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創傷》讀後心得|我們教養文化裡,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羞辱創傷」的讀後心得。這是我在逛書店時無意間看到的一本書,那時還不認識這本書的作者周慕姿諮商心理師,純粹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在華人文化中,羞辱人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我打從心底認為這種陋習造就了許多難以名狀的創傷,看到這本書的簡介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轍後,就馬上決定買下這本書了。

作者周慕姿的本業是諮商心理師,除此之外她也出版過許多暢銷書、擔任金屬樂團主唱以及有一個自己的podcast,是個多方位發展的人才,也許正是因為有著許多不同的經驗,我覺得她的文字是很貼近一般人的,說明她的心理諮商專業之餘,又不失易讀性。

以下分享一些《羞辱創傷》的片段和讀後心得。

raw-image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作者首先分享了一段小時候學鋼琴的經歷。

那時她和另一個學鋼琴的同學在做模擬測驗時,答不出來的同學經常被嚴厲的鋼琴老師教訓,某次鋼琴老師對這位同學說出「你是豬阿」、「我教狗,狗都會了」這類無理的羞辱,而這位同學臉上掛著沒有靈魂的表情,一滴淚都沒有掉,至於他的父母則是非常的謝謝老師,希望老師嚴厲一點無所謂。

看到這段其實可以感到非常的心碎,一個毫無還手之力的小孩被如此粗魯的對待,我相信一定會在心中留下許多揮之不去的陰影,而本應該是保護自己的爸媽也站在老師那邊,絲毫不覺得如此羞辱式的教育有什麼不對。

然而,這樣的故事卻不是個案,而是發生在許多人的生命中。「當你做錯事時,我需要處罰你。唯有羞辱你,才能讓你記得」,作者也提到這就是在我們文化中存在的「懲罰錯誤」的手段,無論是家中的父母、求學時期的老師、出社會後的上司,許多人都使用羞辱式的教育希望對方達到自己的要求,也因此造成許多難以癒合的創傷。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作者邀請你這次站在自己這邊,告訴自己「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走上療癒這一條路並不容易,但我依然認為這會是一個不錯的契機。

教師霸凌

作者舉了另一個教師霸凌的例子,是關於作者小學當選模範生的獎狀。

那時適逢全校模範生選舉,老師要求全班推派候選人,作者雖然被一名同學提名,但最終投票給作者希望她成為候選人的只有提名的那位同學。老師跟大家說,她還是會要作者代表班級參選,但同時要求班上的同學說明為什麼認為作者不適合當模範生,並希望作者好好檢討。

作者看著同學魚貫上台說出自己的缺點,也有些同學哭著說她們其實說不出作者的缺點。事後作者感受到了什麼?只有麻木感、想躲起來的退縮以及對世界與人的極大不信任感。這些情緒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過於龐大且難以消化。

想挑這段出來分享是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在國小時期,老師突然要全班來開一場檢討大會,依照座號點名每一位同學,分別詢問全班喜歡這位同學的舉手、討厭這位同學的舉手,並要求幾位同學補述不喜歡的理由。

那時我是人緣不錯的小朋友,但在全班34人中,依然有6個人沒有在喜歡我的環節中舉起手來,以及有1個人舉手說因為我太愛哭所以不喜歡我。這場檢討大會其實讓年幼的我產生很大的陰影,讓我發現原來「表現不好」是可以這樣被公開檢討,甚至是公開羞辱的。那些人緣比較不好的同學,他們面臨的惡意更是龐大,他們眼神空洞,卻又無力反駁。

至於經歷過檢討大會的我們有沒有因此變得更優秀?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可以理解老師立意良善,但我認為我只經歷了一場災難。

六階段,療癒羞辱創傷:

作者提供了六階段的練習幫助讀者療癒羞辱創傷。以下各節錄一些片段。

階段一:探究你的羞辱創傷

探究自己的羞辱創傷,是療癒自己很重要的第一步,因此可以先試著把你遭遇過,覺得受傷、脆弱,甚至是帶有著羞恥感、罪惡感的經驗與記憶寫下來,或是對著自己說出來,這些傷口唯有被看見,才會有被療癒的可能。

階段二: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那些羞辱創傷的記憶中,我們經常把矛頭指向不夠好的自己,而在階段二中我們需要哀悼的,正是把這些創傷歸咎在我們身上的自己。

曾幾何時,我們期待自己若是有一天可以「不犯錯」或「做對了」,我們就可以得到對方愛與理解。然而,我們所期盼可以得到愛與理解的這些人,往往本身就沒有能力得到更好的對待或是愛。

這代表著,儘管我們期盼我們能夠調整自己、變得更好而得到愛這件事,原本就是不可能達到的期盼。

階段三:撕下你的負面標籤

在這個階段中可以試著重述屬於你的這個故事,嘗試將「內在負面標籤」去除,並用稍微客觀的方式重述這個故事。這個內在負面標籤可例如為「都是我的錯」、「我是會被拋棄的、不被愛的」、「不是不夠好的、別人都不會滿意」......等等。

若是有機會重新完成這個故事,就會發現這些負面標籤正在慢慢被消除當中,對於他人的不信任感,以及容易陷入過往重複性腳本裡的狀況有機會被改善。

階段四: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

階段四是最可以直接安撫我們情緒的步驟,因此作者甚至認為不一定要等待前面三個階段完成再練習階段四。

在情緒重現時,因為感受太過可怕,所以容易引起我們的焦慮,讓我們想要趕快找一些方法解決這個情緒重現,有些人會用壓抑、隔離,有些人在人際關係中討好、挑剔或攻擊別人,而這些方法有可能會在一次傷害到自己或是他人。

關於如何改變情緒調節的方式,作者給了三個小提醒

  1. 停一下:
    如果正處在壓力中,找個機會離開現場,讓自己不用一直停在壓力的焦慮裡,深呼吸並且告訴自己「現在的自己是安全的」,若是有餘裕可以試著做一些安撫自己的事,例如抱著書市的布偶、聞喜歡的味道的精油等等。
  2. 覺察:
    當情緒平靜下來後問問自己,這個感受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3. 確認是現在,還是過去:
    如果是因為勾起過去的創傷情緒,可以停下來跟自己說「現在的心情是過去造成的,不適我現在的,我可以放心」。如果是現在的經驗讓自己不舒服,試著問問自己有什麼感受、想法,再進一步思考這些情緒促使你想要怎麼做。

在這個過程中,記得不要批評任何情緒,就讓自己隨著情緒流動、感受。

階段五:與唱衰魔人對話

作者在這邊說的唱衰魔人是我們內在的「自我批評/自我怪罪」,當我們想要擺脫過去習慣的創傷情緒處理方式時,這位唱衰魔人就會跳出來阻止新模式的進行。

這位唱衰魔人可能跟你說「天啊,你好丟臉」、「你也太自以為是了吧」,不曉得看到這邊大家不會覺得很厭惡這位唱衰魔人呢?又或者觀察力比較敏銳的你會發現,其實這位唱衰魔人有些像是過去受過傷的自己以及過去接受過的批評,之所以在我們在心中不段唱衰自己,其實也只是想要保護自己,不希望自己再一次受傷。

我們可以試著跟這位唱衰魔人對話,甚至是建立關係。開始對話後,也許你會發現唱衰魔人的提醒並非毫無意義,但你也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中,提醒這位唱衰魔人你擁有怎麼樣的能力,你可以掌控事情的走向,讓這位唱衰魔人不要這麼擔心。

階段六:與人互動

上面的五個階段在談的無非就是「和自我建立關係」以及「學會自我安慰與溫柔的自我對待」這兩件事,而當可以妥善建立自我關係、理解自己的創傷以及安撫自己的情緒後,才能夠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重拾對人與世界的信任感,也才能夠真誠的愛人與被愛,否則就算自己渴求的愛與被愛出現在面前,恐怕也無法坦然接受。

在嘗試與他人建立親密時,我們是需要冒險的,甚至可能還是會受點傷。然而,當我們夠強壯了,願意勇敢冒險了,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我們承受得起,而愛,是冒險過後得到的禮物。

結語:不夠好,不是你的錯

我會給這本書4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

這本書幾乎可以說是鉅細靡遺地描述了我能想像到的所有關於羞辱創傷的議題,我認為這些知識屬於心理學的專業,原先在擔心易讀性不夠的問題,但作者周慕姿心理師用很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淺出許多專業的部分,讓我對這本書十分驚豔。

內文的部分我也相信可以勾起許多人的共感,畢竟羞辱式的教育我認為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刻在多數長輩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模式。不過最後我想聲明一點,無論是探討老師、長輩或是上司給予的羞辱創傷,目的不在於檢討對方做錯了什麼,而是希望藉由討論我們是如何受傷的,才有機會使這些尚未結痂的傷口走向癒合。

讀完這本書後的自省中,我覺得我理解到小時候經歷的許多羞辱創傷,其實不能將錯完全歸咎在自己身上,而當漸漸理解這件事情之後,我認為這些創傷對我而言不再那麼刺痛了。我也想和讀到這邊的所有人說「不夠好,不是你的錯」。

至於沒有給予滿分的原因在於如何應對羞辱創傷的部分。在書末有分享了六階段的練習幫助讀者療癒羞辱創傷,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有用的練習,不過私心還是希望可以再有更多篇幅討論如何療癒羞辱創傷。

作者也有提醒,書籍與自助的方式是有幫助的,但若是你的創傷或是情緒重現狀況太過頻繁、猛烈,請務必尋求專業的協助,才能對於你的狀態有更全面的調整。我個人非常認同作者的這段提醒,我認為這本書可以當作是一個自我認識的入門契機,但終究是無法成為你專屬的身心科醫生或是諮商心理師。

總結而言,我想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經歷過羞辱創傷的人、需要教養小孩的家長與老師,我認為你在這本書中可以找到療癒自己的契機,又或者你可以透過學習什麼情況會造成孩子的羞辱創傷,進一步避免自己成為當初那個給予自己羞辱創傷的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OK JIM'S SALON
7會員
8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書吉的沙龍,這裡會分享一些讀書心得和日常隨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Thumbnail
  真正難受的不是痛苦本身,也不是伴隨而來的恥辱,而是加害者不承認自己造成傷害。人之所以能忍受痛苦,是因為知道自己經歷了痛苦。當自己的痛苦不被當一回事,這種認知上的落差會導致更大的痛苦。
Thumbnail
畢業在即,回憶起國小生活的點滴,雜成的情感在心頭交織。這篇文章感謝朱老師的教導,道出了作者在學生時期的難忘回憶和成長過程。
Thumbnail
畢業在即,回憶起國小生活的點滴,雜成的情感在心頭交織。這篇文章感謝朱老師的教導,道出了作者在學生時期的難忘回憶和成長過程。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