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本系列內容純屬虛構,靈感源自各地公務員社群與論壇抱怨,若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我叫李以晴,剛滿試用期兩個月。今天上午十點,我收到了科長的轉寄信,標題是「某處來文,請研擬回復草案」。
信末只有一句:「你先擬擬看,下午我們再討論。」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就像丟下一根火柴,燒出整個下午的自我懷疑。
📎 沒有標準答案的回文練習場
這封來文並不算罕見,是一則針對前期會議紀錄的補充提問,但措辭模糊,既沒有明確詢問,也沒有指定回覆格式。
我開了前案資料夾、翻了三次之前的會議紀錄,發現不同承辦人針對類似議題有不同表述方式,有些偏保守、有些強硬。
我開始猶豫該如何下筆。語氣要留餘地還是要明確堅守立場?若表錯態,會不會被認為越權表態?
🧠 寫完第一版,再改三次
中午前,我擬完第一版,寄給自己,讀了一遍又一遍,總覺得有什麼不對。
下午一點,我把修改版附上註解,寄給科長並 CC 給副科。
不到十五分鐘,副科回信:「第二段的說法恐怕與上次部長意向不同,建議修正。」
再十五分鐘後,科長回我:「口吻收一點,記得『說明』是回文的主調,不是辯論稿。」
🔄 信件往返,心態反覆
我邊修改邊想:是不是我太急著表現?是不是第一時間就該請教科長意見再下筆?
但也有聲音說:如果每件都先問,就永遠練不出判斷力。
那句「你先擬擬看」成了我的試煉場,不是任務指令,而是測驗溫度的手指頭。
✅ 最終版通過
下午四點半,科長終於在信件回覆:「這版不錯,我直接帶去長官會議說明。」
我鬆一口氣,但沒有太多成就感,反而是學會了:
在公務機關,「擬稿」不是寫作,是一場語氣與責任的試探。
💬 你是否也曾在「你先擬擬看」之下,糾結過無數版本?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擬稿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