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要開始準備學測了,但是還是有蠻多人不知道學測到底要考些什麼?要怎麼考?花一點時間帶同學看看自然考科的測驗目標。
學測自然考科的測驗目標分成五大項: 以下資訊摘自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考試說明
一、測驗考生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與概念
測驗考生對教材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概念,能知道、理解並內化為有效的資訊。 包括重要術語、基本事實、處理事務的程序、科學法則或理論的要義、科學史的發展 以及學科知識之間的連結。本層次可細分如下:
1a.認識、理解重要的科學名詞和定義
1b.認識、理解基本的科學現象、規則、學說、定律
1c.認識、理解各階段科學的進展
1d.認識、理解學科間共通的原理
二、測驗考生科學資料和圖表的理解能力
測驗考生理解、整理及判讀科學資料和圖表的能力。考生能夠理解或利用已知的 事實與原理法則以解釋資料,例如能將資料轉換成另一種表達的形式,並說明資料的 意義,即是此項能力的一種表現。本層次可細分如下:
2a.理解文本、數據、式子或圖表等資料的意義
2b.找出文本、數據、式子或圖表等資料的特性、規則或關係
2c.根據文本、數據、式子或圖表等資料作解釋、比較、推論、延伸或歸納
三、測驗考生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測驗考生應用所學與邏輯推理,對科學方面的學習融會貫通後,進而具有舉一反 三的能力。考生能將所學過的原則、方法、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運用到不同的 情境中,並依據程序步驟解決問題。本層次可細分如下:
3a.選用適當的資料解決問題
3b.根據科學定律、模型,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或科學探究情境
3c.根據觀察現象或前導實驗結果提出假設,設計實驗以驗證假設
3d.應用科學定律、模型,評論探究過程或實驗架構
四、測驗考生自然科學的分析與歸納能力
測驗考生能根據科學原理、原則,分析與歸納事物間的關係,並建立其組成間或 與整體的關聯性。本層次可細分如下:
4a.根據資料說明、驗證或詮釋重要科學原理
4b.針對日常生活現象或科學探究情境,發現問題的因果關係
4c.根據事實或資料,整理辨別各種觀點的異同
4d.根據資料或科學探究情境,進行科學性分析(包含:觀察、分類、關係或結論)
五、測驗考生自然科學的綜合與表達能力
測驗考生運用所學形成完整且具體的綜合與表達能力,包括知道科學的本質、影響,以及能進行科學性的評論。考生除了能夠理解並解釋概念或現象,並能由資料中建立所學新知識與舊經驗的連結,能夠綜合性的對事物進行科學性評析。本層次可細分如下:
5a.根據事實或資料,進行表達與說明
5b.根據事實或資料,綜合科學知識,提出評析或思辨
5c.根據事實或資料,評價科學對自然環境或人類文明的影響
114學測自然考科約有14000字,題目屬性涵蓋上述各項包含理解、分析、歸納與應用等性質,也有大量的資訊閱讀。根據這些特性大家應該可以猜到,如果光用死背是沒有用的,那麼應該要如何準備自然考科呢?下一篇會簡單給大家一些有用的生物科準備守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