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第一章|巴比倫的科學遺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From Babylon come some things that belong to science: the division of the day into twenty-four hours, and of the circle into 360 degrees; also the discovery of a cycle in eclipses, which enabled lunar eclipses to be predicted with certainty, and solar eclipses with some probability. This Babylonian knowledge, as we shall see, was acquired by Thales.
——Bertrand Russel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Chapter I
源自巴比倫的是一些屬於科學的事物。

巴比倫的學術活動依託在神廟體制之內,由受過訓練的書吏長期記錄天象與氣象,形成巴比倫天文學 (Babylonian astronomy)。這些紀錄以楔形文字書寫於泥板,內容涵蓋日出日沒時刻、月相、行星位置、異常現象與其對應的占驗條目。長期而規律的觀測,使他們能在缺乏幾何天文模型的情況下,透過統計與週期歸納建立實用的預測規則。

在數學表達上,巴比倫人採用六十進位,並發展出位值制。這套記數法使分割與換算變得便利,因為六十擁有豐富的因數集合。時間單位由此獲得層級化表達,時分秒的六十倍關係可追溯到這個傳統。角度也以六十進位分割,圓周的三百六十度成為實務標準,此數值與曆法月數及每月常用的三十日有關,便於推算天體於黃道上的位置。[註 1](此段適合加入示意圖:六十進位位值表、三百六十度圓周分割圖)


巴比倫天文學關鍵成果之一,是對月蝕與日蝕的週期性認知。他們以長期資料識別出一組約十八年又十一日又三分之一天的循環,即後世所稱沙羅週期 [註 2]。依循此週期,可相當可靠地預報月蝕的發生與大致性質。至於日蝕,因全蝕帶位置受地球幾何條件影響,預報的地域與時間誤差較大,不過週期辨識仍能提供發生日與月相的先驗指引。


除週期外,他們也建立了恆星與星官的彙編。《MUL.APIN》(𒀯𒀳)[註 3] 匯整恆星升落、曆法調整與行星可見性規則,提供觀測與推算的操作手冊。戰國至前五世紀之交,黃道被分為十二等份的帯區,對應十二宮,這種等份化有助於標定天體經度。對行星的視運動,他們以線性Z形函數(linear zigzag functions) [註 4] ,透過常數與斜率的表格,快速給出某段日期的近似位置,這種方法在當代術語中可視為分段線性插值。



這些科學成果透過政治與商貿網絡向西傳播。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建立的波斯帝國統合了美索不達米亞與小亞細亞,伊奧尼亞的學者因而接觸到巴比倫的曆法與表格。後來,泰利斯 [註 5] 預報西元前五八五年的一次日蝕常被視為標誌事件。關於他如何做到,學界並沒有定論。大多數研究者認為,他掌握了來自巴比倫的天文資料與週期知識,特別是蝕季與長週期的表格,再結合在地觀測作出推算。伊奧尼亞早期自然哲學對外來數據與計算法保持開放,促成了希臘文明在時間與角度測度標準化與天象預測技術興起。



註解

[註 1] 六十進位與位值制:以六十為基數的計數法,數位位置代表不同的六十次方。角度三百六十度與時間六十倍關係可追溯此系統的便利性。

[註 2] 沙羅週期(Saros):約六五八五又三分之一日,等於二二三朔望月。適用於月蝕日期與型態的再發估計,日蝕之地域預測受地球自轉與幾何條件限制。

[註 3] 《MUL.APIN》:巴比倫恆星與曆法綜編,內容含升落時刻、節氣調整、行星規律等。

[註 4] 線性Z形函數(linear zigzag functions):以分段常斜率的線段逼近行星視運動的時間函數,配合係數表查算位置,屬表格化計算技術。參考資料:Methods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constructing Babylonian predicting rules。

[註 5] 泰利斯(Thales of Miletus, 約前624–前546) 提出「萬物皆水」的宇宙觀,被後世尊為「希臘哲學的始祖」。曾在前585年準確預測一次日蝕。傳說,這場日蝕終結了哈利斯河之戰,使呂底亞人與米底亞人締結和約。哈利斯河之戰因此被後世名為日蝕之戰。


資料來源:

Bertrand Russel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British Museum

NAS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 Leo・我讀
6會員
33內容數
這是一間黑白的文字小店,無限量供應: 黑咖啡、黑麥麵包、墨水、黑膠唱片、黑巧克力、黑貓、黑夜;白開水、白米飯、白鹽、白紙、白噪音、白晝。 眼睛酸痛,記得眺望窗外青山。 歡迎光臨,自由惠顧。
Yo Leo・我讀的其他內容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2
A was an Archer and shot at a frog. A 是放箭射向青蛙的弓手。
Thumbnail
2025/09/02
A was an Archer and shot at a frog. A 是放箭射向青蛙的弓手。
Thumbnail
2025/08/31
為什麼希臘看起來「突然」興起?「希臘奇蹟」可以科學解釋嗎?
Thumbnail
2025/08/31
為什麼希臘看起來「突然」興起?「希臘奇蹟」可以科學解釋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古代中美洲,馬雅人使用多種曆法來計算時間,主要有卓爾金曆(Tzolkin)、哈布曆(Haab)、長紀年曆(Long Count)三種,另外還有月亮曆法計算系統、輔助系統、819積日制等比較少用的曆法系統。這些時間計算的體系,激發了古代中美洲地區故事講述的傳統。
Thumbnail
在古代中美洲,馬雅人使用多種曆法來計算時間,主要有卓爾金曆(Tzolkin)、哈布曆(Haab)、長紀年曆(Long Count)三種,另外還有月亮曆法計算系統、輔助系統、819積日制等比較少用的曆法系統。這些時間計算的體系,激發了古代中美洲地區故事講述的傳統。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印度教的四個時代 (Yugas) 概念以及大時代和大顯化期的意義。作者也提到了卡利時代的持續時間和相關的神祕數字,探討了不同時代對人類的影響和對應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印度教的四個時代 (Yugas) 概念以及大時代和大顯化期的意義。作者也提到了卡利時代的持續時間和相關的神祕數字,探討了不同時代對人類的影響和對應的意義。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J2bDCkXRk 《超越AI 星河》在創利市集CXC連載中。 序 星河曆的世界(新曆),舊曆已經是幾千年前的事情,上古曆更是幾萬年前的事情,人們科技發展迅速意外連結到了,上古曆統治者及祭司們,祂們的精神與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J2bDCkXRk 《超越AI 星河》在創利市集CXC連載中。 序 星河曆的世界(新曆),舊曆已經是幾千年前的事情,上古曆更是幾萬年前的事情,人們科技發展迅速意外連結到了,上古曆統治者及祭司們,祂們的精神與
Thumbnail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   
Thumbnail
  德希達(Derrida, 1930-2004)在1962年,也就是在他32歲時,寫了這篇比〈幾何學的起源〉還要長4倍左右的引論。作為一位初生之犢,德希達認為,胡塞爾早在1887年至1891年出版了《算術哲學》,而在相隔50年的沉思之後,其〈幾何學的起源〉不過重複了同樣的計畫。   
Thumbnail
埃德蒙·雅貝斯:「太初,即是未來。」
Thumbnail
埃德蒙·雅貝斯:「太初,即是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