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青少年都抗壓能力低?別再讓自己成為「兇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不久前,一位中年媽媽朋友,跟我分享說現在的年輕人抗壓能力低,動不動就辭職不幹、被多說兩句就發脾氣、有事沒事就說自己憂鬱症想自殺。

而近期也有統計報告顯示,在新加坡10至29歲的人,連續四年的死因第一名就是自殺

看到這類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消息,我內心確實感傷。但我們這些所謂「正面積極的旁觀者」,又憑什麼去定論當事人所經歷的痛苦,是不值一提的?


從未改變的內在渴望

人,無論活在哪個年代,我們的天性就是渴望被愛、被接納、被理解,這些都是寫在基因裡的。

前幾代的人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打是疼,罵是愛」。每每被打完,就收不成文的隱性規定,必須立刻站起身子,擦乾眼淚,不但要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更要表現得好像「獲益良多」、「經一事,長一智」那樣。

但這些所謂「堅強」、「抗壓能力高」的背後,最深層的行為動機,都是出於「爹娘、老師,您們看,我好棒,我沒哭泣,我立刻站起身子了!謝謝您們的教誨!」

這動機,正正是出於想要被父母、被他人認可、想要被愛、被尊重的心態。而非出自「來吧,你打我吧!你越是打我,我越高興、越有幸福感!」

這也就印證了:並非忍氣吞聲,或逃避忽視內在渴望,就代表「抗壓能力高」

raw-image


是誰造就了「草莓族」

人類深層的渴望是不變的。時至今日,社會更加地開放,人們有更多機會去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於是「不喜歡被打、不想被責罵、不像受委屈」這類的想法,會經常被表達出來。

尤其是未被社會洗禮過的白紙們,更是會秉持著「明明不舒服是真實的感受,為什麼要自欺欺人?」的概念來待人處事。其實,他們並沒有錯,而上一代、上上一代的人,也沒有錯。一切都只是時代背景的產物。

可悲的是,在新舊背景的交替風口處,雙方總會互相抨擊,恰似非爭個誰是誰非那樣

當新一代的青少年,在表達完真實的自己之後,換來更多的,是指責、鄙視、恥笑。而往往這些負面回饋,是來自於舊一代的人們,他們的父母、長輩、上司。這些人是可以在生活中,大大地左右著青少年們的生存安全感、社會認同感的人。

此時,青少年們的解讀便是:這個世界不容許我成為我自己

人類本身所渴望的被愛、被理解、被尊重的需求便無法被滿足,於是痛苦隨即而來。當自身沒有足夠的資源去處理這類的痛苦時,「自殺」至少是可以主動結束痛苦的做法。

是的,我深深地相信,人間所發生的任何悲劇,都是整個社會所造成的,每個人都默許悲劇的發生

raw-image


一個「努力是為了什麼」的年代

這一代的青少年,出生在這個太平盛世的年代,可以說是最幸福,卻也是最不幸。

曾祖父母的年代,有戰爭;爺爺奶奶的年代,有工業勞動;父母的年代,有「有房斯有財」。過去每一代人,都有「存活的正事」來耽誤人們去坦然面對與生俱來的內在渴望。

但別忘了,人無論活在哪個年代,內在渴望都一直存在著、沒改變過。直到這一代青少年,失去了被時代正事所耽誤的機會,他們不曉得自己到底要倚靠追隨什麼來活著。而父母輩們也忽然搞不清楚狀況,不懂該怎麼養育自己的下一代。

這種感覺就像是:我努力打工是為了還清家中的債務。而突然有一天,債務還清了,我才第一次思考打工的意義是什麼?

人活著,總是透過不斷積累回來的經驗,才造就了獨特的自己。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第十章」的智慧,去踐踏別人「第一章」的純真;別人「第一章」的勇敢,也不該鄙視我們「第十章」的沉穩

多一些傾聽、用心去看見、去同理,少一些比較、自尊、因童年缺失的報復。很多時候,放手讓他人去經歷自己的人生修煉,也是一種仁慈


如果你也對這些議題感興趣,歡迎追蹤我,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活得更自在、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rnice的沙龍
1會員
22內容數
探索情緒背後的渴望,修復關係中的傷痕。 這裡分享個人成長觀點、心理練習與關係修復的方法,給正在尋找內在力量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因為大環境的各種因素,年輕人及時行樂的心態甚為普遍,薪水不高、房子買不起,一切都很絕望,不如躺平,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橫豎結果都是一樣。因為對周遭環境的失望,所以負面思維很重,也就少了拼搏鬥志,早早陷入養老啃老的窘境。然而,也有來自年輕人逆風的力量,這股力量讓我耳目一新,甚覺感動。 有一個年輕
Thumbnail
因為大環境的各種因素,年輕人及時行樂的心態甚為普遍,薪水不高、房子買不起,一切都很絕望,不如躺平,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橫豎結果都是一樣。因為對周遭環境的失望,所以負面思維很重,也就少了拼搏鬥志,早早陷入養老啃老的窘境。然而,也有來自年輕人逆風的力量,這股力量讓我耳目一新,甚覺感動。 有一個年輕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