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入侵:看不見的微粒,看得見的健康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塑膠已不只是包裝,而是我們的一部分

你上一次完全沒有接觸塑膠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很可能已經想不起來了。從早餐的便利商店咖啡杯、外送的透明餐盒,到晚餐時餐桌上的醬料包與保鮮膜,塑膠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甚至我們早已習慣它的存在。

問題在於,塑膠並不會像紙或食物一樣自然分解,它只會分裂成愈來愈小的塑膠微粒(<5 毫米)與奈米塑膠(小到可穿過細胞膜)。這些微粒可能隨空氣進入肺部,或透過食物進入腸胃,再進一步進入血液循環,甚至被科學家發現在大腦組織中。

新墨西哥大學 2024 年的研究顯示,2016 年到 2024 年之間,人類大腦前額葉的塑膠微粒含量增加了 50%。這意味著,塑膠正逐漸成為我們身體組成的一部分。更令人不安的是,塑膠中含有超過一萬種化學物質,其中大多數的長期健康影響尚未被充分研究。


看不見的塑膠,影響看得見的健康

塑膠不只是環境污染,更是健康議題的另一個面向。研究指出,塑膠微粒可能與荷爾蒙干擾免疫系統失調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血管疾病有關。

2022 年《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的一項調查發現,在 22 名健康成人的血液樣本中,有 17 人被檢測出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聚苯乙烯等塑膠成分。另一項義大利研究則在 80% 的新生兒胎盤樣本中檢出塑膠微粒,意味著塑膠暴露從生命最初就開始。

食物鏈中的累積同樣驚人: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對 50 種常見海鮮的檢測發現,超過 99% 的魚類肌肉組織含有可檢測的塑膠微粒。即便是看似天然的蔬菜與水果,在農田灌溉過程中也可能被塑膠微粒污染,因為塑膠垃圾與農業覆蓋膜在陽光與風化下會碎裂成微粒,進入土壤與水源。

更隱晦的風險在於,塑膠會吸附其他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多環芳香烴(PAHs)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成為它們的「載體」,將毒性物質送進我們的身體。


石油巨頭的新金礦:塑膠

塑膠的價值與危害,始終共生。它便宜、用途廣,是醫療器材、食品包裝、汽車零件的關鍵材料。全球塑膠產業產值高達 8800 億美元,對石油巨頭而言,當燃油需求因電動車興起而下降,塑膠就是新的需求出海口。

從埃克森美孚到殼牌,化工業者正大舉投資塑膠生產設施,預測到 2040 年產量將再增 40%。然而,塑膠市場已出現供過於求的跡象,部分公司轉向「創造需求」——推動更多一次性包裝與產品,讓消費者習慣性消耗。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若沒有重大政策介入,到 2040 年全球塑膠產量將比目前再增加 40%。然而市場早已出現供過於求的跡象,因此部分企業轉向推廣更多一次性產品與多層複合包裝,創造新的消費需求,以吸收產能。

回顧 70 至 90 年代,當社會開始反對塑膠污染時,塑膠業界選擇用「回收」作為安撫社會的手段。但現實是殘酷的——全球塑膠回收率在 2019 年僅 9%,美國更低至 5%。原因很簡單:回收塑膠的成本比生產新塑膠還高,而且回收後的品質與用途有限。


不是不用塑膠,而是聰明使用它

減塑並不代表回到沒有塑膠的年代,而是更聰明地使用它——將它保留在醫療、工業與耐用產品等真正需要的領域,而不是浪費在一次性與短命的包裝上。

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值得參考的案例:

  • 法國:2022 年起,禁止餐廳內用時提供一次性塑膠餐具與杯子。
  • 智利:成為全球首個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袋的國家。
  • 台灣:推動外帶不提供塑膠袋與飲料店自備環保杯優惠。

想像一個日常中,蔬果以裸裝販售、超市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瓶裝水被公共飲水系統取代的社會——我們不僅減少了塑膠暴露,也減輕了環境負擔。


日常四步驟,減少塑膠暴露

如果你想降低體內塑膠的累積速度,這些簡單行動可以馬上開始:

  1. 拒用瓶裝水:研究顯示,每公升瓶裝水中可能含有高達 240,000 顆奈米塑膠,遠高於自來水。
  2. 避免加熱塑膠容器:高溫會加速塑膠釋放微粒與化學物質,即使標示「耐熱」也不能保證完全安全。
  3. 選擇裸裝或可分解包裝的食物:支持有環保意識的品牌,讓市場知道需求在哪裡。
  4. 自備餐具與購物袋:雖然不方便,但長期可避免大量一次性塑膠製品進入生活。

雖然這些只是減少暴露,而非徹底清除,但能顯著降低有毒化學物質與微粒的累積速度。


別等證據出爐才行動

歷史上,石綿、鉛、菸草都曾在確切證據出現前,被業界辯稱「尚無明確因果關係」,但等到科學證據足夠時,代價往往已無法挽回。微塑膠正走在相似的軌跡上。

科學研究需要時間建立完整的因果鏈,但行動不必等到那一刻才開始。如果我們今天選擇減少塑膠消耗,未來就可能少一點海洋垃圾、少一點食物鏈中的塑膠微粒、少一點不可逆的健康風險。

你的每一個選擇——哪怕只是拒絕一瓶瓶裝水——都在塑造一個不同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erson 的沙龍
0會員
58內容數
一個分享國內外新知與有趣科技資訊的紀錄平台
Emerso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Novo Nordisk針對非法製造及銷售複方semaglutide藥物提起的訴訟,凸顯了仿製藥帶來的健康風險與市場亂象。本文探討Novo Nordisk的法律行動、教育計畫及遠距醫療平臺的挑戰,並提供消費者自保指南,最後點出解決此問題需要兼顧病人利益與市場正義。
Thumbnail
2025/08/08
Novo Nordisk針對非法製造及銷售複方semaglutide藥物提起的訴訟,凸顯了仿製藥帶來的健康風險與市場亂象。本文探討Novo Nordisk的法律行動、教育計畫及遠距醫療平臺的挑戰,並提供消費者自保指南,最後點出解決此問題需要兼顧病人利益與市場正義。
Thumbnail
2025/07/01
手搖飲文化在台灣根深蒂固,含糖飲料消費率高導致代謝病與健保支出嚴重。學界與政策界支持透過糖稅內部化外部成本、降低消費與促使產業降糖配方。國際多國案例皆顯示糖稅能有效抑制消費與改變市場配方,但長期健康效益仍待追蹤。台灣設計糖稅須兼顧標準、資金透明、公平與教育輔導機制,才能促進真正的飲食轉型與全民健康。
Thumbnail
2025/07/01
手搖飲文化在台灣根深蒂固,含糖飲料消費率高導致代謝病與健保支出嚴重。學界與政策界支持透過糖稅內部化外部成本、降低消費與促使產業降糖配方。國際多國案例皆顯示糖稅能有效抑制消費與改變市場配方,但長期健康效益仍待追蹤。台灣設計糖稅須兼顧標準、資金透明、公平與教育輔導機制,才能促進真正的飲食轉型與全民健康。
Thumbnail
2025/06/28
果汁產業正值轉型期,減糖壓力、Z世代偏好與永續意識成為驅動力量。創新口味、功能性成分與綠色行銷策略將是關鍵。品牌需重新定義果汁價值,才能在未來飲品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6/28
果汁產業正值轉型期,減糖壓力、Z世代偏好與永續意識成為驅動力量。創新口味、功能性成分與綠色行銷策略將是關鍵。品牌需重新定義果汁價值,才能在未來飲品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根據塑膠工業發展中心調查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DEHP和DBP比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台北醫學大學也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2至7倍。 而且廣泛的使用塑膠製品,對於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Thumbnail
根據塑膠工業發展中心調查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DEHP和DBP比較其他國家來得高。 台北醫學大學也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2至7倍。 而且廣泛的使用塑膠製品,對於環境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Thumbnail
應對環境污染挑戰 新世代保養品倡導自然護膚。近年來,空氣中的污染物如PM2.5、花粉和工業排放物等,對皮膚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這些微小顆粒不僅會堵塞毛孔,還可能引發皮膚炎症和過敏反應。民眾除了加強防護外,減少使用含有害化學物質的潔面產品,也能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Thumbnail
應對環境污染挑戰 新世代保養品倡導自然護膚。近年來,空氣中的污染物如PM2.5、花粉和工業排放物等,對皮膚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這些微小顆粒不僅會堵塞毛孔,還可能引發皮膚炎症和過敏反應。民眾除了加強防護外,減少使用含有害化學物質的潔面產品,也能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Thumbnail
空汙世代下的我們,長期被惡劣空氣給荼毒,過敏原無所遁藏,過敏成了大家不可言說的苦。 生活環境隨時代進步,變得更加便利,卻也造成不可逆的汙染。呼吸是生命的泉源,空氣污染更是需要重視的一大問題,世衛組織指出,空汙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孕婦及幼兒更是空汙傷害的高危險族群。
Thumbnail
空汙世代下的我們,長期被惡劣空氣給荼毒,過敏原無所遁藏,過敏成了大家不可言說的苦。 生活環境隨時代進步,變得更加便利,卻也造成不可逆的汙染。呼吸是生命的泉源,空氣污染更是需要重視的一大問題,世衛組織指出,空汙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孕婦及幼兒更是空汙傷害的高危險族群。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顯示,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粥狀斑塊中含有塑膠微粒的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未含塑膠微粒的患者高 [N. Engl. J. Med., 390, 900 (2024)]。
Thumbnail
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文章顯示,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的粥狀斑塊中含有塑膠微粒的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未含塑膠微粒的患者高 [N. Engl. J. Med., 390, 900 (2024)]。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從生產到消費過程都可能出現問題。因此,食品安全監管、公眾教育、食品標籤和追溯系統等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從生產到消費過程都可能出現問題。因此,食品安全監管、公眾教育、食品標籤和追溯系統等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Thumbnail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第1項『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用洗潔劑、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其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如有增強抵抗力、強化細胞功能、增智、保護眼睛、豐胸、減肥等等,關於生理功能、五官臟器或改變身體外觀等等,都是屬於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的狀況。
Thumbnail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第1項『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用洗潔劑、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其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如有增強抵抗力、強化細胞功能、增智、保護眼睛、豐胸、減肥等等,關於生理功能、五官臟器或改變身體外觀等等,都是屬於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的狀況。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24萬顆塑膠微米/奈米顆粒,其中90%的塑膠顆粒尺寸只有奈米大小。主要塑膠成份為PA、PS、PET等。研究指出,微奈米塑膠粒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發炎,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
Thumbnail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瓶裝水中每公升約含24萬顆塑膠微米/奈米顆粒,其中90%的塑膠顆粒尺寸只有奈米大小。主要塑膠成份為PA、PS、PET等。研究指出,微奈米塑膠粒可能導致細胞損傷和發炎,對人體造成潛在威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