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長輩及老師們常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來比喻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相信大家都聽過也對此句話有概念。長大之後,我有自己對這個概念的一套解讀:環境對一個人是舉足輕重的因素。比如說8月底這陣子是大學開學潮,除了看到大一新鮮人湧入校園的活力外,對我來說,更是不同環境的轉換期。
從暑假住在學校宿舍的愜意、人煙稀少的自在,到現在回到有著眾多目光與人群的宿舍與學校,我始終感受到不適應。對於大多數的人包含我在內,基本上在大學乃至是社會時的環境,是我們無法掌握與修改的,通常是選擇自己舒適的環境待下,除非我們創造一個獨特、與我們價值觀相似的社群。而在暑假的這兩個月,我能很清楚的感受到,我的身體對單純、真誠、友善的環境感到舒適而低阻力,也就是相對少數的人群及單純的市圖書館;而對品質參差不齊的群體感到排斥與厭惡,像那些總是透過競爭、炫耀與看似強大的模樣,嘗試彰顯自身價值的人們。
我自認我能夠看透表象直達人、事、物的深層本質,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也是無可避免的負擔。我得以透過人們的細節、行為模式、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在短時間內推斷他們可能是怎麼樣的人。而這也使我對負面評價、批評與打壓、及劍拔弩張的氛圍等感到情緒強烈與不安。
至此,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下,我得出了截然不同的內心解讀:兩者即便看似相似,也的確擁有眾多本質上的不同。從內在看見了這一切後,我看見了當我把自己擺在一個適合我的環境下所帶來的平靜,也感知了在比較心態環境下所無形給予我的壓力與阻力。看到本質的不同及對我的影響後,我更好奇並學到了這些事物的真理為何。我會問我自己:為什麼比較心態的環境,會讓我感到難受與不安?答案是:我不安是因為那種看似友善、實則虛偽空虛的內涵;因為那些裝模作樣的假性價值與趨炎附勢的人;因為那些有意無意地透過打壓或批判他人,來提升自身價值的外在文化。而不是去真材實料的提升自我現有的不足;而不是欣賞他人身上的優點並嘗試向他學習;而不是意識到並接納自身的缺失。在這兩種天差地遠的文化下,也分別孕育出了截然不同人生方向的人,及人生的軌跡。
我很清楚,我更趨向活在清醒的真實、痛苦的改變、真正的價值所在。而非站在原地欺騙自己說:這就是人生必定要接受的狀態,這些是正常的,大家都這樣。我知道這條路是難以承受的孤獨、不被理解與漫漫長路,可我知道所有能夠被創造的真正意義與真理們,早已在歷史長河中,保存於這個清醒方向上的過程中及目的地裡。多年前我早已踏上這條非凡道路了,也走在這條路好久好久、付出好多好多了,每每回顧這些難忘的內在成長經歷,更加使我確信自己的天賦、不平凡、與不甘於接受大多數人用來欺騙自己的、那些亂七八糟、不攻自破的概念,所有的經歷使我更加清楚:這一切都是一個極其有意義的過程,如同眾多金屬最終鍛造成利刃前的必經之路。我沒有因打擊、背叛、傷害、打壓、挫折而失去信念,相反地,我已經克服這些並變得更加強大,來走上實踐意義的過程,並盡可能地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光明、友善與力量,因為這對每個人、乃至於地球來說,都是極具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