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德國交換的時候,很想試試看能不能在這邊實習,所以嘗試過用一些管道去找職缺,也拿到一個面試的機會,雖然結果還是沒有被錄取,不過還是把過程和資源整理下來讓需要的人參考。在這篇文章會跟大家說明我的背景,找職缺的平台、履歷和求職信、以及分享投遞的幾間公司。我交換的時間是 2018,所以有些資訊可能已經略微過時,大家可以斟酌參考。

柏林 - 布蘭登堡門
背景
先說說我的背景,我唸台大材料系,在大五下延畢到德國魯爾波鴻大學交換,在這邊是被分到機械系(不過我也沒有在這邊修機械的課就是了)在台大的時候我修了不少資訊領域的課,也在新創做過網站工程師的實習,所以主要是找網站工程師。因為剛好也有修過對應的課程,也有投最近頗紅的機器學習工程師還有數據工程師。
去哪裡找職缺👀
有職缺的地方就有機會,之前找的時候每天瀏覽十幾間公司,比較有興趣的就投職缺,由於還要修改求職信所以一天投個三四家就差不多了,這邊提供以下管道讓大家參考。
1. Glassdoor
一開始在 google 搜尋德國 實習
,就跳出這個平台了,可以根據你在的城市、職缺性質、實習/正職、甚至薪水範圍來找,找到後網站會把你送到公司的求職頁面,直接在上面應徵或是按照頁面上說明的方式應徵。覺得回覆的速度不快,平均大約過了一兩週才會回覆,提供只要會英文德文不強求的實習職缺也不多,但介面還算好用,容易搜尋。
2. LinkedIn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在上面有一份經常更新的履歷在哪裡求職都是受用的,不過我在的城市沒有太多公司公布職缺在上面,所以我沒有從上面投遞上面履歷。
3. Xing
大家可以把 Xing 想像是德國版的 LinkedIn ,我是找實習的後期才知道的,所以最後也沒有去申請帳號來使用,不過跟我分享這個平台的講師說,大半的德國人甚至周圍國家的人都有 Xing 的帳號,如果你有付費的話甚至可以找到公司管理階層的聯絡資料直接聯絡他,想在德國找實習或工作的可以申請帳號試試看哦。
4. 學校的 Jobmesse
有點像台灣的就業博覽會,有許多附近城市的公司會來擺攤跟演講,我在這個活動中拿到不少公司的聯絡資料、跟公司的人小聊,也投遞了幾份履歷,後來有不少的公司給我後續的回應(不過很多問完我待多久之後就沒下文了…)總之,在學校的就業博覽會找職缺是個不錯的方式,被看到的機率會高很多。
5. 學校職涯中心的公告
學校的 career center 可以給你不少求職上的協助,也會公告職缺在走廊的佈告欄上(每間學校公布的方式不同但大部分應該都有)那時學校的工讀生也直接推薦了幾個網站給我,想找學校或當地的工作,這是個不錯的管道。
CV & Cover Letter 📃
對許多人來說外文的履歷和求職信應該是蠻頭痛的問題,雖然我人在德國,但我只有用英文撰寫和投遞履歷,如果不能用德文面試的話交上德文履歷似乎沒這麼必要。寫英文履歷和推薦信的模板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我下面想要分享的是幫忙修改與檢查的資源。
1. Jobmesse
就業博覽會上學校就有設置幫忙看履歷跟求職信的攤位,英文德文都有,我第一次檢查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看過不少次,還是被挑出一些文法的錯誤。幫忙看的人也給了我一些求職信可以修改的方向,例如強調自己的三個亮點,讓公司可以快速抓到錄取你的理由。整體來說是我覺得改的蠻細心也給了蠻好的大方向的,如果給的建議不符自己的想法就斟酌修改囉。
2. MLP
一樣是在就業博覽會上的攤位,是剛剛提到修改履歷的人推薦我一定要去的,去了之後發現沒有IT的缺我也是一臉問號,後來才知道MLP是德國財務和職涯的顧問公司,針對學生會有一些免費的諮詢甚至 Access Center 的工作坊( 註:Access Center 是德國有些公司面試的一個關卡,會把幾位受試者聚集在一起給他們一些任務,觀察他們執行任務的過程來當作錄取與否的參考)
當天留下聯絡方式之後,過幾天他們的顧問就來聯繫我,我把自己的履歷和求職信寄給她請她給我一些建議。當天見面的時候她幫我修改了一些我的履歷求職信單字文法上的用法(真的要一改再改啊)還有格式上的調整,這次最大的收穫是她給了我德國正式書信的範本,跟網路上我自己找的還是有一些差別,如果不是她我大概不會知道真的正確的格式長怎樣。
在 MLP 諮詢的經驗蠻好的,畢竟是公司,有一定的專業度,過程中我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她都很耐心的幫我解答,而且不像攤位有一堆人在等壓力很大,所以在就業博覽會看到他們攤位可以大膽去問,也可以上網找找有沒有一些活動可以參加。
3. 學校 Career center
學校求職中心要先預約,但是速度蠻慢的,大概過了兩個禮拜我才等到跟他見到面聽他的建議,不過由於我已經渡過前面兩關的修改,這次他挑的錯誤就少很多,他給了我求職信的建議是針對公司要求的特質去寫,提到越多越好。我自己是只會針對公司修改求職信中的一兩段,如果心有餘力可以對每間公司客製化求職信。
4. Career Center 的工作坊
Career Center 會舉辦很多求職相關的工作坊:教你寫履歷的、練習面試的、甚至有看到談薪水的,完全沒有頭緒履歷求職信要怎麼寫的可以直接去參加工作坊看看囉。不過我參加的是面試相關的,所以就分享這部分的心得給大家,講師給了很多訣竅,也讓我們實際練習自我介紹等環節,課程內容很充實,後來也約了講師聊了更多面試的眉角,他也不時關心我求職的狀況,還蠻感謝他的。可以時常關注職涯中心有沒有辦工作坊等活動,去參加的話可以有不少收穫!
後來收到的回覆👩💻
在網路上投遞的公司、還有透過 Jobmesse 得到聯繫方式的公司,大約有一半回覆我問我預計待在德國的時間,在我據實回覆他們日期後(當時大概再過三個月就會回台灣),大部分都沒有下文,或是直接給我感謝函… (要找實習的話真的可以早一點開始聯繫啊)。
後來有間遊戲公司邀請我去參加面試,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因為我過去的技能跟他們公司蠻相符的(後端 ruby on rails 前端 react.js)雖然說是面試,但過去的時候他直接跟我介紹公司在幹嘛、公司各部門的人,幾乎沒有一般面試的對答。不過當天他們給了我一個 assignment,要我回去用 ruby 寫一個小小的遊戲,再評估要不要錄取我。後來他們幫我做 code review,我修過再次上傳後,恰巧遇到他們一週的連假,在那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有人說德國公司邀請你去面試,就有很大的機率會上,在參觀遊戲公司的時候我有隱約覺得蠻有機會錄取的。如果待的時間久一些,也許是蠻有機會找到實習的職缺的,跟其他領域相比, 當時 software engineer 的缺還不少,而且公司的回覆率也蠻高的。
另外當時有間新創很用心的回覆我,並問我能不能讓我保留履歷,也跟我分享了他們公司用人的想法(他們喜歡有實務經驗的人),也跟我分享了工作不該只是人們早上來下午走的地方,而是人們心之所向的地方,真的蠻像新創公司會有的想法的,讓我也印象深刻。
最後的心得是:
想在德國找實習的話,盡量早一點開始準備履歷、物色職缺,不要到了當地開始找!
等面試走完待在德國的時間可能已經所剩不多了。
另外,德文能力當然是很大的加分,有些公司直接表明他們公司交流時都是用德文,直接不想理會我這個用英文詢問的人,不過在資訊領域(或是一些缺技術人才的公司)對於專業的看重會大於語文能力,英文能力可以溝通的話語言就不會是太大的阻力!
希望這篇心得能幫助到想在德國找實習的人,也祝大家在歐洲的求學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