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許多包袱,連看個書也會被指指點點,什麼能看、什麼經典、什麼不推、什麼抵制,太累了,看個書而已,想看什麼就看吧。
人這種環境動物,有八成時間,都在環境約束中過活,扮演一個職場的自己、正向的自己、亮麗的自己、合群的自己,甚至是對未來很有想法的自己,太累了,真的太累了。
不管你的娛樂是追劇或看書,在閱讀之前,在跟主角還有文本世界相會之際,放下被迫扮演的自己,用一種最純粹的情緒,來感受文本內容的脈動跟推進,在這一刻,你值得擁有自由,讓自己成為精神上的自由人。這也是讀者在閱讀中感到自在的理由。
導向性、目標性的閱讀在這個時代,因應大家需求,的確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但不代表,只能帶著KPI的邏輯來閱讀,拼書量、拼見解,拼一定得要在書中得到些什麼。
看完一本讓你苦笑不得的書,也是一種人生前行。
所以不管什麼類型的書,讀者的心境,才是重點。
你不一定因為一本書而大富大貴,但希望你在閱讀的旅程上,能得到現實中得不到的滿足跟彌補。
這樣的閱讀,看似散漫無章,但能陪著你又哭又笑,如同無聲的閨蜜,讓你放下,這麼勉強的自己。
閱讀,總是會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