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場特教知能研習,講師詢問在場老師是否有個案經驗可分享?這樣就可用「實例」討論如何協助學習障礙的孩子。
我環顧四周,沒有一個同仁有舉手的動作,於是,我就舉手了!😆
我:「敝班那位孩子,現在已17~18歲了,雖然ta"沒牌"(沒有經過特教鑑定具有學習障礙),但我覺得ta應該是有學習障礙的,因為ta的會考成績只有個位數,陰錯陽差地上了高中,卻學不來,從高一開學第一節課就上課睡覺,作業繳交狀況也很不良,每學期都有很多科目被當掉,但ta會乖乖去花錢重修看能不能再度取得學分。
我覺得ta自有一套SOP流程去應付學業,但我想請教講師,ta現在高三了,這個學期是拚學測升學的關鍵時刻,班級裡每天都有很重的課業、很多的考試,下學期還要面臨升學抉擇,這對ta而言是全新的考驗,那麼,我該如何協助ta度過這段過程?我希望ta不要因成績挫折而太早自我放棄。」
講師聽完後,就用敝班這個個案,跟全體老師分享TA的建議,而且我這個個案還有一個特點,跟講師本身較常處理的國中小學童不同,我家的這隻,已經是個準成年人了!!
歸納講師提供的建議,如果這個孩子在學習及升學上遇到挫折,我可以這樣協助ta:
❦ 正向聚焦,放大孩子的光。
請老師(或家長)要發現ta的好,ta的優點,雖然ta遇到的是學習上的挫折,但可以提醒ta,ta還是有很多其他優點的。
而且這麼做可以突破孩子的防備心,讓孩子接下來敢說出真心話!
#我覺得這就是「被看見的力量」
❦ 挫折經驗分享
老師(或家長)可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挫折經驗
,讓孩子知道不是ta不好才會面臨挫折,在ta眼前的大人也曾經面臨挫折,並跟孩子分享自己克服挫折的方式,這個過程會向孩子透露我是跟你站在一起的支持態度。
然後再詢問孩子ta目前的挫折經驗,聽聽孩子自己怎麼看待此事?有什麼感受?如何評價?ta接下來打算怎麼做?有沒有方法?如果孩子還沒想到克服的方法,就陪ta一起想辦法。這可以讓孩子感受到,ta不是自己一個人面對挫折,而是有人在身邊支持ta。
#我覺得這就是「陪伴」
❦ 耐心等待發酵
老師(或家長)可協助孩子思考,在學習上目前有什麼地方應該是ta可以做到的?可以從小、很簡單的地方開始改變,讓孩子慢慢取得小步的成就,建立自信,確認自己做得到,開始累積一點一滴自我的學習成功經驗。
老師(或家長)也要提醒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也許ta或你們一起想到的方法,實際執行起來不順利,可能短期仍未見改善,所以也要提醒孩子,也不要一下期待太高,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而且就算最後一切看似沒有進展,但孩子長大後會想起老師(或家長)的話,會知道有人曾經這麼在意ta。
#我覺得這就是「每個孩子要聽到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