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媽的血淚告白:產假短到爆、育兒像打仗,政府再不醒醒,誰敢生?(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I. 前言:我,一個新手媽媽,看見台灣生育的殘酷真相


去年,我生下了我的寶貝。從懷孕到生產,再到產後坐月子,我才真正體會到身為一個女人,在生育這條路上有多麼脆弱,又必須在職場上做出多大的犧牲。那段時間,我常常在想,台灣的生育環境,對媽媽們真的友善嗎?

最近,這個問題又被搬上檯面,而且吵得沸沸揚揚。為了「產假延長」這件事,藍白兩黨與執政黨在立法院攻防不斷。我原本以為,這應該是個皆大歡喜的政策吧?畢竟,台灣的生育率已經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低了,延長產假,讓媽媽們能好好休息、照顧新生兒,不是天經地義嗎?  

結果,讓我跌破眼鏡的是,竟然有號稱「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等的諸多團體跳出來反對!表示延長產假會加劇職場歧視、不利女性就業?聽到這些話,我真的又氣又無奈。難道我們這些媽媽的辛苦,在他們眼裡都只是「成本」嗎?  

今天,我決定要用我的親身經歷,國際案例及他國數據,來好好跟大家聊聊台灣的產假到底有多荒謬,一一戳破那些反對意見的「神邏輯」,更要反駁社會上那句「沒那個能力不要生孩子」的毒瘤謬誤!

最後,我還要給藍白兩黨一些更「有感」的政策建議,因為,台灣的生育未來,真的不能再等了!

II. 台灣媽媽的現況:產假短到爆,育兒津貼看得到吃不到?


先來看看我們台灣媽媽現在的「福利」到底長怎樣。


A. 產假與陪產假:表面全薪,實則縮水?


根據《勞動基準法》,女性員工生完小孩,可以請8週產假。如果是流產,依週數不同,產假從5天到4週不等 。公務員稍微不同,產前8天,產後42天 。  

薪水呢?如果你工作滿6個月,雇主「工資照給」;沒滿6個月就減半。聽起來很棒對不對?「工資照給」!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這個「照給」是根據你分娩前一天的正常工資,或是最近一個月的平均工資來算 。如果你的薪水有很大一部分是變動獎金、津貼或佣金,那恭喜你,產假期間你拿到的錢,很可能根本無法完全替代你平常的總收入。這根本是「表面全薪,實則縮水」,讓新手媽媽在最需要錢的時候,反而面臨經濟壓力。  

爸爸們也有「陪產檢及陪產假」,有7天,薪水也是照給。其中超過5天的部分,雇主可以跟勞動部申請補助。這7天可以在配偶分娩前後15天內請完。雖然有,但跟媽媽的8週比起來,真的杯水車薪。  

B. 育嬰留職停薪與津貼:投保薪資上限,高薪媽媽的痛!


為了讓父母能照顧小孩,台灣還有育嬰留職停薪。只要你工作滿6個月,小孩滿3歲前,都可以申請,最長2年。如果同時有兩個小孩,就以最小的那個為準,最長2年 。  

津貼怎麼領?是按你留職停薪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0%發給,每名子女最長6個月 。而且,政府從2021年7月1日起,還額外加發20%的薪資補助,所以總共是80% 。聽起來很不錯吧?  

從2022年1月18日起,如果爸媽都是勞保被保險人,可以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同一名子女合計最多可以領12個月。而且,現在育嬰假也可以彈性請,每次不少於30天,最多2次。  

但這裡又有一個「但書」!這個80%是根據「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而不是你的實際薪水!這對那些實際薪水遠高於勞保投保薪資上限(目前是45,800元)的勞工來說,根本是變相打折!你月薪10萬,結果育嬰津貼只能領45,800元的80%,實際所得替代率根本不到80%!

這讓很多高薪的專業人士,為了育兒可能要承受巨大的收入損失,直接降低他們請育嬰假的意願。這不只影響高收入家庭,也可能讓人才因為育兒需求而離開職場,跟政府想留才的目標背道而馳。

C. 其他育兒支持:彈性工時、育兒津貼、托育補助,還有爸爸們呢?


除了產假和育嬰假,政府還有其他措施:

  • 彈性工時:如果你公司有30人以上,小孩未滿3歲,可以每天減少1小時工時(無薪)或調整工作時間 。現在有人提案希望延長到小孩6歲 。  
  • 育兒津貼:0-2歲的小孩,第一胎每月5,000元,第二胎6,000元,第三胎以上7,000元 。但前提是不能領托育補助 。  
  • 托育補助:0-2歲送托公共化托嬰中心每月7,000元;準公共托嬰中心每月13,000元 。中低收入戶、弱勢家庭和多胎還有加碼 。  
  • 男性育兒參與:勞動部鼓勵爸爸們請陪產假、育嬰留職停薪和家庭照顧假 。數據顯示,男性請育嬰津貼的比例有在成長,從2023年的25.74%到2025年6月的27.92% 。雖然有進步,但跟北歐國家比起來,還是差一大截。  

III. 台灣產假,真的有夠短!國際比較讓你嚇一跳

我必須說,台灣的產假制度,在全球真的「敬陪末座」。

A. 國際勞工組織 (ILO) 標準:台灣,你嚴重落後了!


國際勞工組織(ILO)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他們對母性保護有明確規定。ILO的《母性保護公約》C183號(2000年)指出,產假不能少於14週 。更早的C103號公約(1952年)也規定至少12週 。而且,他們還建議最好能延長到18週 。  

ILO公約不只規定產假週數,還強調產假期間要有現金和醫療給付,現金給付率不能低於前次收入的三分之二。最最關鍵的是,公約明確指出,雇主不應該單獨承擔所有費用,這些福利應該透過強制性社會保險或公共資金提供 。  

看看台灣,現行強制產假只有8週 ,跟ILO最低的14週標準,差了整整6週!這根本是「數量」上的落差 。更要命的是,台灣的強制產假薪水,主要由雇主承擔 !這完全違背了ILO「雇主不應單獨承擔費用」的原則 。

這種由雇主單獨買單的模式,正是導致職場歧視的根本原因。當雇主想到要為女性員工的產假付全薪,他們當然會考慮成本,進而影響他們僱用育齡女性的決定。所以,台灣不只產假長度跟國際脫節,連成本分擔的「品質」都差一大截,根本是國際上的異數!  

B. OECD 國家產假與育兒假概況:慷慨、彈性、還鼓勵爸爸!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在產假和育兒假政策上普遍大方又彈性。大多數OECD國家都遵守ILO標準,提供至少14週的帶薪產假,而且工資替代率至少三分之二 。

薪資替代率方面,OECD國家平均的產假福利替代率大約是77% 。但育兒假(Parental Leave)的薪資替代率通常比較低,平均只有48% 。這說明國際上對「產假」(Maternity Leave)和「育兒假」(Parental Leave)是有區分的。產假是給媽媽產後休養和新生兒初期照護用的,薪資替代率高,確保媽媽在關鍵時期有錢用。育兒假則更彈性,讓父母雙方都能參與長期照護。  

這也帶出了一個重點:反對延長產假的人,常常拿西班牙16週產假為例,說其中只有6週是強制性,其餘10週是彈性育嬰假。他們認為台灣應該推動彈性育嬰假,而不是單純延長強制產假。但這根本是誤解了ILO對「母嬰保護」的定義:ILO公約規定的14週最低標準,是針對母親分娩前後的「產假」,是為了保障母親身體恢復和新生兒初期照護的強制性核心時期。

西班牙模式雖然有彈性育嬰假,但它的總長度更長。台灣目前8週的強制產假,對媽媽產後身心恢復和新生兒的關鍵發展(例如餵母乳、打疫苗、建立作息)來說,根本不夠 。所以,政策改革應該是  同時確保媽媽有足夠的強制性產假來恢復身體,並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彈性、更支持性的育兒假,兩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輔相成的!

C. 亞洲鄰國與北歐國家案例分析:看看人家怎麼做!


看看我們的鄰居和北歐國家,你就會發現台灣有多麼不足:

  • 日本:法律上提供長達1年的帶薪育兒假,爸爸可以請4週的「出生時育兒休業」(產後8週內用,領67%薪水),還有「育兒休業」(到小孩1歲前,前180天領67%薪水,之後50%)。政策很慷慨,但因為社會觀念和職場文化,男性請育兒假的比例還是很低,2018年只有6%的爸爸請假 。這告訴我們,光有政策還不夠,文化轉變才是關鍵!  
  • 韓國:產假90天(約13週),其中60天雇主全薪支付,其餘政府支付 。從2025年2月23日起,爸爸的陪產假從10天增加到20天,而且可以在產後120天內分3次請完,超彈性 !育兒假最長可達1.5年,津貼也提高了,而且取消了復職後才發放25%的規定,改為請假期間全額支付,大大減輕家庭短期經濟壓力 。  
  • 北歐國家:根本是全球典範!制度超彈性,還鼓勵父母共同育兒 。  
    • 挪威:產假總長49週(100%薪水)或59週(80%薪水),媽媽有固定配額(產前3週,產後6週),爸爸有10週配額,其餘時間父母彈性分配 。  
    • 瑞典:總共480天帶薪育兒假,其中390天按收入算,90天是最低標準。父母各240天,其中90天是不可轉讓的「父親配額」或「母親配額」,確保雙方都參與育兒 。
    • 冰島:父母各20週育兒假,另外12週可自由分配,小孩30個月前請完 。  
    • 這些北歐國家的共同點就是透過「父親配額」等強制性機制,有效提升男性育兒參與,減輕女性在職場上的「母親懲罰」。

從這些國際案例,我看到兩個重點:「男性參與」和「成本社會化」,很多國家不只延長育兒假,還積極鼓勵爸爸參與育兒,例如冰島、挪威、瑞典的「父親配額」制度,還有日本和韓國的政策。當男性更多參與育兒,育兒假在職場上就會被視為性別中立的常態,減少對女性的隱性歧視。

而且,這些國家普遍把育兒假成本社會化,由社會保險或公共資金承擔大部分費用,而不是讓單一雇主承擔 。這種成本分擔模式,有效降低了雇主歧視育齡女性的誘因,因為企業不用再直接為員工的育兒假支付高昂成本。日本雖然政策慷慨,但男性請假率低,也提醒我們,光有政策還不夠,還需要社會文化和職場氛圍的配合,而政府的強制性政策和強烈支持訊號,正是推動這種文化轉變的關鍵!  

D. 台灣與國際標準的差距:我們真的差很大!


總結一下,台灣的產假制度跟國際標準真的差很大:

  • 長度不足:台灣8週強制產假,在全球82%以上國家產假超過12週的趨勢中,根本是吊車尾。拜託,ILO最低標準都已經是14週了。  
  • 成本負擔模式:台灣產假薪水主要由雇主給付,跟國際上多數由社會保險或公共資金負擔的模式完全不同 。這種由雇主承擔主要成本的模式,增加了企業負擔,也是反對延長產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  
  • 薪資替代率的限制: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雖然有80%投保薪資,但計算基礎是「投保薪資」而非實際薪資,對高薪勞工來說,實質所得替代率嚴重不足,影響他們請假意願 。  
  • 男性參與的推動力度:雖然台灣有男性陪產假和育嬰留職停薪,但跟北歐國家那種「父親配額」的強制性機制比起來,台灣在強力推動男性育兒參與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些差距,不只影響了台灣女性生育後的職場發展,也間接阻礙了生育率的提升,更可能加劇少子化對社會經濟的負面衝擊。

針對藍白兩黨想延長產假,有些民間團體,例如「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和「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提出了反對意見。下一篇文章,我這個新手媽媽,要來一一駁斥這些反對論點,用國際經驗和研究證據,給大家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也希望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倫觀察室 Helen's Insights
15會員
22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聊生活裡的情緒波動,也寫下財經趨勢的脈動。記錄如何在高壓與混亂之中,找回自己的節奏與平衡。 歡迎來到海倫觀察室,一起思考、一起成長。
2025/08/24
《鬼滅之刃》獨特的魅力席捲全球,成為現象級的文化符號。它巧妙地融合日本大正時代背景、熱血的少年冒險與深邃的人性描寫。流暢的戰鬥場面和精緻的作畫令人驚艷,角色間深刻的情感連結,對「家人」、「人性」與「犧牲」的細膩刻畫,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弦,取得在娛樂與情感層面的巨大成功。
Thumbnail
2025/08/24
《鬼滅之刃》獨特的魅力席捲全球,成為現象級的文化符號。它巧妙地融合日本大正時代背景、熱血的少年冒險與深邃的人性描寫。流暢的戰鬥場面和精緻的作畫令人驚艷,角色間深刻的情感連結,對「家人」、「人性」與「犧牲」的細膩刻畫,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弦,取得在娛樂與情感層面的巨大成功。
Thumbnail
2025/08/23
《靈異第六感》於1999年在美國院線上映,自此便在全球影壇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這部由奈·沙馬蘭自編自導的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超自然驚悚片,更是一部深刻觸及人性、親情與救贖的劇情片。它以獨特的氛圍營造、細膩的情感刻畫,以及一個顛覆所有觀影預期的驚人結局,在全球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Thumbnail
2025/08/23
《靈異第六感》於1999年在美國院線上映,自此便在全球影壇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這部由奈·沙馬蘭自編自導的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超自然驚悚片,更是一部深刻觸及人性、親情與救贖的劇情片。它以獨特的氛圍營造、細膩的情感刻畫,以及一個顛覆所有觀影預期的驚人結局,在全球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Thumbnail
2025/08/21
這篇文章從影視作品分析到心理學理論,探討並提供應對情勒策略與重建自我的方法。文中闡述情緒勒索的運作機制、不同類型勒索者與被勒索者的特質,以及在家庭、親密關係、職場等不同情境下的具體案例,最後提供「停、看、應」等實用技巧與『我訊息』溝通方法,幫助讀者建立堅固的人際界線,擺脫情緒勒索,活出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8/21
這篇文章從影視作品分析到心理學理論,探討並提供應對情勒策略與重建自我的方法。文中闡述情緒勒索的運作機制、不同類型勒索者與被勒索者的特質,以及在家庭、親密關係、職場等不同情境下的具體案例,最後提供「停、看、應」等實用技巧與『我訊息』溝通方法,幫助讀者建立堅固的人際界線,擺脫情緒勒索,活出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女性主義×母職實作 從懷孕到哺乳、從伴侶到社會 媽媽們要奪回屬於母親的權利! 媽媽,是懷胎十月產下孩子的女性、是為了孩子犧牲奉獻的偉大角色、是操持一切大小事的多工職業,卻也是……最容易被罵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那要不試試當一位「女性主義媽媽」?
Thumbnail
▍脫離母體 人第一次脫離母體是子宮中跟著胎盤來到這個世界。第五天,慢慢理解到怎麼拿現在的眼光責備活在過去框架的媽媽,寄生在身上關於母親種種恩怨情仇.......
Thumbnail
▍脫離母體 人第一次脫離母體是子宮中跟著胎盤來到這個世界。第五天,慢慢理解到怎麼拿現在的眼光責備活在過去框架的媽媽,寄生在身上關於母親種種恩怨情仇.......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回想起七年前得知懷孕的那一刻,簡直不敢想像,而得知我懷孕訊息的另一半在當下則是表現得異常冷靜,但我卻從沒想過懷孕其實是我人生的重大轉變,由於出血及孕期不適,直到早產誕下孩子開啟高需求高敏兒的奮鬥之路,猶如闖進另一個時空,展開了育兒的驚奇世界。 其實早在孩子好奇自己如何誕生之前,我對於「胎內
Thumbnail
回想起七年前得知懷孕的那一刻,簡直不敢想像,而得知我懷孕訊息的另一半在當下則是表現得異常冷靜,但我卻從沒想過懷孕其實是我人生的重大轉變,由於出血及孕期不適,直到早產誕下孩子開啟高需求高敏兒的奮鬥之路,猶如闖進另一個時空,展開了育兒的驚奇世界。 其實早在孩子好奇自己如何誕生之前,我對於「胎內
Thumbnail
在16年前,第一次當媽媽,展開人生中最困難的任務_迎接完全無助的嬰兒,我必須擔起照顧這個孩子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責任,並將孩子養育成具有生產力,能為自己未來負責的能力,如果可以,也希望他能為這社會做出一些的貢獻,對於步入職場快20年的我,沒有一件工作的難度,可以超越養育孩子。   
Thumbnail
在16年前,第一次當媽媽,展開人生中最困難的任務_迎接完全無助的嬰兒,我必須擔起照顧這個孩子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責任,並將孩子養育成具有生產力,能為自己未來負責的能力,如果可以,也希望他能為這社會做出一些的貢獻,對於步入職場快20年的我,沒有一件工作的難度,可以超越養育孩子。   
Thumbnail
產後自己選擇全職育兒一段時間,生活的分分秒秒都被另一個生命主宰。有陣子總是抓著手機,邊滑螢幕邊餵奶,彷彿透過手機的小小螢幕我還能和外面的世界有所連結,彷彿我還是原本自由獨立的個體,不受任何人牽制...
Thumbnail
產後自己選擇全職育兒一段時間,生活的分分秒秒都被另一個生命主宰。有陣子總是抓著手機,邊滑螢幕邊餵奶,彷彿透過手機的小小螢幕我還能和外面的世界有所連結,彷彿我還是原本自由獨立的個體,不受任何人牽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成為母親的感動,以及看著孩子成長的心情。從懷孕到寶寶學步再到奔跑的過程,作者充滿了對孩子的愛和感激。文章以一首歌的歌詞作為結尾,表達了對孩子成長過程的懷念和希望能讓時間慢一點的心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成為母親的感動,以及看著孩子成長的心情。從懷孕到寶寶學步再到奔跑的過程,作者充滿了對孩子的愛和感激。文章以一首歌的歌詞作為結尾,表達了對孩子成長過程的懷念和希望能讓時間慢一點的心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