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着主誇口。」
(哥林多前書 1:30-31 和合本)
經文背景:保羅還活著的年代,雄辯術與哲學思辯非常流行。善此道者受人尊敬,因為能夠左右人的決定,使人產生實際的行動。而這些哲學教師會收學生並取學費。因此,想要提升「社會地位」或者「出人頭地」的人,就會跟隨「有名望的老師」來學習。
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哥林多教會受「希臘哲學與雄辯術」影響,認為有智慧、口才的人才是一個好領袖,可以有影響力說服群眾,有一種成功、榮耀的樣態。接著便「分門別類」,有認為自己屬亞波羅的、屬彼得的、屬保羅的、甚至說自己屬基督的。但其實這是「以人的能力來作為誇口的依據」,而他們的分門別類也正是「驕傲自大之心的體現」
默想應用: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也會看重一個人的學經歷,似乎名校、名產業、高階主管才是我們學習、跟隨的對象。而我們也會掛在口中,某某高階主管「連他也信主」,你也要來信。而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們似乎表達我們的「同感光榮」,我們的信仰就是這麼的棒。但如果是一個洗碗工人、加油站打工的人信主,你會如此誇口且感到光榮嗎?
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心,是否與哥林多教會當時所犯的罪相同:自高自大,且尋找一個可以誇口、抬高自己身分地位的人。然而,我們卻不真的以主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為誇口。
禱告:
1. 為自己是否有同樣驕傲自大、尋求其他榮耀獲得安全感的罪來悔改禱告。
- 為自己更深明白基督的死與復活,進而追求祂的榮耀來禱告。
3. 求神指教我們,知道怎樣指著主誇口,使我們能體會基督的愛,也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