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怎麼說--關於108課綱的學習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08課綱第一屆已經開始驗收(?),我們自己在第一線看到許多變化也相當值得得討論,這個容後慢慢道出。不可諱言的是,規定的改變造成僵化與傳統的風氣思維動搖,也連帶引出學生的行為、態度上的改變,正如下面教授有提到的,雖然措施和規定絕對有改進的空間,但引發學生思考、探索這個方向是重要也是好的。

以下收集近來看到教授的分享,都有原文連結到教授個人臉書或相關報導,引文是稍微方便大家了解貼文內容,但是以我的觀點選出的摘句,不是唯一的重點,也或許每個人的重點不同,這先請大家理解。又,不同領域的教授其實核心都是一樣的,例如建築系褚教授說要多多探索自己所在的城市,要提出一個「好奇的問題」,對生物相關科系的學習者來說,何嘗不是這樣呢?

各位有興趣也可以直接點選教授臉書搜尋ㄧ系列相關議題的討論。

Shen-Horn Yen 教授:「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傳統備審資料的用意是:1. 避免學生在學測後先做落點,再偽造興趣,生出一個造假檔案;2. 讓大學教授參採三年的學習成果與進程(包含進步),而不是把所有的賭注押在大考上。」原文
  適合放進學習歷程檔案的東西有那些? 原文
  學習歷程的檔案結構⋯⋯ 原文
Ruby Huang 教授:「⋯⋯我們更想看到的是你們這三年是怎麼走到這裡的,你們如何面對挫折(resilience),你們的成長與反思 (reflection),你們從中整理出的邏輯 (analytical and critical thinking),你們對於未來的想像(perspectives)。」原文
「在我眼裡,如何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是訓練高中生能夠獲得一項人生重要能力的關鍵。所以組織學習歷程檔案這件事本身,就是一項能力,而裡面的軍備競賽內容,則是拿來佐證你所要來申請的那個標的。」原文
Ya-hwei Hsu 教授:「⋯⋯談起探究過程,能有條理地說明那些他們接觸到的人事物或史料,有的學生還能檢視成果的不足,提出改進之道,這些都是過去很少見到的。」原文相關報導
何明樺 教授:「不可諱言地,這些措施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讓孩子探索自己興趣、脫離一切考試至上的風氣、建立自學的態度與能力,這些都是過去單純的應試教育所忽略的部分。」原文
涂維政 教授:「⋯⋯如果都一直不談論問題或嘗試改變,就永遠沒有改善學生同質性高的狀態和可能。」原文
褚瑞基 教授:「你要的是:1. 對於你居住、上學城市的周遭好好探索一遍 2. 翻幾本建築及設計的書,提個“好奇”的問題,並自己試圖找出答案 3.自己獨自出去做幾次建築、空間、景觀小旅行,把觀察寫下、畫下來;如能編輯出一個觀察小冊更好」原文

也可以參考作伙學網頁,裡面有訪談與訊息。


如果喜歡我分享的內容,歡迎您多拍幾下Like!本格所有作者收益皆將捐助台東家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io Taco的沙龍
1會員
33內容數
談談少年少女的心事,和教學二三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 一定要決定好未來的你要念什麼,得以盡早準備符合該科系的資料內容,別再說多元發展教授會懂,現實是,你超會畫畫唱歌跳舞且比賽都有獲獎,但跟你要念的理工學院科系沒有什麼關聯,別人一個專業科展的小成績就比你更有優勢了。❞   學習歷程準備關鍵在於,「盡快決定好」「你」真正想要就讀的校系。唯有多方嘗試
Thumbnail
❝ 一定要決定好未來的你要念什麼,得以盡早準備符合該科系的資料內容,別再說多元發展教授會懂,現實是,你超會畫畫唱歌跳舞且比賽都有獲獎,但跟你要念的理工學院科系沒有什麼關聯,別人一個專業科展的小成績就比你更有優勢了。❞   學習歷程準備關鍵在於,「盡快決定好」「你」真正想要就讀的校系。唯有多方嘗試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與定位,強調學術研究的重要性與個人發展的價值。提出質疑:大學是否需要如此多人就讀?建議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擁抱開放式課程和Gap Year。大學教授重視論文發表,但忽略其他創新表現。呼籲大學重新定位,讓學生重新尋找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到了高三,不只要對學習成果進行省思, 更希望能夠能夠能夠對於學習,有更通盤的認識。 因為比起純粹的課本知識, 大人們也希望同學讓學習不再停留於課本當中, 而是能夠將所學,應對到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成為一輩子的課題。 本篇將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的「高階版」如何升維到跨領域遷移, 為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進
Thumbnail
到了高三,不只要對學習成果進行省思, 更希望能夠能夠能夠對於學習,有更通盤的認識。 因為比起純粹的課本知識, 大人們也希望同學讓學習不再停留於課本當中, 而是能夠將所學,應對到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成為一輩子的課題。 本篇將分享學習歷程檔案的「高階版」如何升維到跨領域遷移, 為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進
Thumbnail
大學,可以是一個學術殿堂、打造夢想的地方。但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花費並不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而言,經濟壓力必然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看,既然大學的花費不斐,那該如何讀出回本甚至千萬價值呢?自身除了畢業後領一個畢業學位之外,我還有哪些與別人不同? 而以上這些都是當時自己大學開學時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大學,可以是一個學術殿堂、打造夢想的地方。但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花費並不斐,對於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而言,經濟壓力必然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反過來看,既然大學的花費不斐,那該如何讀出回本甚至千萬價值呢?自身除了畢業後領一個畢業學位之外,我還有哪些與別人不同? 而以上這些都是當時自己大學開學時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你當下所做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有你能寫出自己的故事。 升上大學之後,你曾想過未來想做什麼事情足以影響全世界嗎?以過來人的角度,希望剛上大學的你,能好好看身邊的同學、好友、師長,哪一個人是你未來想要效仿的對象呢?或是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外尋找與眾不同的興趣或職業發展?
Thumbnail
你當下所做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有你能寫出自己的故事。 升上大學之後,你曾想過未來想做什麼事情足以影響全世界嗎?以過來人的角度,希望剛上大學的你,能好好看身邊的同學、好友、師長,哪一個人是你未來想要效仿的對象呢?或是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向外尋找與眾不同的興趣或職業發展?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夢想啟程(航向知識海)        108新課綱的教育變革轉眼已近三年,當年108入學的高一學生即將於明年111年邁入升大學最後一哩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勾選、上傳、以及第二階段甄試必繳的學習歷程自述,想必學校老師都已在許多場合提醒過大家,本文再幫大家整理幾點建議,讓大家參考:        首先
Thumbnail
夢想啟程(航向知識海)        108新課綱的教育變革轉眼已近三年,當年108入學的高一學生即將於明年111年邁入升大學最後一哩路,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勾選、上傳、以及第二階段甄試必繳的學習歷程自述,想必學校老師都已在許多場合提醒過大家,本文再幫大家整理幾點建議,讓大家參考:        首先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