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每個人出生的命運不同,
身上帶著的運氣也不同,
最後在不可逆的社會約定俗成價值觀及規範下,
使得(已經)比較弱勢的,
聚在一起了。
這是人為有意及無意的操縱結果,
讓「這一群」,繼續弱勢,更加弱勢。
如何帶領弱勢一群?
翻譯成白話文應該是「如何帶領一群長期累積沮喪造成自我定位自卑的孩子們?」
他們真的感覺得出來,也知道,他們已經高三了,但世俗價值還是那樣看待他們,從高一 ~ 高三,他們拿到的都是學校裡較差的資源,不管是人力或是物力,他們分配到的外掃區,都是學校裡最要辛苦打掃整理的地方。
那會衍生出一種“他人可以不尊重我”,“他們可以欺負我”的感覺,這感覺讓人沮喪,這推因讓人自卑。
因為他們被 被動地聚集成一群,
並出現在我眼前,
令我難以忽視他們的沮喪與自卑。
如果再過268天,
他們離我而去,各自上了大學,稀釋在人群中,或是人生洗牌遇到新的一群人事物,也許他們就不會再顯得那麼弱勢了。這是好的未來可能性。
但現在,他們,弱勢一群,就在我的眼前。
在這268天,
身為他們的導師,
我該如何帶領一群長期累積沮喪造成自我定位自卑的孩子們?
我應該先自問我想把他們帶到哪去?
我希望他們不要因此 妄自菲薄。
沮喪是難免,我希望他們不要太沮喪
,人生路上跟各式各樣的人事物碰撞,也許他眼中的「不好」,其實反而「更適合你」。所以先不用太沮喪,如果是既成事實,就再想想霍金說的那句‘’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只能全力以赴。‘’
至少,我們還能在現況下,用自己的態度,往好處想,全力以赴。
在這樣的氛圍下,自卑是難免的,我希望他們不要太自卑
,如果把他們任一單獨抽出來,跟別班的某隻相比,我相信,他們不會一切都不如人,所以,他們現在的"自卑感",可能是"人言氛圍"形塑而成的,是一種習得的無助。
我控制不了他人的言行,但我可以控制我的,我說話時的態度、措詞、語調,要更嚴謹小心,我也要提醒我自己的信心,至少我可以做到給他們鼓勵、肯定,不要也被人言氛圍給影響了。
我還有其他能做的嗎?我已請求原本的輔導老師拜託繼續輔導他們,請不要棄他們而去;我已向校方說明他們沒有完美搭配的原因,請不要直接判死。我做我能做的,其他人的決定,我只能尊重。
其實當我會那樣請求時,表示,我的內心價值觀,也跟世俗一樣勢利,我也給老師貼上標籤了......而給這樣勢利的自己台階下的理由就是,敝班有牌及沒牌的心貧兒們,能不用辛苦地重新適應新老師。
啊我還可以做一件事,雖然覺得自己其實也跟世道一樣勢利,但我還是想誠實正視我的心情,不要羞恥,我知道我現在的心情很沮喪、無助,那種不公平的感覺,很苦澀的無奈,我辨認出它;所以我寫這篇文章,梳理我自己思路,療癒我自己,先自己接住自己,然後到學校,我再去接住他們,這弱勢的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