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 自然教養:生活即教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自然教養》的作者,是一位記者、也是三歲女孩的媽媽。她與女兒之間的溝通,充滿了大吼、尖叫、吵架、情緒崩潰,而她對於教養孩子也充滿著迷惘與絕望。

在一次墨西哥之旅中,她見識到那裏的母親總是從容以對、而孩子也樂於合作,她開始對現代西方的育兒知識感到疑惑。她研讀了一些人類學家的理論後,發現西方核心家庭,可說是最不傳統、在人類歷史中存在也極短的一種家庭結構。換句話說,人類並不是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下演化出來的,自然也不符合孩子的天性。

為了找出符合人類天性的的教養方式,她造訪了三個歷史悠久的原住民部落:馬雅、因紐特、以及哈扎比,試圖從中學習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相處。

書中花了許多篇幅在描述作者實際造訪部落時,見識到當地人跟孩子相處的細節。另外,作者也有將這些見聞,轉化成讓讀者可以直接實踐在生活中的具體建議。

讓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

在這三個原住民文化當中,大人不會特別「迎合」孩子做事情,也就是不會有「以孩子為主的活動」,也沒有專門設計給孩子玩的玩具。

大人們就是做著自己本來就要做的事情:採集、煮飯、打掃...等,有時大人會邀請孩子幫忙,有時則是放牛吃草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當然,有些需要注意的「實行細節」,列舉幾個為例:
1. 請孩子幫忙時,用示範的、不要只是口頭講
2. 孩子做錯時,不要口頭糾正,用示範的
3. 孩子要做危險的事(但沒涉及性命攸關),不需要阻止,只要冷靜的告知他後果
4. 孩子想幫忙,但不是用家長習慣的方法時,讓孩子嘗試
....

我發現這些細節可以歸納成八個字:沒有期待,沒有傷害

如果我讓孩子來幫我打蛋,不期待他照著我的方式打蛋,
那麼當他把蛋殼捏爆、用手指頭攪拌蛋黃時,我也就不容易生氣,
自然我可以從容一些、他也可以快樂體驗這一切。

作者也有提出具體實踐的做法,像是:
- 將週末的其中一天設為家庭日,當天沒有孩子專屬的活動,只有全家一起加入的活動。
- 每天花5分鐘,放任孩子自己玩,不用給予指示。雙方習慣以後,慢慢延長這個時間。

實踐:讓孩子陪我做家事


我還記得看完書的那天,是星期五。
我興奮的想:隔天要一打一,就來做餅乾吧!
結果這天晚餐,孩子突然決定用手拿食物吃,搞的桌子、椅子、他本人都一團亂。

我看完書的滿腔熱血,被澆熄了些,隔天的餅乾計畫也立刻取消。

雖然我願意讓他吃飯亂搞,但絕對不想在做餅乾的一小時讓他自由發揮。我得先確認自己可以忍受的範圍,才能放手讓他玩。


我認為《自然教養》與都市教養方式像是光譜的兩端。
一端是讓孩子完全配合大人的生活,另一端則是給予孩子專屬的「課程、體驗、玩具」。
比起完全遵循某一方,我更想在這兩者間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位置。

看這本書之前,家事多半還是我跟隊友包辦,因為這樣最快。
但現在我會先想想,邀請孩子一起做家事的後果。
- 請他幫忙收衣服,他亂丟會讓我煩躁嗎?不會,就讓他一起。
- 食物打翻,請他一起擦地板,結果越擦越髒?我會生氣,那就不要讓他幫。
- 請他打蛋,結果弄得亂七八糟?我洗孩子、隊友收流理台,可以。

經過思考後,我逐漸增加「請孩子幫忙」的家事項目。
兩三個禮拜的嘗試下來,發現孩子能做到的家事比我想像中的多。
而且對他來說,家事就是另一種「之前沒玩過的遊戲」,他也玩得很開心。

少買一點玩具

書中對於玩具的建議是:不要買。已有的玩具如果孩子不收好,也可以丟掉。

剛開始看到這個建議,我超興奮。因為孩子的東西,就是家中的亂源。
沒有玩具的家,該有多乾淨美好啊?

但實際觀察孩子後,我發現丟光玩具太不實際了。
雖然家事可以讓孩子幫忙,但並沒有多到可以讓孩子「忙不過來」。
如果把現有玩具丟光,那只剩下媽媽、孩子跟書本。光唸書就會先累死我。

不過,​現在我看到玩具手癢想買時,就會先三思:
- 上一個玩具,孩子玩了多久就膩?現在還有在玩嗎?
- 家裡空間有限,買了這個,可以淘汰舊的嗎?
- 下次過節親友可能又會送玩具,要不要先等等?

補充

書中還有其他內容:像是面對孩子情緒崩潰怎麼做、如何能教出主動的孩子......等。
但因為我共鳴不大,就不多做分享。

此外,書中建議,多半沒有具體的適用年齡,是簡單用0~6歲、7~12歲來切分,家長需要自己評估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例如,書中有個建議是請家長不要當孩子的「腹語人」:就是當孩子跟其他大人對話時,大人不要幫孩子回答,讓孩子自行回答。
這很看孩子年紀,我的孩子才剛要滿兩歲,還在語言學習爆發期。如果大人不說話,都讓孩子自己回答,他反而會學不到在這個情境中,大人們會如何對話,反而很可惜。

但整體來說,我還是蠻喜歡這本書。
他讓我放下原有的育兒焦慮:我是不是應該買不同功能的玩具、帶孩子去上感統課程、去不同風景名勝讓他有豐富多元的體驗?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上面那些規劃是不錯,但如果讓我已經感到疲累、焦慮,不如放慢腳步,讓孩子做家事、在公園跑跳、去超市買菜,他也不會錯過什麼,因為這就是生活。

最後,這是本舊書,圖書館借得到,推薦給各位父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lisa的角落
46會員
23內容數
有些事情,不想大聲地在社群媒體上推送給朋友。 找個小角落,寫給有緣人看
Elisa的角落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這篇文章,給自己留個記錄。 寫的時候,我不時會陷入過去的情緒,邊寫邊哭。 希望下次再看到這篇,已經能笑著面對。
Thumbnail
2025/02/19
這篇文章,給自己留個記錄。 寫的時候,我不時會陷入過去的情緒,邊寫邊哭。 希望下次再看到這篇,已經能笑著面對。
Thumbnail
2023/09/04
首次接觸到順勢生產的概念,是在陳鈺萍醫生寫的《生產,本該無傷》中,比起順勢生產這四個字,可能更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溫柔生產,但兩者講的是同一件事。(但經過聲嘶力竭的生產過程後,我覺得「順勢生產」比較貼切。) 我立刻決定要找作者陳醫師產檢,並與好孕助產所合作、聘請助產士協助我的產程。 選擇好孕工作室最大
Thumbnail
2023/09/04
首次接觸到順勢生產的概念,是在陳鈺萍醫生寫的《生產,本該無傷》中,比起順勢生產這四個字,可能更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溫柔生產,但兩者講的是同一件事。(但經過聲嘶力竭的生產過程後,我覺得「順勢生產」比較貼切。) 我立刻決定要找作者陳醫師產檢,並與好孕助產所合作、聘請助產士協助我的產程。 選擇好孕工作室最大
Thumbnail
2022/07/30
《生時間》顧名思義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 書中不只提供時間管理技巧,也分享許多作者們實驗的失敗故事或心路歷程。 讓這本不單是生硬的工具書,也是征服時間的辛酸血淚史。讀來相當有趣! 今天想介紹的,則是書中兩個對待辦清單斷捨離的建議。
Thumbnail
2022/07/30
《生時間》顧名思義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 書中不只提供時間管理技巧,也分享許多作者們實驗的失敗故事或心路歷程。 讓這本不單是生硬的工具書,也是征服時間的辛酸血淚史。讀來相當有趣! 今天想介紹的,則是書中兩個對待辦清單斷捨離的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生命?我們可以透過親子對話,探討日常觀察中如何啟發孩子對生命和科學的好奇心,讓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能是一種啟發。
Thumbnail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生命?我們可以透過親子對話,探討日常觀察中如何啟發孩子對生命和科學的好奇心,讓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能是一種啟發。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熟悉我的朋友看到這本書書名或許有點奇怪, 我怎麼會介紹一本教養書呢? 畢竟,我沒有孩子, 沒有孩子的人怎麼寫教養書的心得呢? 我不確定別人有沒有辦法, 但是於我而言, 我很有資格寫這本教養書的心得, 畢竟,作者花小姐是我超過十年的好友, 她的兩個孩子也是從出生看到現在, 所
Thumbnail
💛熟悉我的朋友看到這本書書名或許有點奇怪, 我怎麼會介紹一本教養書呢? 畢竟,我沒有孩子, 沒有孩子的人怎麼寫教養書的心得呢? 我不確定別人有沒有辦法, 但是於我而言, 我很有資格寫這本教養書的心得, 畢竟,作者花小姐是我超過十年的好友, 她的兩個孩子也是從出生看到現在, 所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