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行成為對話 | 十四年後再讀《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原來傷口也是前行的理由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過於完美地模仿他人。
《 薄伽梵歌 》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旅行有時像一場漫長的療傷。你帶著碎裂的心走上路,以為遠方能帶來答案,卻在每一段陌生的停留裡,才慢慢看見自己的傷口。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的《 Eat, Pray, Love 》 ( 中譯 : 享受吧 ! 一個人的旅行 ),出版於 2010 年 9 月 2 日。我大概是在隔年,也就是 2011 年第一次讀到。那時候的我,已年過三十,雖不再青澀,卻仍自覺年輕的年紀,讀書的心境裡帶著更多浪漫的憧憬:我羨慕她可以放下婚姻,遠行去尋找自我,也驚嘆於那種「 拋下一切去旅行 」的勇氣。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如今 14 年過去,我再次打開這本書,卻讀出了完全不同的心情。年紀漸長,走過更多城市,體驗過失戀的傷、疾病的痛,也看見自己在異地的孤單與自我重建。這一次再讀,吉兒伯特的文字不再只是「 浪漫 」,而是一種貼近傷口的真實。原來,十四年能帶來的,不是遺忘,而是更深的理解。《 享受吧! 一個人的旅行 》已經不再是一則浪漫的旅遊記事,而是一場對靈魂的逼問。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Eat,在義大利,她學會重新享受生活的單純滋味。

我讀到這段時,忽然想起自己在比得哥什的某一晚,獨自吃著熱騰騰的 pierogi。那一口下去,並不是味道有多美,而是提醒了我:即使孤身一人,我仍有力氣去渴望。十四年前我不懂,現在才懂——Eat 並不是追逐享樂,而是允許自己活著。


Pray,在印度,她學會靜下來面對內心。

而我的 Pray,不在印度,而是在西班牙的朝聖之路上。八百公里的徒步,從法國邊境一路走到聖地牙哥,我把每一個步伐都當成一次祈禱。清晨的薄霧、烈日下無邊的麥田、天未亮一個人走過的山徑——那不是一場宗教修行,而是和自己長久的對話。


我記得有一天,一隻腳忽然沒來由地痛到幾乎無法行走,我只能撐著登山杖,一步一步跳著往前。每一步都疼得發抖,但我仍沒有停下。那一刻我才明白,祈禱並不是跪下,而是願意繼續走。十四年前,我以為「 祈禱 」是向外尋找庇護;十四年後,我才懂,祈禱是向內尋找力量。

Love,在峇里島,她重新允許自己去愛。

而我的 Love,藏在 M 傳來的訊息裡: 「 Where are you ? Are you safe ? 」看似平凡的字句,卻像一種遠方的守候。
他曾追問我:「 Why there? And actually there? 」我答:「 因為只有在那裡,我才聽得見自己的聲音。可能我追尋的,其實不是『 那裡 』,而是『 自己在那裡 』的狀態。」

他沉默了片刻,才又回我一句:「 也許,這就是妳旅行和別人不同的原因。妳並不是在找景點,而是在找『 回應 』。 」


十四年前,我或許會將這樣的片刻浪漫化;而如今我懂,愛從來不是華麗的誓言,而是有人願意安靜地追問妳「 為什麼 」,而不是催促妳「 該怎麼做 」。


或許,這就是現階段我能給出的「 愛 」的定義吧——不只是戀愛,而是一種被理解的可能性。即使我們沒有並肩走完所有路,但因為有過這樣的問答,我知道自己並不是全然的孤單。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然而,經過多年,書中最觸動我的,始終是那句來自《 薄伽梵歌 》的經典:

「 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過於完美地模仿他人。」

2011 年第一次讀到時,我把這句話抄在筆記本裡,當時覺得「 很酷 」。而十四年後,它卻成了我旅行與生活的座右銘。因為我確實走了一條「 不完美 」的路:沒有穩定的歸屬,常常在陌生城市裡開始一切。但我也明白,這份不完美,才是真正屬於我的誠實。


旅行真正教會我的,是直視傷口。


你走得再遠,也帶著同樣的孤獨。你不會因為換了國度就忘記痛,你只會在陌生的街角裡突然被提醒:原來傷口依然還在。可是,當你選擇不再逃避,它也會慢慢長出新的皮膚。

 

我開始相信,每個人的旅行,都是一場「 吃、祈禱、愛 」的變奏。

有人在美食裡找回自己,有人在祈禱裡獲得釋放,有人在愛裡重新相信。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但更深的答案,可能是:我們都在一場場旅途中,不斷嘗試與自己和解。

 

旅行從來不是一種「 證明 」,而是一種「 回應 」。

它不是要證明妳看過多少風景,而是回應心底長久的渴望:渴望寧靜,渴望自由,渴望與自己和解。


不是所有傷口都要癒合,有些會一直疼,但妳學會和它共存。
不是所有孤獨都要被填滿,有些會陪妳走一生,但妳學會與它並肩。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而不是所有愛都會長久,有些只是一個訊息、一段對話,但妳仍然能因為它,而在黑夜裡點亮自己。

Eat,不是享樂,而是允許自己想要。
Pray,不是宗教,而是承認脆弱。
Love,不是佔有,而是理解與陪伴。

 

十四年前,我讀到的是浪漫的故事;十四年後,我讀到的是人生的真相。

旅行不會讓妳變成另一個人,但它會讓妳回到自己。

而這一路走來,最深的安慰,正是那句話:

「 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過於完美地模仿他人。」

 

shot by Emma.

shot by Emma.

在一個人行走的旅途中,我願意選擇這樣的不完美。因為它不僅僅是我的答案,也是我與世界誠實相處的方式。

它讓我領悟——原來我們最深的傷口,也能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理由

而這,正是旅行給予我的最真實的禮物。


ByEmma Tsai


那麼,屬於你的旅程裡,又藏著什麼樣的答案呢?

你呢?若有機會重讀一本舊書、重走一段舊路,你又會讀見或走出什麼新的自己?

跟我分享一本,至今最打動你的旅行文學書籍吧 !


【 寫在最後 】

這幾年「 獨旅 」成了被頻繁提起的詞彙。可在十幾、二十年前,我們說得更直白,只叫它「 一個人旅行 」。語言隨著時代更迭,總會長出新的樣貌。


每當又有人說著獨旅一詞,總會讓我頻頻想起這本伊莉莎白・吉兒伯特的《 Eat, Pray, Love 》。那時,我也曾因這本書獲得靈感,為一位前來尋我、想將生命片刻留下紀念的女孩,拍下了三個攝影系列作品——〈 旋律 〉、〈 黑色羽翼 〉、〈 蛻變 〉。( 本文中各自放上了一、兩張系列照片 )

重拾這本《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十四年前的閱讀與十四年後的再翻,竟像兩個完全不同的自己彼此對話。十四年過去了,我也早已不再是那個單純想「 出走 」的自己。年歲與旅程留下的痕跡,使我在書頁間讀到更多縫隙裡的真實:孤獨不只是離開的姿態,也是回望自己的勇氣。


書裡那句「 不完美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勝過於完美地模仿他人 」依然擊中心口。只是這一次,它不再像年少時那樣催促我遠走,而是提醒我:在所有看似孤單的路途中,我從未真正孤單。因為,每一步獨自走過的地方,最後都會在心裡留下回應。

或許,這才是「 獨旅 」最深的意義。

不是逃離,而是練習在孤獨裡,把自己慢慢活成答案。


2025 / 08 / 31 Kaohsiung time 18:08, Emma.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留下你的❤、🔖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步履不停 Wandering On
5.7K會員
44內容數
四個來自不同背景,卻因旅行與書寫而相遇的靈魂,我們從地圖的邊角出發,在文字的縫隙停留。寫下看見的世界、品嚐的味道、遇見的人與變化的自己。在這裡,故事未完,步履不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從出生那霎那開始,我們的腳印便開始在生命首部曲上留下印記,隨著年紀增長,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增廣見聞,亦是種修行。當你覺得迷茫,想為生命找個不同的出路,不妨拾起包包,展開一場豐富閱歷的旅程吧!   書籍《也許生命沒有一種絕對》的作者康康,在等待服兵役的空窗期,突發奇想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吟遊詩人總是在旅行途中,無論是虛構的世界還是真實的冒險。每次旅程都是一次機會,學習新事物、鍛鍊技藝,或者是淬煉心靈。然而,人們願意讓忙碌的生活佔據所有空間,直到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忘記了四季變幻的美好。於是,人們尋找吟遊詩人,希望能夠重新感受四季的美妙,拓展自己的世界。
Thumbnail
吟遊詩人總是在旅行途中,無論是虛構的世界還是真實的冒險。每次旅程都是一次機會,學習新事物、鍛鍊技藝,或者是淬煉心靈。然而,人們願意讓忙碌的生活佔據所有空間,直到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忘記了四季變幻的美好。於是,人們尋找吟遊詩人,希望能夠重新感受四季的美妙,拓展自己的世界。
Thumbnail
💡旅遊,是靈魂得以換氣的機轉。用頭腦旅遊,得到的是和過去一樣僵硬;用心旅遊,得到的是靈魂的refresh,自由自在💡
Thumbnail
💡旅遊,是靈魂得以換氣的機轉。用頭腦旅遊,得到的是和過去一樣僵硬;用心旅遊,得到的是靈魂的refresh,自由自在💡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停下腳步、放慢心情的重要性。旅行,就是一場尋找自我的冒險,一場尋覓內心平靜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踏上旅程,遠離煩囂,遠離壓力,讓心靈隨風飄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在旅途中,我們將會遇見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文,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勇敢地踏出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停下腳步、放慢心情的重要性。旅行,就是一場尋找自我的冒險,一場尋覓內心平靜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踏上旅程,遠離煩囂,遠離壓力,讓心靈隨風飄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在旅途中,我們將會遇見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文,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勇敢地踏出
Thumbnail
旅行不僅是探索世界的旅程,也是與自己、他人和世界對話的體驗。透過旅行,人們可以發現內在的力量,建立與他人的情感連結,並聆聽世界各地的故事和魅力。
Thumbnail
旅行不僅是探索世界的旅程,也是與自己、他人和世界對話的體驗。透過旅行,人們可以發現內在的力量,建立與他人的情感連結,並聆聽世界各地的故事和魅力。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