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H期刊首發! 鴻海關潤坦言電動車價格下跌是必經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今天要跟你分享一則電動車產業的重要訊號——MIH 聯盟推出了《MIH 期刊》首刊號,而執行長關潤在文章裡直言:「電動車價格下跌是必經之路」。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產業洗牌、投資風險與消費者選擇三重意義。


--- 一眼看重點 MIH 聯盟推出期刊,鴻海關潤提出觀點:電動車價格下跌是產業成熟前的必經過程。 電池與電驅動系統(EDU)成本快速下降,平台化標準推動製造效率提升。 短期市場將陷入價格戰與混亂,但長期有助於產業健康化。 投資人要注意:價格下跌壓縮毛利,但能生存的企業會更具競爭力。 --- 為什麼現在會被提起?三個驅動因素 1. 成本結構正在快速下降 電池與電驅動系統成本下降幅度顯著,快充技術與模組化設計成熟,使得車價下探成為趨勢。 2. 市場競爭加速,短期必有價格戰 車廠為搶市佔率,不得不壓低價格,導致早期買家面臨二手殘值不穩定。 3. 政策與資本推動結構轉型 補貼退坡、環保法規、資本投入,加速了電動車從「新鮮事物」走向「大眾商品」的過程。 --- 對市場與投資人的意義 結構性洗牌正在發生 能在價格戰中存活的企業,必須具備「平台化能力」和「供應鏈整合力」。這也是 MIH 的定位。 估值需要重新評估 短期 EPS 可能下滑,但長期競爭力才是決定公司市值能否持續的核心。 投資人要分清楚「誰能活下來」 光靠補貼或單一爆款車型的企業,風險更大;能做到模組化、快速推出車款的企業,才有勝算。 --- 投資人應追蹤的 5 個指標 1. 電池與核心零組件成本走勢 —— 是否繼續下降? 2. 毛利率與營益率 —— 價格戰下,企業能否維持利潤? 3. 平台化滲透率 —— MIH 模組化是否被更多車廠採用? 4. 補貼與政策變化 —— 政府的支持或退坡會直接影響價格。 5. 市佔率動能 —— 哪些車廠能在價格戰中保住市佔率? --- 粉色小結(溫柔提醒) 電動車產業的「價格下跌」其實就像一場風吹過花海:短期內看似混亂,花瓣飄散,但留下來的會是更堅韌的植株。對消費者來說,未來會有更親民的選擇;對投資人來說,則是一場考驗——要學會看穿短期的波動,找到真正能在風中站穩的公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39會員
433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
2025/08/31
鴻海集團旗下 鴻華先進(Foxtron) 與 日本三菱汽車 確定簽署合作備忘錄,聚焦於電動巴士與零排放車輛的研發與生產。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協同效應,更是 這項合作可能為鴻華先進帶來多少獲利增量(EPS 貢獻)。以下我嘗試從商業模式、產能規劃、潛在出貨量以及財務假設四個面向來做推估。
Thumbnail
2025/08/31
鴻海集團旗下 鴻華先進(Foxtron) 與 日本三菱汽車 確定簽署合作備忘錄,聚焦於電動巴士與零排放車輛的研發與生產。市場普遍關注的焦點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協同效應,更是 這項合作可能為鴻華先進帶來多少獲利增量(EPS 貢獻)。以下我嘗試從商業模式、產能規劃、潛在出貨量以及財務假設四個面向來做推估。
Thumbnail
2025/08/30
工業富聯股價強勢上揚,市值已突破人民幣 1 兆(收盤約人民幣 53.83 元/股、市值約 1.06 兆),一舉成為 A 股第 13 家市值破兆的上市公司。 最近幾個月股價飆升的主要動能,是 AI 伺服器及相關業務放量,公司上半年營收與淨利雙雙創歷史新高,投資人因此重新評價其成長與估值。
Thumbnail
2025/08/30
工業富聯股價強勢上揚,市值已突破人民幣 1 兆(收盤約人民幣 53.83 元/股、市值約 1.06 兆),一舉成為 A 股第 13 家市值破兆的上市公司。 最近幾個月股價飆升的主要動能,是 AI 伺服器及相關業務放量,公司上半年營收與淨利雙雙創歷史新高,投資人因此重新評價其成長與估值。
Thumbnail
2025/08/29
重點速覽(先給你 30 秒結論) 鴻海向主管機關申請在高雄橋頭設「橋頭二廠」,計畫投資 38 億元(新台幣),生產項目包含 電動乘用車,由董事長劉揚偉主導推動。 這個動作出現在鴻海處分美國俄亥俄州廠、並加速 AI 與伺服器布局的同時,代表集團採「全球資產活化+台灣保留製造籌碼」的雙軸策略。
Thumbnail
2025/08/29
重點速覽(先給你 30 秒結論) 鴻海向主管機關申請在高雄橋頭設「橋頭二廠」,計畫投資 38 億元(新台幣),生產項目包含 電動乘用車,由董事長劉揚偉主導推動。 這個動作出現在鴻海處分美國俄亥俄州廠、並加速 AI 與伺服器布局的同時,代表集團採「全球資產活化+台灣保留製造籌碼」的雙軸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蘋果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車專案反映了對其優先事項的策略重新評估,考慮到市場動態、技術挑戰、監管環境、財務考慮和競爭格局。 另一條關於嬰兒潮世代對電動車興趣下降的報告告訴我們:電動車價格過高、在極端氣候中不可靠、以及嬰兒潮世代對綠色未來的需求不如意。這些是電動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