練習觀察:食材變色、調味變化、火候反應
  • 勇敢嘗試:多煮幾次、記錄每次感受
  • 善用轉換工具:像 Unitly 這樣的助手,能大幅降低學習曲線
  • 留空間給直覺:不要讓數字綁住味蕾
📌 最後提醒:若你真打算買秤,請選擇 0.1g 精度、耐油防潑水、電池易更換的款式,不然用一次就會想丟掉。

延伸閱讀與資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irosLab
0會員
7內容數
在 KairosLab 我們相信最好的工具來自於對話。 我們的旅程始於文章分享,並透過與讀者的交流,探索真實世界的問題與需求。KairosLab 是一場由分享啟動、以創造延續的實驗。歡迎你來參與,讓你的想法成為我們下一個工具分享的起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在學下廚時候一定會看"食譜" 很多食材都是名廚的"筆記" 但是一定能複製一樣的味道嗎?當然不可能,但是一定比自己亂煮好吃 很多食材也只是說明 1.鹽少許 2.糖適量 3.醬油1小匙 步驟 1.先醃製 2.靜置幾分鐘 3.佐料開始加入 4.下油熱鍋 5.加入XX醬再搭配
Thumbnail
大家在學下廚時候一定會看"食譜" 很多食材都是名廚的"筆記" 但是一定能複製一樣的味道嗎?當然不可能,但是一定比自己亂煮好吃 很多食材也只是說明 1.鹽少許 2.糖適量 3.醬油1小匙 步驟 1.先醃製 2.靜置幾分鐘 3.佐料開始加入 4.下油熱鍋 5.加入XX醬再搭配
Thumbnail
本文介紹開始烘焙前,你應該要知道的基本知識 除了介紹烘焙常見的專有名詞、動作之外,還會提供注意事項和小撇步!
Thumbnail
本文介紹開始烘焙前,你應該要知道的基本知識 除了介紹烘焙常見的專有名詞、動作之外,還會提供注意事項和小撇步!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分享開始烘焙前,應該要準備好的工具,包括鋼盆、打蛋器、烤箱、烤盤、電子秤等等,讓讀者瞭解必要的設備。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分享開始烘焙前,應該要準備好的工具,包括鋼盆、打蛋器、烤箱、烤盤、電子秤等等,讓讀者瞭解必要的設備。
Thumbnail
寫於2021-11-20 做料理時有兩個小工具非常好用,一個是量杯,一個是量匙,煮湯煮飯煮菜時,我會用量杯加水、用量匙加醬汁、鹽、糖、調味粉等,烘培時也常用到這兩樣小工具,有時我懶得用電子秤秤重時,我會事先換算好g->ml,好方便我做料理。 材料:鮮奶、白糖、洋菜粉(吉利T) 作法
Thumbnail
寫於2021-11-20 做料理時有兩個小工具非常好用,一個是量杯,一個是量匙,煮湯煮飯煮菜時,我會用量杯加水、用量匙加醬汁、鹽、糖、調味粉等,烘培時也常用到這兩樣小工具,有時我懶得用電子秤秤重時,我會事先換算好g->ml,好方便我做料理。 材料:鮮奶、白糖、洋菜粉(吉利T) 作法
Thumbnail
關於自己煮東西,我是有一些經驗的,想躺平啊!想著還躺在地球上,吃與喝啊!對我來說就是要簡簡單單,而煮東西有許多事待開發啊! .要買多少食材啦!(我這麼挑食,可能也沒有選擇困難的問題吧!) .調味料要準備多少啦!(這很重要…) .用什麼熱力啦!(想當然而,一定是簡便的,千萬不要自找麻煩。) .
Thumbnail
關於自己煮東西,我是有一些經驗的,想躺平啊!想著還躺在地球上,吃與喝啊!對我來說就是要簡簡單單,而煮東西有許多事待開發啊! .要買多少食材啦!(我這麼挑食,可能也沒有選擇困難的問題吧!) .調味料要準備多少啦!(這很重要…) .用什麼熱力啦!(想當然而,一定是簡便的,千萬不要自找麻煩。) .
Thumbnail
傳統中菜師傅養成 常練就一手好刀工   而西式、法餐師傅的養成 常常是練出擺盤的功力   這並不是說中餐師傅不會擺盤 或是說西式料理師傅不會刀工 只是說傳統上側重不同   但是新一代的廚師 融合中西料理 不論擺盤或是刀法 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資訊爆炸時代 創
Thumbnail
傳統中菜師傅養成 常練就一手好刀工   而西式、法餐師傅的養成 常常是練出擺盤的功力   這並不是說中餐師傅不會擺盤 或是說西式料理師傅不會刀工 只是說傳統上側重不同   但是新一代的廚師 融合中西料理 不論擺盤或是刀法 都有自己的想法   在資訊爆炸時代 創
Thumbnail
最近嘗試使用不銹鋼鍋具烹煮食物,一直都是不沾鍋的愛用者 不論煎蛋 煎魚總是能輕鬆上手,但回顧了去年,光是不沾鍋具已經淘汰換了好幾個,這些家總下來的錢也不少,不沾雖好用,但只要不小心有刮痕表面破壞後,溶出毒素外也將這些吃下肚,清潔也要注意不能刮到,煮飯更要小心翼翼的,每次總要定期的檢視鍋具,,定期的
Thumbnail
最近嘗試使用不銹鋼鍋具烹煮食物,一直都是不沾鍋的愛用者 不論煎蛋 煎魚總是能輕鬆上手,但回顧了去年,光是不沾鍋具已經淘汰換了好幾個,這些家總下來的錢也不少,不沾雖好用,但只要不小心有刮痕表面破壞後,溶出毒素外也將這些吃下肚,清潔也要注意不能刮到,煮飯更要小心翼翼的,每次總要定期的檢視鍋具,,定期的
Thumbnail
對於需要飲食控制、在意健康的人,琳瑯滿目的食品該怎麼選擇?該如何知道熱量及三大營養素、食品成份多寡呢?本篇將介紹營養成份怎麼看、兩種食品標示格式和兩步驟計算營養素,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Thumbnail
對於需要飲食控制、在意健康的人,琳瑯滿目的食品該怎麼選擇?該如何知道熱量及三大營養素、食品成份多寡呢?本篇將介紹營養成份怎麼看、兩種食品標示格式和兩步驟計算營養素,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