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新研究:生成式 AI 為何讓資深員工受惠,卻讓職場新人陷入困境?

Shiang 生活隨筆-avatar-img
發佈於科技資訊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AI 的浪潮,正在改寫職涯階梯

在 Larry Katz(美國勞動經濟學權威)與研究團隊指導下,一項使用 LinkedIn 上 285,000 家美國企業、約一千萬名員工的實證研究,揭示了生成式 AI 如何徹底改變就業市場。這不是推估,更不是加總數據,而是基於個人履歷的職涯追蹤,方法乾淨、結果直接:AI 正在「斬斷」職涯階梯的第一級──初階工作(junior job)。

過去,職場新人可以透過簡單卻必要的任務進入職場,逐步晉升。然而,當生成式 AI 開始承擔這些重複性高的基礎工作,企業對「新人」的需求急速下降。換句話說,AI 不是一次性奪走一個職缺,而是直接關掉整扇「職場大門」。

AI造成的不是一時的裁員,而是結構性斷層

研究顯示,AI 導入後的現象非常清楚,尤其從兩張圖可以說明一切:

  • Fig2:AI 採用企業中,資深職缺(senior job)幾乎沒有減少,甚至維持穩定;但初階職缺(junior job)卻急速消失,導致總體職缺量下降。
市場職缺數:Senior的工作職缺幾乎毫無減少,但是Junior工作的消失讓整體的職缺量掉了下去

市場職缺數:Senior的工作職缺幾乎毫無減少,但是Junior工作的消失讓整體的職缺量掉了下去

  • fig3:職涯晉升的曲線明顯傾斜,留下來的員工晉升更快,但「新人進不來」。
raw-image

數據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 2023 年後,AI 採用企業的 junior 就業量下降 7.7%,尤其在 零售與批發業衝擊最大,junior 招聘驟減 40%
  • 傳統製造業的直接衝擊較小,但服務業、資訊業、專業服務業則明顯受影響。
  • 地理上,AI 導入的引爆點集中在 California、New York、Texas、Massachusetts、Virginia,並逐步擴散全美。

這不僅是短期的招聘波動,而是整個職涯階梯正在崩壞。當入門機會消失,長期將影響整個世代的薪資成長與社會流動性。

raw-image

名校與非名校的職涯命運分歧

許多人曾以為 AI 會「抹平學歷差距」,但實證數據顛覆了這個假設。實際上,AI 導入反而 擴大了名校與非名校之間的落差

  • 哈佛、MIT 等頂尖名校畢業生幾乎不受影響,因為他們能進入策略性、高層決策的工作。
  • 中間 tier 的大學畢業生,受衝擊最大,因為他們的工作既非低薪必需,也非高端策略,容易被 AI 取代。
  • 低端學歷反而影響有限,因為這些職位薪資低且具體作業性,AI 成本暫時無法取代。

對於想進入專業服務業的年輕人來說,門檻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了。

資深員工紅利,新人斷崖式下滑

一個關鍵現象是:AI 並沒有讓資深員工被取代,反而讓他們更搶手。研究指出,AI 導入後,junior 聘用減少,但 senior 需求穩定甚至增加,晉升速度更快。換句話說,「留下來的人」升得更快,「進來的新人」卻進不來。

這帶來幾個結構性後果:

  • 人才養成斷層:未來企業可能缺乏中階管理人才,因為基礎養成路徑斷裂。
  • 薪資不平等擴大:名校畢業生與高資歷者獲益更多,中間層被擠壓。
  • 職場競爭重塑:AI 不是取代所有人,而是重新分配價值給「懂 AI」與「高決策權」的人。

個人與企業該怎麼因應?

對個人:

  • AI + 專業能力是新基礎:單靠文書或初階分析,已無法保證職涯起點。
  • 專注於不可替代的技能:跨部門協作、策略思維、溝通能力。
  • 學會駕馭 AI,而非與 AI 競爭:讓 AI 成為你執行力的延伸,而不是對手。

對企業:

  • 重新設計新人培訓機制:避免因缺乏 junior 職缺導致未來人才斷層。
  • 規劃 AI + 人才混合模式:將基礎工作轉換為學習與實作平台。
  • 職場公平性:避免讓 AI 導致代際與教育背景差距擴大。

AI對美國勞動市場衝擊之後給台灣的啟示

台灣的核心產業仍以製造為主,短期內衝擊可能不如美國矽谷劇烈,但如果你在服務業、資訊產業,情況可能完全不同。對於服務業與白領工作者,AI 的滲透將加快競爭,並重新定義「入門門檻」

更重要的是,AI 並沒有抹平學歷差距,反而加速「中間層」職涯貶值。如果你的工作僅仰賴執行與操作,請立即開始強化決策力與 AI 應用能力,否則,你將發現職涯的第一階梯已經不見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erson 的沙龍
1會員
66內容數
一個分享國內外新知與有趣科技資訊的紀錄平台
Emerson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AI 問答能耗真相公開!Google Gemini 實測顯示,每個 Prompt 僅需 0.24 Wh,比看電視 9 秒還少。本文解析碳排、水耗、過去數據錯誤原因,並揭露 Google 如何打造高效綠色 AI。
Thumbnail
2025/08/26
AI 問答能耗真相公開!Google Gemini 實測顯示,每個 Prompt 僅需 0.24 Wh,比看電視 9 秒還少。本文解析碳排、水耗、過去數據錯誤原因,並揭露 Google 如何打造高效綠色 AI。
Thumbnail
2025/08/10
數字背後的真相 上個月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的7月就業數據,震動了市場與政壇。 表面上,新增73,000個工作崗位,已低於市場最低預期的10萬。然而真正的衝擊,不只來自當月的低數字,而是對5月與6月數據的大幅下修: 5月:從原本的144,000個崗位,修正為僅19個 6月:從147,0
Thumbnail
2025/08/10
數字背後的真相 上個月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的7月就業數據,震動了市場與政壇。 表面上,新增73,000個工作崗位,已低於市場最低預期的10萬。然而真正的衝擊,不只來自當月的低數字,而是對5月與6月數據的大幅下修: 5月:從原本的144,000個崗位,修正為僅19個 6月:從147,0
Thumbnail
2025/08/06
Figma 試圖跨越設計與開發之間的鴻溝 在產品開發流程中,設計與工程常被視為兩座孤島。設計圖再精美,若無法精準傳達給開發者,最終產品仍可能偏離原意。過去的流程倚賴繁複的交接文件與一層又一層的溝通,常導致效率低落與誤解。而如今,一款源於設計圈的工具,卻悄悄在工程師圈子中擴張版圖--Figma。
Thumbnail
2025/08/06
Figma 試圖跨越設計與開發之間的鴻溝 在產品開發流程中,設計與工程常被視為兩座孤島。設計圖再精美,若無法精準傳達給開發者,最終產品仍可能偏離原意。過去的流程倚賴繁複的交接文件與一層又一層的溝通,常導致效率低落與誤解。而如今,一款源於設計圈的工具,卻悄悄在工程師圈子中擴張版圖--Figm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微軟和 LinkedIn 共同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中指出,過去半年中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的使用量成長近兩倍,AI 不僅重新定義日常工作型態,善用 AI 更成為企業應對新局的致勝關鍵,重塑各產業領域、加速推動轉型。
Thumbnail
微軟和 LinkedIn 共同發布的《2024 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中指出,過去半年中生成式 AI 在工作中的使用量成長近兩倍,AI 不僅重新定義日常工作型態,善用 AI 更成為企業應對新局的致勝關鍵,重塑各產業領域、加速推動轉型。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AI 的快速發展,顛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ChatGPT 的出現,加快了作家寫作的速度,加快了工程師寫程式的速度,世界正在快速的改變。許多人開始探究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 AI 取代,身為資料領域的工作者,我也開始在思考,當 AI 的能力不斷進化且遠遠超過人類時,在我的工作中有哪些任務交給 AI 會更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Thumbnail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