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密集地參加了8場高一新生IEP會議,今年我以「任課老師」的身份參加,所以輕鬆很多😆! (導師的身份壓力會比較大~)
因為心態太輕鬆,所以我現在已經有點忘記學生的名字,及家長的樣子了😆!一面之緣,難免嘛~ 不過開學後對照名條應該很快就會回憶起來!不擔心!
雖然名字及面容有些模糊,但我卻發現這些特殊生的家長,有一些共通特質?!
整體而言,都盡責照顧孩子,希望協助孩子,言談中透露是優秀能力佳的人才,輕微要求完美,但對孩子那掩不住的失望、不信任、埋怨,讓在場的所有老師都有感受到。
例如,
小E的這場會議,雖然只有爸爸代表參加,在爸爸向我們說明小E特質時,我就聽出ta是個有禮家教好的孩子,願意協助同學,也在意同儕,雖然人緣不是很好(但可能只是不太會社交技巧) ,國中在校受到委曲,不會向外發洩,而是向內隱忍然後回家痛哭,學習動機強,對有興趣的科目可以精熟取得好成績。
晤談過程到一段落時,特教老師不經意對大家說,‘’小E一定是個可愛的孩子”。但小E爸爸沒有什麼反應。
小E的數學老師說:「小E爸爸您好,我是小E的數學老師,我……」爸爸立刻打斷老師的話說「小E的數學超爛的,先跟老師說聲抱歉了。」
我跟小E爸爸說:「小E爸爸您好,我是小E的生物老師,我從剛才您的說明裡,就聽到小E有許多優點,ta……」爸爸聽到這時突然顧自失笑說著:「ta哪有什麼優點?ta的缺點一堆!不要給老師惹麻煩就好。」
#這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嗎?
#這是因為老師們還沒有看清小E的真面目嗎?
#這是小E爸爸緊張的表現嗎?
#這就是爸爸所說,小E都不太跟他講心裡想法的原因嗎?
#初次相見,老師們就從言談中發現小E優點的回饋,可以啟發爸爸願意思考此事嗎?
#就跟你說小E爸爸有點要求完美吧?!
#教育愛呼籲大家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但有時最常貼孩子標籤的那個人,其實是ta的家長!
#這一切的,終會在開學後,逐漸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