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ebookLM 為專精於大量資料摘要、分析的 AI 工具,是許多長文閱讀者的救星
▪️ 以輝達 (Nvidia) 最新一季財報為例,30分鐘內完成多季度財報、會議逐字稿與市場評論的交叉分析
▪️ 「無法外部檢索」如何從弱點變優點?一窺降低 AI 幻覺、確保資訊可靠的秘密
最近和在經營財經市場的朋友「杯米的股市筆記」聊天,談到有關資訊收集與整理的方法。

🍞:「你平常是怎麼收集市場資訊的?畢竟全球財經新聞又多又雜,還得搶快吸收...」
🦝:「主要就是看公司財報、重點新聞、市場大哥們的文章、以及各種小作文囉。啊,剛好最近輝達(Nvidia)公布了新的季度財報,跟 AI 有關,你要不要看一下?」
說著,他就丟來一個連結,內容是輝達的2026第二季財報。

我點開網頁,三秒後就把它關了。
🍞:「...你們平常都要看這種東西?」
🦝:「不只喔,還有電話會議逐字稿、大神評論與相關新聞等等。其實整理起來蠻吃力的,文字太多又都是英文,就算用 ChatGPT 協助彙整,也得花上不少時間。」
我突然覺得玩股票也是蠻辛苦的。
🍞:「其實有個專門分析文字的 AI 工具,而且是免費的,你要不要考慮用看看?」
於是,我這個股市小白,展開了一場用 NotebookLM 分析美股的冒險⚔️。
不只能用在股市,這是為所有「長文閱讀困難者」打造的解藥
所以,NotebookLM 到底是什麼?
你是否也曾被上萬字的報告、或滿是外語原文的資料淹沒?明明知道裡面有黃金💰,卻沒有時間跟心力把它們挖出來。
其實在先前【高效備考策略與AI工具推薦】的文章中,我們就曾提過 NotebookLM,它是由 Google 研發,為解決這個困境而生的「個人專屬分析資料庫🕵️」。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超級書僮,不用讓它上網博覽群書,只要把你手上「需要專心讀懂」的幾份資料餵給他。無論是 PDF、Google文件、網頁連結、甚至是 YouTube 影片,它都能快速吸收,搖身一變成為「只懂這些資料」的頂尖專家,隨時等你提問💪。
它跟 ChatGPT 差在哪?優點是什麼?
這時你可能會想:「這聽起來跟 ChatGPT 好像差不多?」

是的,它們都是 AI 工具,但核心邏輯不太一樣。
ChatGPT 像個博學多聞、什麼都能聊的「創意家」,知識來自廣大的網際網路;而 NotebookLM 則像個嚴謹專注、只根據證據說話的「研究助理」。
它的最大優點,恰好來自它的「限制🚫」:
- 資訊來源可靠:正因它「不能」上網,所以它的所有回答都 100% 源自你提供的檔案。這幾乎從根源上杜絕了 AI 最為人詬病的「幻覺💫」問題,確保答案準確可信。
當然,前提是你提供的資料本身正確無誤。 - 專為深度分析而生:它的設計初衷不是天馬行空地創作,而是幫助你「讀懂、讀透」現有資料。你可以輕易地要求它進行跨文件比對、摘要、翻譯或問答,多數答案還會附上來源,方便核對原文。
簡單來說,當你需要信賴的幫手來消化燒腦的資料時,免費的 NotebookLM 會是更精準高效的選擇👍。
實戰半小時:我如何用 NotebookLM 處理複雜的文字資料
接下來,我將完整重現:我是如何在不到半小時內,利用 NotebookLM 拆解這些關於輝達 (Nvidia) 的市場報告,並從中提煉出關鍵洞察。
第一步:餵食所有資料,一鍵生成「聽的」和「看的」摘要
首先,打開 NotebookLM 建立一個新的筆記本後,把杯米🦝給我的所有文件—包含數份季度財報、電話會議逐字稿、和各種市場新聞稿稿—全部上傳。

NotebookLM 支援 PDF、網站網址或 YouTube 連結等多種來源,若遇到讀取失敗的情況,嘗試轉換檔案格式、或直接複製內文通常就能解決👊。
接著,點擊「語音摘要」或「影片摘要」,幾分鐘內,AI 就會生成一段 Podcast 或短片,直接把重點說給你聽🗣️。

過程非常簡單,聲音也相當自然,輕鬆省去了繁雜的整理步驟。
第二步:從「指定來源」開始提問,精準產出跨文件洞察
有了初步概念,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精細分析🕵️。
這也是 NotebookLM 最強大的地方:你可以像在點剉冰的配料🍧,自由勾選左側的來源文件,指定AI只能根據這些「配料」來回答,或者是在提示中指定使用哪幾份資料進行分析,完全不用反覆上傳或移除資料。

我實際進行了三輪提問:
- 趨勢比較:指定所有的季度財報,提問:「整理最新一季財報重點,並和過去幾季比較有何變化?」
- 高層心聲:接著針對那份會議逐字稿(將近6萬字元數的英文天書),提問:「這次的電話會議有哪些重點?」
- 市場反應:最後,針對三份新聞稿,提問:「這次的財報表現,符合市場預期嗎?」
每一輪提問,NotebookLM 都能精準地從我指定的檔案中,抓出對應的資訊並產出條理分明的摘要,而且全都是中文🎉🎉。整個過程就像在跟一名記憶超群、且絕對不會引用錯誤資料的財經分析師對話。
小技巧:如何避免摘要過於冗長?
在過程中,我也踩到了一個小坑🕳️。一開始我不清楚資料的關聯性,所以直接要求AI做全面摘要,但產出的內容太發散,不夠聚焦。
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先將資料進行「預處理✍️」。
舉例來說:那幾份舊財報只是參考值,不是分析主角。因此,可以先讓 NotebookLM 把六份財報濃縮成一份「歷年趨勢總結」筆記,接著再把這份「新筆記」當成新來源,和其他資料進行交叉分析。
這樣層層提煉,就能讓最終的洞察更聚焦、精簡😉。
一個重要插曲:為何 NotebookLM 的「限制」反而是最大優勢?
起初,杯米🦝以為 NotebookLM 能像其他通用AI一樣,上網爬取各家媒體的分析。
這直擊了 NotebookLM 的核心:它無法進行外部檢索,在習慣了ChatGPT那種無所不知的模式後,這無疑像個「缺點😢」。

但也因為這個「缺點」,我們才理解它和 ChatGPT 在本質上的不同:
ChatGPT 像個開放世界的「創意家」,適合陪你天馬行空地探索未知;而 NotebookLM 則是你免費請來的「專案研究員」,職責是絕對忠於你提供的資料,不做任何份外揣測✨。
當你需要處理攸關專業、不容出錯的報告時,這種「限制」反而提供了最珍貴的價值—信賴感。你不用擔心它會從哪個錯誤的網站,給你一段看似專業卻查無實據的答案💫。
你知道,它的所有回答,都安穩地鎖在你親手建立的知識庫裡。
從市場報告到你的書桌:如何把這套「可信的分析工具」應用到你的專業領域?
看到這裡,即使你對股市一竅不通,相信也已經理解了 NotebookLM 的核心價值—它能在你指定的、可信賴的資料範圍內,成為一個高效的分析助理🕵️。

學生與研究者:讓論文、原文書成為你的專屬知識庫
你是否曾為了寫一份期末報告,下載了幾十篇看不完的論文📚、或是查了幾十個資訊爆炸的網站💻?
這正是 NotebookLM 的完美舞台。
把所有文獻、教科書章節、課堂筆記全部上傳,它就能瞬間變成你的「專屬學術助教」。你可以隨時問它:「根據這三篇論文,某某理論的核心論點是什麼?」、「幫我摘要這本書第五章的重點。」
所有答案都有來源依據,讓你的引用更精準,論證更有力🙆。
知識密集型行業:快速定位關鍵資訊
對於需要處理大量公開判例、醫學文獻或產業法規的專業人士來說,時間⏰就是一切。
你可以將數年份的公開資料、技術手冊或研究報告匯入 NotebookLM。當你需要快速查找某個特定案例的細節,或是比較不同法規之間的細微差異時,它能幫你在短時間內完成檢索與比對,省下大量人工搜尋的時間。
但請注意,資料會傳送到 Google 伺服器處理,因此❌🙅♂️絕不要上傳任何含個人資料、客戶隱私或公司機密的敏感檔案🙅🏽🚫。在享受 AI 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為自己的資料安全負責。建議只將「公開資訊」或「非敏感性」的個人筆記作為分析來源,才能用得安心✅。
重點不是取代,而是「把對的工具,用在對的地方」
必須強調的是,NotebookLM 不是要用來取代 ChatGPT 或 Gemini。
當你需要靈感發想、文案創作、或是探索未知領域時,開放式的通用AI依然是你最佳的創意夥伴。但當你的任務是深入理解、分析、消化你手上已有的特定資料時,專注且可靠的 NotebookLM,將會是你最值得信賴的「第二大腦🧠」,它讓AI從「萬事通」變成能為你所用的「專家」。
把時間花在思考,而非整理
從那幾份燒腦的市場報告開始,到半小時後產出各種分析與摘要 Podcast... 這次的實戰經驗,讓我們看到了 AI 工具應用的另一種可能🦾。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好工具的價值,不只在於它「能做什麼」,更在於它「不做什麼」。正是因為 NotebookLM 專注於你提供的資料,才能換來過程中那份無需猜忌的信賴與驚人效率🏃。
無論你面對的是市場報告、學術論文還是工作簡報,資訊焦慮😖的來源往往不是資料本身,而是整理它們的巨大耗損。
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幫助你找到值得信賴的「第二大腦」,讓你能把寶貴的時間與精力,花在有價的「思考與創造」上,而非無盡的「整理與消化」。
下次遇到長文難關時,不妨也試試使用 NotebookLM 吧🙌。
對追蹤股市資訊有興趣的朋友,請務必到「杯米的股市筆記」FB粉專按讚追蹤👍。
「佛卡夏的AI實驗廚房」也在各社群平台開張囉:FaceBook/Instagram/Threads,歡迎追蹤支持一下🥰。
私廚推薦文章
👉【AI實驗】我用AI,為自己手作了一個偶像聊天機器人(故事篇)
常見問題FAQ:
Q1. NotebookLM 和 ChatGPT 我該怎麼選?它們看起來很像。
A1. 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情境來區分:
▪️ 當你需要從無到有、天馬行空地發想,或是針對一個開放式主題進行探索時,請選擇ChatGPT。它是個博學的「創意夥伴」,能給你靈感與廣泛的資訊。
▪️ 當你手上已經有一堆特定、需要深入理解的資料(例如報告、論文、會議記錄),而你的目標是在這些資料範圍內進行分析、摘要與提問時,請選擇 NotebookLM。它會像個嚴謹的「研究助理」,能確保答案的可靠性與精準度。
簡單來說,兩者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根據你的「任務性質」來選擇,才能發揮 AI 最大的效益。
Q2. 我可以用 NotebookLM 來分析公司的內部報告或客戶資料嗎?
A2. 強烈不建議,請絕對不要這麼做。
就像文章中特別提醒的,NotebookLM 是一個雲端服務,你上傳的任何資料都會離開你的電腦,並在 Google 的伺服器上進行處理。
基於資訊安全的最高原則,請絕對不要將任何涉及公司機密、客戶隱私、個人敏感資訊的內容,上傳到任何公開的 AI 工具中。建議的使用範圍應僅限於「公開資訊」(如本文範例中的財報與新聞)、「非敏感性的個人筆記」或「已發表的學術文獻」,這樣才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時,確保資料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